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实数π, A.π B.
|
2. 难度:简单 | |
计算6x3?x2的结果是 A.6x B.6x5 C.6x6 D.6x9
|
3. 难度:简单 | |
若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1,2),则k的值为 A.
|
4. 难度:简单 | |
如图,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a∥b,∠1=60°,则∠2的度数为 A.30° B.60° C.120° D.150°
|
5. 难度:简单 | |
在开展“爱心捐助雅安灾区”的活动中,某团支部8名团员捐款分别为(单位:元):6,5,3,5,6,10,5,5,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3元 B.5元 C.6元 D.10元
|
6. 难度:简单 | |
在正三角形、等腰梯形、矩形、平行四边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正三角形 B.等腰梯形 C.矩形 D.平行四边形
|
7. 难度:简单 | |
在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中,小新同学用纸板制作了一个圆锥模型,它的底面半径为1,高为 A.4π B.3π C.
|
8. 难度:简单 | |
一个布袋里装有6个只有颜色可以不同的球,其中2个红球,4个白球.从布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则摸出的球是红球的概率为 A.
|
9. 难度:中等 | |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矩形,把矩形沿直线AC折叠,点B落在点E处,连接DE.若DE:AC=3:5,则 A.
|
10. 难度:困难 | |
如图,在10×10的网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若抛物线经过图中的三个格点,则以这三个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称为抛物线的“内接格点三角形”.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若抛物线与网格对角线OB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 A.16 B.15 C.14 D.13
|
11. 难度:简单 | |
计算:
|
12. 难度:简单 | |
把15°30′化成度的形式,则15°30′= 度.
|
13. 难度:简单 | |
如图,已知在Rt△ACB中,∠C=90°,AB=13,AC=12,则cosB的值为 .
|
14. 难度:简单 | |||||||||||
某市号召居民节约用水,为了解居民用水情况,随机抽查了20户家庭某月的用水量,结果如表,则这20户家庭这个月的平均用水量是 吨.
|
15. 难度:简单 | |
将连续正整数按以下规律排列,则位于第7行第7列的数x是 .
|
16. 难度:困难 | |
如图,已知点A是第一象限内横坐标为
|
17. 难度:简单 | |
因式分【解析】
|
18. 难度:简单 | |
解不等式组:
|
19. 难度:简单 | |
已知抛物线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
20. 难度:中等 | |
如图,已知P是⊙O外一点,PO交圆O于点C,OC=CP=2,弦AB⊥OC,劣弧AB的度数为120°,连接PB. (1)求BC的长; (2)求证:PB是⊙O的切线.
|
21. 难度:中等 | |||||||||||
为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某市开展了“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某中学确定如下评选方案:有学生和教师代表对4名候选教师进行投票,每票选1名候选教师,每位候选教师得到的教师票数的5倍与学生票数的和作为该教师的总票数.以下是根据学生和教师代表投票结果绘制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不完整).
学生投票结果统计表 (1)若共有25位教师代表参加投票,则李老师得到的教师票数是多少?请补全条形统计图.(画在答案卷相对应的图上) (2)王老师与李老师得到的学生总票数是500,且王老师得到的学生票数是李老师得到的学生票数的3倍多20票,求王老师与李老师得到的学生票数分别是多少? (3)在(1)、(2)的条件下,若总得票数较高的2名教师推选到市参评,你认为推选到市里的是两位老师?为什么?
|
22. 难度:中等 | |
某农庄计划在30亩空地上全部种植蔬菜和水果,菜农小张和果农小李分别承包了种植蔬菜和水果的任务.小张种植每亩蔬菜的工资y(元)与种植面积m(亩)之间的函数如图①所示,小李种植水果所得报酬z(元)与种植面积n(亩)之间函数关系如图②所示. (1)如果种植蔬菜20亩,则小张种植每亩蔬菜的工资是 元,小张应得的工资总额是 元,此时,小李种植水果 亩,小李应得的报酬是 元; (2)当10<n≤30时,求z与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设农庄支付给小张和小李的总费用为w(元),当10<m≤30时,求w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
23. 难度:中等 | |
一节数学课后,老师布置了一道课后练习题: 如图,已知在Rt△ABC中,AB=BC,∠ABC=90°,BO⊥AC,于点O,点PD分别在AO和BC上,PB=PD,DE⊥AC于点E,求证:△BPO≌△PDE. (1)理清思路,完成解答(2)本题证明的思路可用下列框图表示: 根据上述思路,请你完整地书写本题的证明过程. (2)特殊位置,证明结论 若PB平分∠ABO,其余条件不变.求证:AP=CD. (3)知识迁移,探索新知 若点P是一个动点,点P运动到OC的中点P′时,满足题中条件的点D也随之在直线BC上运动到点D′,请直接写出CD′与AP′的数量关系.(不必写解答过程)
|
24. 难度:困难 | |
如图①,O为坐标原点,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上,四边形OACB是平行四边形,sin∠AOB=,反比例函数y=(k>0)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经过点A,与BC交于点F. (1)若OA=10,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若点F为BC的中点,且△AOF的面积S=12,求OA的长和点C的坐标; (3)在(2)中的条件下,过点F作EF∥OB,交OA于点E(如图②),点P为直线EF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A,PO.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以P、O、A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