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动物园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大象、眼镜蛇、鹦鹉。这些动物主要的运动方式依次为( )。 A. 行走跳跃爬行 B. 爬行行走游泳 C. 行走爬行飞行 D. 奔跑行走飞行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动物运动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运动有利于动物获取食物 B. 运动有利于动物逃避敌害 C. 运动有利于动物物种的进化 D. 运动有利于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
3. 难度:简单 | |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不包括下列哪项( ) A. 骨 B. 关节 C. 肌肉 D. 神经
|
4. 难度:中等 | |
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这是因为青少年的骨: A、有机物多于1/3,易变形 B、无机物多于1/3,易变形 C、有机物多于1/3,易骨折 D、无机物多于1/3,易骨折
|
5. 难度:简单 | |
一块完整的骨(如肱骨)属于 ( )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
|
6. 难度:中等 | |
有同学在运动时不小心发生了骨折,你认为医生在给他做手术时,需要特别保护的是( ) A. 软骨层 B. 骨膜 C. 骨松质内的红骨髓 D. 骨质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于躯体运动的形成说法错误的是( ) A. 骨骼肌的收缩为运动提供了动力 B.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 C. 躯体运动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 D. 参与每一个运动的骨骼肌都是一块
|
8. 难度:中等 | |
儿童、青少年的长骨长长,新增的骨组织主要来自:() A. 骺端软骨层 B. 骨髄 C. 骨膜 D. 骨质
|
9. 难度:中等 | |
成年人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存在于( ) A. 骨松质 B. 骨膜 C. 骨密质 D. 骨髓腔
|
10. 难度:中等 | |
人运动过度时,会发生脱臼现象,脱臼是由于( ) A. 关节腔内有滑液 B. 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 C. 关节软骨发生病变 D. 关节头从关节囊中脱出
|
11. 难度:中等 | |
人做屈肘动作时() A. 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B.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C. 肱三头肌肱和二头肌同时收缩 D. 肱三头肌肱和二头肌同时舒张
|
12. 难度:中等 | |
“家燕筑巢”和“飞鸽传书”,从行为获得方式看分别属于 A. 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B. 后天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 C. 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 D. 后天学习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
13.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特征,其中阴影部分表示二者的共同特征,那么此部分可以表示为( ) A. 都与遗传物质有关 B. 都是生来就有的 C. 都要生活经验 D. 都由环境因素决定
|
14. 难度:简单 | |
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 A. 用摄影机拍摄猎豹,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 B. 用望远镜观察大猩猩的活动 C. 大熊猫繁殖基地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的生产过程 D. 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敏感
|
15. 难度:简单 | |
正确对待动物的措施是( ) A. 对人类有利的动物资源要大量开发,不需要控制利用 B. 对动物资源要保护起来,不能利用 C. 对人类有害的动物要彻底消灭 D. 对动物资源要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
|
16. 难度:简单 | |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不包括有( ) A. 动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B. 动物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 C. 动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D. 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
17. 难度:简单 | |
在“植物—蝗虫—大山雀”这条食物链的分析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只有大山雀是消费者 B. 只有蝗虫是消费者 C. 只有植物是生产者 D. 它们都是消费者
|
18. 难度:中等 | |
下列不能正确阐述动物在生物圈的作用的是() A. 只有动物才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 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C. 动物作为消费者,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 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
19. 难度:中等 | |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A. 迁地保护 B. 就地保护 C. 制定法规 D. 宣传教育
|
20. 难度:简单 | |
我国有许多闻名世界的特产珍稀动物.下列不属于我国特产的珍稀动物是() A.亚洲象 B.扬子鳄 C.扭角羚 D.大熊猫
|
21. 难度:简单 | |
科学家研究发现,幽门螺旋菌是引起胃肠道疾病的病原体,与植物细胞相比,幽门螺旋菌的细胞结构特点是 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没有细胞壁 C.没有细胞膜 D.没有细胞质
|
22. 难度:中等 | |
酒酿是蒸熟的糯米经微生物发酵而形成的食品。在显微镜下观察酒酿液体,可观察到其中布满了微生物。这种微生物主要是 A. 醋酸菌 B. 酵母菌 C. 青霉菌 D. 乳酸菌
|
23. 难度:中等 | |
关于病毒说法错误的是() A.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 B. 病毒个体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C. 病毒一旦侵入人体,就会使人患病; D. 流感病毒属于动物病毒。
|
24. 难度:简单 | |
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下列微生物与其生殖方式搭配错误的是( ) A. 蘑菇﹣营养生殖 B. 霉菌﹣孢子生殖 C. 酵母菌﹣出芽生殖 D. 细菌﹣分裂生殖
|
25.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食品腐败和食品保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是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 B. 保存食品时超量添加食品防腐剂对人体无害 C. 冷藏保存食品主要是因为低温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D. 风干保存食品是因为干燥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
