1. 难度:简单 | |
行驶的汽车在刹车后能静止,这是因为 A. 汽车的惯性消失了 B. 汽车的惯性小于汽车的阻力 C. 阻力作用改变了汽车的运动状态 D. 汽车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而静止
|
2. 难度:中等 | |
空军在为灾区空投物质,为了使救灾物质准确地落在投掷区,飞行员在投掷物资 A. 在正上方投掷 B. 在飞到投掷区正上方之前投掷 C. 在飞过投掷区正上方之后投掷 D. 无论怎样投掷都能落在投掷区
|
3. 难度:中等 | |
(2016·安徽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标枪投掷出去后能继续飞行是标枪具有惯性的缘故 B. 短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刻停下来是自身惯性的表现 C. 跳远时助跑可以增大运动员的惯性.从而提高成绩 D. 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
|
4.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生活中有很多方法都可以将斧头按紧在斧柄上,下面四种方法能更好地利用斧头惯性的是 A.
|
5. 难度:简单 | |
猴子倒挂树枝上静止时,下列说法中哪一对是平衡力 A. 猴子所受的重力和树枝所受的重力 B. 猴子对树枝的拉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 C. 猴子对树枝的拉力和树枝对猴子的拉力 D. 树枝对猴子的拉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
|
6. 难度:简单 | |
如图,同一物体在拉力作用下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和斜面上匀速前进,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拉力、摩擦力分别为F1、f1 , 在斜面上受到的拉力、摩擦力分别为F2、f2 , 则 A. F1>f1 , F2>f2 B. F1=f1 , F2=f2 C. F1=f1 , F2>f2 D. F1=f1 , F2<f2
|
7. 难度:简单 | |
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队拉绳的力为F1 , 乙队拉绳的力为F2 . 比赛结束是甲队胜,若忽略绳的质量,甲乙两队拉力的大小相比较 A. F1=F2 B. F1<F2 C. F1>F2 D. 无法确定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现象与惯性有关的是 A. 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 B. 水银的温度升高时体积增大 C.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 投出的篮球在空中继续向前运动
|
9. 难度:中等 |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代步工具已经越来越广泛,但是城市交通拥堵严重,为了推行“低碳生活”,自行车重新成为人们的重要交通工具,下列有关自行车的结构劂倒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自行车的轮胎表面做得凹凸不平是为了增大摩擦 B. 自行车的刹车把手实际上是—个省力杠杆 C. 骑自行车上坡前加紧用力蹬车是为了增大惯性 D. 骑自行车匀速下坡时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小
|
10. 难度:简单 | |
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 书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 书所受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C. 桌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D.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
11. 难度:简单 | |
最新交通安全法规定车辆前、后排人员都要系好安全带,安全带可以 A. 减小惯性 B. 增大惯性 C. 减少急刹车时造成伤害 D. 减少急加速时造成伤害
|
12.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正在向右运动,物体速度逐渐变大,分析物体受到的力有( ) A.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 B.重力、对传送带的压力 C.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向右的摩擦力 D.重力 、传送带的支持力、对传送带的压力
|
13.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小明用20N的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车,但没有推动,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N,如果此时小车受到的外力都同时消失,小车将处于 状态.
|
14. 难度:简单 | |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定律.
|
15. 难度:简单 | |
列举生活中利用惯性和预防惯性带来危害的例子各一例. 利用:_______预防:________.
|
16. 难度:中等 | |
小明用2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5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为___N,如果他将推力增大到30N,则它受到的摩擦力又为_____N.
|
17. 难度:中等 | |
人站在汽车上,当汽车突然向前开动时,人就跌向_________;这是因为开车前,人和车是处于_______状态的,车突然开动时,由于脚和车厢的地面的摩擦,脚的底部随车一起运动,可是人的上半身由于具有_______而保持原来的_____状态。
|
18. 难度:简单 | |
“追尾”是高速公路上经常发生的交通事故,这是由于当汽车紧急刹车时,由于汽车具有________,无法马上停止,撞坏前面的车.________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因此,汽车不能超载行驶.
|
19. 难度:简单 | |
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的.该定律具体表述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状态.
|
20. 难度:简单 | |
李平在平直的公路骑车上学,他停止蹬脚踏板,自行车仍然能向前运动,这是因为自行车具有____________,最后自行车将慢慢停下来,是因为受到____________的缘故。
|
21. 难度:简单 | |
物体刚脱离正在竖直上升的气球时,它的运动方向是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的缘故.
