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哪个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可能是50N( ) A.一个小学生 B.一辆汽车 C.一支铅笔 D.一个装满书的书包
|
2. 难度:简单 | |
一只瓶子刚好能装下800g的水,则这只瓶子能装下800g的下列哪种液体?(已知ρ酱油>ρ水>ρ植物油>ρ酒精>ρ汽油)( ) A. 酒精 B. 酱油 C. 植物油 D. 汽油
|
3. 难度:中等 | |
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16 cm3、12 cm3。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 ) A. 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 8 g/cm3 B. 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 5 g/cm3 C. 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 8 g/cm3 D. 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 5 g/cm3
|
4. 难度:简单 | |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D.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
5. 难度:简单 | |
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
6. 难度:中等 | |
某次演练中,直升飞机悬停于高空,一伞兵(含伞)跳伞后竖直降落,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t1内,伞兵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 B.在t1~t2内,伞兵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 C.在t2~t3内,伞兵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 D.在t2~t3内,伞兵受到的阻力保持不变
|
7. 难度:中等 | |
悉尼科技大学的研究小组研发了一种独特的复合材料﹣﹣石墨纸,如图所示,其成分以石墨为主,薄如纸张,比钢要坚硬10倍且轻巧,还可以回收再利用,未来应用非常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与同体积的钢相比,石墨纸的质量较小 B.石墨纸是一种环保材料 C.与钢相比,石墨纸硬度较大 D.石墨纸是绝缘体,不易导电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选项中属于用相同方法改变摩擦力的一组是( ) ①自行车的把套上做出凹凸花纹 ②气垫船行驶时在船体与水面间形成高压空气层 ③自行车的中轴加入的滚珠 ④单杠运动员手上涂抹镁粉.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力与运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足球在空中沿着曲线飞行是因为受到踢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 B.放在讲台上的书对桌子的压力与书所受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书所受支持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推一个木块会运动,而不用力就会停下,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当推课桌而没推动时,推力大小比课桌所受地面摩擦力小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的是( ) 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 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几下 C.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 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车闸
|
11.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 B.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C.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D.马拉车时,车只受力而不施力
|
12. 难度:中等 | |
在做“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时,将木块A放置水平木板B上,加载一个钩码,把一支测力计系在A上,如图所示.当向左拉动B时,测力计指针稳定.下列讨论中错误的是( ) A.此装置可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B.A受B的摩擦力与测力计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A受到B的摩擦力的大小为2.4N,方向向左 D.若增大拉动B的速度,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
|
13. 难度:中等 | |
晓雯将几滴蓝墨水滴入如图甲所示的两杯水中.观察到整杯水变蓝.这种现象说明 , (选填“热水”或“冷水)变蓝更快.如图乙是比较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大小的实验,考虑水和酒精的 (填物质的物理属性名称)不同,实验中应先注入的是 ,混合后水和酒精的体积变小,说明 ,同时间接地说明了分子间存在 .
|
14. 难度:简单 | |
在下列数字后面填一合适的单位: ①一本初三物理书的重力是2.3 ; ②空气的密度是1.29 .
|
15. 难度:简单 | |
冰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它表示 .当冰熔化成水时,质量将 ,体积将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
16. 难度:简单 | |
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密度之比是3:1,质量之比是5:2,甲、乙两物体体积之比是 ,如果甲截去一半,乙截去四分之一,剩下部分密度的比是 .
|
17. 难度:简单 | |
2016年3月18日上海报道:随着一声怒吼,布云朝克特艰难的完成逆转,获得本届法网青少年外卡赛上海站的男单冠军,这也意味着年仅14岁的他,距离自己首次参加大满贯赛事更近了一步.如图甲,在他将球击出的过程中力使物体发生了 ;网球离开球拍后,由于受到 作用(不计空气阻力),运动路线发生了改变,说明力可以 ;如图乙,球拍将网球击扁,使网球存储了 .