|
26. 难度:简单 | |
老年人的骨中缺钙,所以无机物含量降低,易骨折。( )
|
27. 难度:简单 | |
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物就能正常运动。 ( )
|
28. 难度:简单 | |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而学习行为与遗传物质无关。(_____)
|
29. 难度:简单 | |
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的生长和繁殖。_____
|
30. 难度:简单 | |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属于生物。(____)
|
31. 难度:中等 | |
根据下面的A图和B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①和④的表面覆盖着一层[⑤]________,能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③]________里有少量滑液,对关节起润滑作用,从而使关节具有_____性。 (2)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A图中的[②]_____。 (3)运动是指骨骼肌受到________系统传来的刺激而收缩牵动所附着的骨围绕__________的活动,运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细胞内有机物的_____。 (4)当手自然下垂时,l与2所处的状态分别是舒张和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
|
32. 难度:中等 | |
图是一个食物网示意图: (1)这个食物网中有____条食物链。 (2)这个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_____,其作用是进行_____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动物属于______。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生物之间的_________关系建立起来的; (4)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大量捕猎老鹰,那蛇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_____后_______。
|
33. 难度:中等 | |||||||||||
根据下列产品与其相关微生物的对应关系填空:
A.乳酸杆菌 B.青霉菌 C.醋酸杆菌 D.甲烷细菌 E.酵母菌
|
34. 难度:中等 | |
请分析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老鼠和猫本是一对天敌,然而某户人家养的一只大白猫却和一只小老鼠和睦相处,并且这只刚产崽的母猫还给小老鼠喂奶吃。 资料二:蓬莱海洋极地世界里,海豚表演的跳高顶球、跳迪斯科、转呼啦圈等节目往往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资料一中的母猫喂养小老鼠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__,该行为是由母猫体内的_____________所决定的。 在资料二中,海豚的表演属于___________行为,动物的___________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一般来说,动物越___________,该行为就越强、越复杂。
|
35. 难度:中等 | |
医学真菌学是研究病原真菌的致病机理及诊治的一门重要学科.近20年来,真菌病呈持续增多趋势.真菌病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滥用抗生素.另外,接受放射、烧伤治疗及器官移植病人,吸毒者、艾滋病患者等因免疫力下降,造成对真菌的易感性.旅游、劳动力的流动也会增加感染机会. (1)细菌和真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可作为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 (2)某些细菌和真菌营_______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 (3)某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 (4)抗生素的________会使真菌病发病率增加. (5)病毒没有________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所有病毒都有相似的两部分结构:________外壳和包含________的内核。
|
36.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球上自从35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种生物存在,如今绝大多数已经消失,地质年代物种灭绝的速度极为缓慢,鸟类平均300年灭绝1种,兽类平均8000年灭绝1种,到1600年至1700年,每10年灭绝1种动物;从1850年到1950年,鸟兽的平均灭绝速度为每年1种。 材料二:一项研究显示了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如表所示:
材料三: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圾消失时间,而且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病. (1)由材料一可知,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__________。 (2)由材料二可知,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请你列举我国特有的两种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材料三可知,土中的细菌等作为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很难降解塑料袋,延缓了垃圾的消失时间是“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病 (4)结合生活实际和材料三,谈谈我们如何参与保护环境: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
37. 难度:中等 | |
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两套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同一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接种细菌,乙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环境中,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方案二:取两种树的等量落叶,分别标为丙组和丁组,将两组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丙组接种细菌,丁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的环境中,两组在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提出的假设是 . (2)方案一中的实验变量是 ,你认为实验的对照组是 . (3)方案二中的实验变量是 ,最终可能获得的实验结果是 组的被分解. (4)比较以上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较科学的是实验方案 ,原因是该方案符合 原则. (5)实验过程中要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这样做的原因是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适宜的 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