|
22.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在图甲中,钢球从轨道滑下后靠近正对它的磁铁时,钢球速度的________发生变化;图乙中,钢球从轨道滑下后,靠近与钢球运动方向垂直放置的磁铁时,钢球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这些情况都叫做________发生变化.
|
23.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方案,试根据探究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让小车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车在水平轨道上滑行时,受到的力一共有____________个,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表面最粗糙,小车在____________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远; (4)从这个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瑞瑞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装置。 (1)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实验中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使作用在小卡片上两个拉力的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探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_____的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能否平衡。 (3)在如图所示情况下,再将小卡片剪成两半,是为了验证是否只有作用在_____的两个力才能平衡。 (4)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后,瑞瑞同学按如图甲所示做了另一个实验,使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测出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t=1s时,物体处于_____状态;当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N,物体做_____运动。
|
25. 难度:困难 | |
小明在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时。 ⑴如图甲所示,图示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纠正该错误后,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这是应用了______知识。 ⑵如图乙所示,老师给聪明的小明提供了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正方体A和B(各面粗糙程度均相同,且都带有拉环),并巧妙地用定滑轮改变了拉力的方向进行实验。请你与小明一起参加探究: ①如图,当匀速拉动B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②将A叠放在B上,再匀速拉动B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发现F2 > F1 ,这说明______。 ③只利用给定的实验器材,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④小明想要继续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他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匀速拉动正方体A和B来测量它们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他发现“匀速拉动体积大的物体A时,所用的拉力大”,于是他认为“接触面积大的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老师指出小明的做法欠妥,请你利用给定的实验器材,在步骤②的基础上,帮助小明完成以下探究: 将______(填A和B的位置关系),再匀速拉动______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 ;测量结束后,你将如何分析数据,以判断小明的观点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______。 ⑶某同学在实验中还发现:在木块还没有被拉动的情况下,弹簧测力计仍然有示数,且示数逐渐增大,直到拉动木块为止.该现象表明:物体在静止时也可能受到______ 力的作用,且该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_______。
|
26. 难度:简单 | |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汽车安全带 汽车安全带是用于保护驾乘人员安全的装置. 如图甲所示,安全带结构一般由软带、卷带装置等部分组成.汽车正常行驶时,卷带装置中的卷收器借助如图乙所示的弹簧,使软带随身体的移动而自由伸缩且不会松弛.当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安全带能在人尚未移动时拉紧软带,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待冲击力峰值过去时,适当放松安全带,避免因拉力过大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卷收器内的敏感元件将驱动锁止机构锁住卷轴,使软带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上,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 (1)当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系上安全带可以有效防止驾乘人员由于惯性而造成伤害.这时人和车具有的________ 能也急剧变化. (2)将安全带拉伸,卷收器弹簧的弹性势能将_________(选真“变大、变小、不变”).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 汽车突然拐弯时,安全带能自由伸缩 B. 汽车突然启动时,安全带能对人起到保护作用 C. 为了安全,安全带要尽可能系得松一些 D. 用手快速拉安全带,安全带不能被拉动 (4)发生碰撞时,安全带对人的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大概是图中的_____ A. (5)试在下图方框中画出卷收器收软带时的杠杆模型工作原理简图______.
|
27. 难度:中等 | |
小明利用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合力的规律.设计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如下. (1)根据他的设计请补全实验步骤 ①将弹簧的B端固定,再用两个已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沿相反方向拉A端,使A端到达某一点O并记录下该点的位置,在表格中记录下两个拉力F1、F2的大小和方向; ②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弹簧A端,________ 记录F的大小和方向; ③从下表记录中你能得到的关于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与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__ (2)实验改进: ①请你就小明的实验步骤和结论分析此实验的不足________ ②改进措施________ ; ③画出改进后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______.
|
28. 难度:中等 | |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而伽利略则认为: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到底谁说得对呢?为了探究问题,小明和同学们设计实验:用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接着在材料不同的平面上继续运动,分别停在图中所示位置. 回答下列问题: (1)要探究运动到底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只需研究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所以小明让一辆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上运动来研究它的速度如何变化.实验中小车在不同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等说明了________ (2)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运动的影响,我们应该保持小车受不同阻力向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你认为小明如何做到这一点的?________ (3)请将小明在本实验中的结论填写完全: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 ,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越________ ,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 (4)根据小明的结论,你能推理出若小车不受摩擦阻力,将做________ 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