|
18. 难度:中等 | |
有关重力的方向可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实验中发现,随着β角的改变,α角也跟着改变,而悬线OA的方向始终不变.据此可知,重力方向总是 ,建筑工人用来检查墙壁砌得是否竖直的铅垂线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如图乙,一堵南北走向的墙上,所挂铅垂线如图丙所示,则这堵墙一定是向 倾斜(选填“东”、“西”、“南”或“北”).
|
19.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的右端固定一定滑轮,轻质小盘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的细绳与桌面上重为4N的木块相连,当小盘内放有重为1N的砝码时,木块保持静止状态,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当小盘内放有重为1.2N的砝码时,木块正好作匀速直线运动;当小盘内放上重为1.5N的砝码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此时木块的运动状态 (选填“会”或“不 会”)发生改变(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的摩擦).
|
20. 难度:中等 | |
物体A在光滑的斜面上正在下滑,画出此时物体A所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
21.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小块从斜面上A处由静止滑下,经水平木板表面上的B处,最终停在C处.画出木块块在B处时水平方向的受力示意图.
|
22. 难度:中等 | |
(1)石头的体积; (2)石头的密度.
|
23. 难度:中等 | |
(1)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杯子重力为0.2N; ②将杯子装满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总重,如图所示; ③再将杯子装满雪的样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总重为1N.杯中雪的样品密度是多少? (2)若屋顶面积为100m2,雪的厚度为30cm,则屋顶雪的总重力是多少?
|
24. 难度:中等 | |
在“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需用 测出物体的质量,称量前先要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 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 向 调,使天平横梁平衡,称量时砝码应放置在天平的 盘.为了得到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他需要选取 不同的同种材料的物体进行多次实验.
|
25. 难度:中等 | |
小明和小华在实验室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1)小明先把金属块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量筒内水面的位置如图1所示.然后他将金属块从量筒中取出,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在向右盘加砝码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这时他应该 (填“增加”或“减少”)砝码;天平平衡时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和右盘砝码如图2所示.则该金属块的质量为 g;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适量”的含义是① ,② . (2)小华说小明在天平的使用上存在错误,这个错误是 ;并且这种测量方法使测量的金属块密度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接着他们又对水进行探究,描绘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线如图3中甲所示.他分析后发现,由于误将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当作了水的质量,导致图线甲未经过坐标原点.由此推断: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线应是 (选填图3中“乙”、“丙”或“丁”).
|
26. 难度:中等 | |
如图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沿着水平方向做 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之间的关系是:大小 ,方向 . (2)比较甲、乙两个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有关;比较甲、丙两个实验, (能/不能)说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原因是 . (3)以上三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大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理由是 .
|
27. 难度:中等 | |
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系于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并在两个线端挂上相同的钩码. (1)当卡片静止时,发现拉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甲所示),于是他得出: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可以不在同一直线上,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要得到科学的结论,请你给他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 (2)实验改进后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平衡现象,为了验证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时,则要进行的操作是: .
|
28. 难度:中等 | |
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 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 (选填“a”、“b”或“c”). (2)对比两次正确实验操作能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 . (3)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运动. (4)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 . (5)关于该实验,同学们得到如下结论,错误的是 A.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的重力和水平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车在水平面上向前运动时,惯性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C.实验中主要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和理想实验法 D.通过三次实验,并不能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6)如图2,木块竖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试运用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木块与小车的接触面粗糙,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一对平衡力 B.若木块与小车的接触面粗糙,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摩擦力作用 C.若木块与小车的接触面光滑,小车加速时木块仍保持匀速向右运动 D.若木块与小车的接触面光滑,小车突然减速时木块会向右倾倒.
|
29. 难度:中等 | |||||||||||||||||||
小华和小明同学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时,找来几个相同质量的钩码.用一弹簧做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如表:
(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 (2)分析数据,小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拉力不大于 N的情况下,弹簧的 跟钩码的拉力成正比; (3)小华同学根据实验数据所作的“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图象,应该是下面 图(填序号)所示的图象. (4)小明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另外作出了“弹簧伸长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图象,发现该图线也不过原点,你认为原因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