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表格中是一些物质的密度(单位:kg/m3),小莉据此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 固体的密度都大于液体的密度 C. 水结成冰,体积比原来减少了 D. 体积相等的铝块和铜块,铜块要重些
|
2. 难度:简单 | |
某个物体的质量约为250g,这个物体可能是 A. 教室里的一张课桌 B. 八年级(下)的物理课本 C. 一支新的铅笔 D. 一个正常的小学生
|
3. 难度:简单 | |
今年5月25日,我市部分地区遭受洪魔侵袭。小明利用天平测量一杯洪水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杯和洪水的总质量为 A. 80g B. 82.4g C. 77.6g D. 83g
|
4. 难度:中等 | |
冰的质量一定能增加的是 A. -10℃的冰投入1℃的水中 B. -10℃的冰放入1℃的空气中 C. -2℃的冰放进0℃的水中 D. 0℃的冰放进0℃的空气中
|
5. 难度:中等 | |
小雷同学使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在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的位置在分度盘的中线偏左,此时他应该 A. 将游码向右移动,至横梁再次平衡 B. 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至横梁再次平衡 C. 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至横梁再次平衡 D. 将右盘砝码再减少一些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一位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0N B. 一袋方便面的质量为50g C. 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1.6m D. 一只苹果的质量约为0.015kg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估测值接近实际的是 A. 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5kg B.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 课桌的高度约为2m D. 物理课本的重力约为30N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估算接近实际的是 A.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500kg B. 一本物理课本的重力约0.2N C. 成年人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104Pa D. 一根头发能承受的拉力约200N
|
9. 难度:简单 | |
在调节托盘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那么,为了调节天平平衡,正确的方法是 A. 调节游码位置 B. 将横梁右侧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C. 将横梁右侧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D. 将左右托盘对调。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1m B.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C. 一个中学生从一楼走上二楼做的功约150J D. 家用液晶电视的电功率约2000W
|
11. 难度:中等 | |
一瓶纯净水喝掉一半后,剩下的半瓶水与原来的一瓶水比较 A. 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 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 体积减小,密度减小 D. 体积不变,密度减小
|
12. 难度:中等 | |
将市面上流通的一元硬币经过专用工具的钻、磨、刻等工艺后,以下物理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 体积 B. 密度 C. 质量 D. 重力
|
13. 难度:简单 | |
1m3的冰和1m3的水相比较 A. 冰和水的体积相同,水比冰的质量大 B. 冰的体积跟它全部熔化成水后的体积相同 C. 水全部结成冰后,与冰的质量相同 D. 冰的密度比水小,冰的质量比水大
|
14. 难度:简单 | |
下列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 2个鸡蛋的重力约为0.1N B. 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80dm C.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 人体的密度大约是1.0×103kg/m3
|
15. 难度:中等 | |
有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实心球,通过测量发现质量相等,则 A. 两球有可能是同种材料制成的 B. 两球的密度一定相等 C. 小球的密度可能小些 D. 大球所用的材料密度一定小
|
16. 难度:困难 |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中可知,水温度从2℃升到8℃的过程中,其密度 A. 先变大后变小 B. 先变小后变大 C. 一直变大 D. 保持不变
|
17.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中装有0℃的冰水混合物,水较少,冰块较大,冰与杯底有接触且对杯底有压力,在冰块熔化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杯中水位高度将保持不变 B. 冰块受到水的浮力将逐渐减小 C. 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将逐渐增大 D. 杯中水的温度降逐渐升高
|
18. 难度:简单 | |
小江进行了如下测量:①用天平测石片的质量m;②往烧杯中加适量水浸没石片.在水面位置作上标记.取出石片,用量简取水缓慢倒入烧杯,让水面升至标记处,如图所示.量筒内倒出水的体积V即为矿石的体积.③计算出石片的密度ρ.根据以上步骤,测出的密度值会 A. 偏大 B. 无偏差 C. 偏小 D. 无法确定
|
19. 难度:简单 | |
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之比是3:5,体积之比是4:3,则它们的密度之比________ 。
|
20. 难度:简单 | |
中国赠送给联合国的“世纪宝鼎”质量是1.6t,由中国运送抵达联合国总部后,质量为________ kg。神州号飞船将一面质量为500g的国旗载入太空,在太空中,国旗的质量为________ kg。
|
21. 难度:简单 | |
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途径九个省区,最终到达上海,年输送天然气1.2×1010m3 , 即年输气质量为________kg。若这些天然气完全燃烧,则放出热量________J。(管道内天然气的密度为6kg/m3 , 天然气的热值是5×107J/kg)
|
22. 难度:中等 | |
盛夏,为了防止爆胎,有经验的司机都不会给车胎充气太足。小李经分析后猜想: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气体体积不变时,气体压强与温度有关。接着他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烧瓶的一端连接在压强计上,用压强计中的水银柱在烧瓶中密闭一定质量的空气。将烧瓶放入水中,给水槽中的水加热。用温度计和压强计同时测量水的温度(即为瓶中密闭气体的温度值)及密闭空气此时的压强值。在每次测量时都使压强计左侧水银面保持在图中A点的位置不变,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①实验中,每次测量时都使压强计左侧水银面保持在图中A点的位置不变,其目的是保持一定质量密闭气体的________不变。 ②分析上表中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 ③因此,夏天载重汽车在盘山公路下坡行驶时,要不断往车轮上喷水是想使轮胎内气体的________来减小轮胎内气体的压强,防止爆胎。
|
23. 难度:中等 | |
某品牌盒装牛奶,盒上标有“净含量250 ml”,用天平测的牛奶的质量是260 g,则这种牛奶的密度是____g/cm3;小明喝了半盒牛奶,剩下半盒牛奶的密度是____ kg/m3。
|
24. 难度:简单 | |
一瓶标有“550mL”字样的纯净水,水的质量是________g,小明喝了半瓶水,则剩余半瓶水的密度是 ________ kg/m3, 已知水的密度是1g/cm3 .
|
25. 难度:中等 | |
小明用天平和刻度尺测一块正方体的密度。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然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正方体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正方体的质量为_______g,再用刻度尺测出它的边长如图丙为__________cm,则它的密度是_______g/cm3。
|
26.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在这个过程中脚印下方的冰雪质量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3kg/m3 , 测出积雪的厚度是冰层厚度的3倍,则积雪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
27. 难度:困难 | |
一个密度为2.5L的塑料瓶,用它装水最多装________kg,用它装植物油最多装________kg.(ρ水=1.0×103kg/m3, 植物油的密度ρ油=0.9×103kg/m3)
|
28.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的情景,是为了验证________原理.实验中,用量筒测出两次示数差(V2﹣V1),这是为了进一步算出________力的大小.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前要记下凸透镜的________.在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中,要多次测量牛奶的质量和对应的体积,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
|
29. 难度:简单 | |
如下图所示,是小丽同学在实验中所测量的数据,现请你填写测量结果: 甲图中这段铅笔的长度应是________ cm; 乙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 ℃;丙图中天平读数是_____ g。
|
30.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M平放在平板上,E、F是两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①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若将AO向ON靠近,则OB________ ON.(填“靠近”或“远离”) ②如图乙,把半面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则________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ON在________ 。
|
31. 难度:简单 | |
热气球是利用球内的热空气比球外的冷空气的密度要________而能够上升的,当热气球的体积达到最大时,再继续加热时,则球内的气体质量________.
|
32. 难度:中等 | |
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矿石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如图a所示,小明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选填“左”或“右”),使天平平衡. (2)小明将矿石放在天平的左盘,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矿石的质量是 g. (3)小明用量筒测量矿石的体积,如图c所示,则矿石的密度ρ = kg/m3. (4)若小明先测出矿石的体积,再测出矿石的质量,这样测出的密度比上述结果偏 .(选填“大”或“小”)
|
33. 难度:中等 | |
(6分)小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利用天平(砝码)、量筒、烧杯和细线等器材,对某种合金和水进行了探究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1)小军首先对该种合金材料制成的不同合金块进行探究.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游码归零后,若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1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端调节; ②图2是正确测量合金块质量时使用砝码情况和游码的位置,它的质量为 g; ③图3是他用量筒测最②中合金块体积的情景,则该合金块的体积是 cm3; ④换用大小不同的合金块,重复上述测量。他得到不同合金块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4所示.由图像可知,合金块的质量与体积成 比; ⑤通过上述探究,若合金块的体积为l0cm3,则它的质量m= g; (2)小军接着对水进行探究,描绘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线如图5中甲所示.他分析后发现,由于误将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当作了水的质量,导致图线甲未经过坐标原点.由此推断: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线应是 (选填图5中“乙”、“丙”或“丁”)
|
34. 难度:困难 | |
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1; 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 ③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在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2; ④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2. (1)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__________. (2)下表是小明改进后实验操作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请根据图中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_________. (3)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