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自然界因为有了生物而充满生机,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 A.机器人 B.病毒 C.草履虫 D.蘑菇
|
|
| 2. 难度:简单 | |
|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体现了小草 A. 需要营养 B. 能生长 C. 能呼吸 D. 能排泄
|
|
| 3. 难度:中等 | |
|
科学观察与日常观察有所不同,下列有关科学观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从上到下进行观察 B. 从前到后进行观察 C. 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 D. 观察时只需看不需记录
|
|
| 4. 难度:中等 | |
|
科学探究通常要经过6个基本步骤:①实施计划;②提出问题;③制定计划;④作出假设;⑤表达交流;⑥得出结论。比较科学的排列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③①②④⑤⑥ C. ②④③①⑥⑤ D. ②③④①⑥⑤
|
|
| 5. 难度:简单 | |
|
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爷爷,利用野生水稻经过多次杂交培育新品种,他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分类法 D. 实验法
|
|
| 6. 难度:简单 | |
|
裸地、草坪、灌木丛、森林对空气湿度影响最大的是( ) A.裸地 B.草坪 C.灌木丛 D.森林
|
|
| 7. 难度:中等 | |
|
将载玻片上写的英文字母P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时看见的物像应是( ) A. P B. q C. b D. d
|
|
| 8. 难度:简单 | |
|
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光线较暗时应该( ) A. 调大光圈,用反光镜的凹面镜 B. 调大光圈,用反光镜的平面镜 C. 调小光圈,用反光镜的凹面镜 D. 调小光圈,用反光镜的平面镜
|
|
| 9. 难度:简单 | |||||||||||||
|
某同学为探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取两个相同的、装有同种等量 花园土的花盆分别标号为①和②,在两个花盆中播种数量相等、饱满程度和大小相似的大豆种子,并对阳光、温度、水加以控制(如下表所示)。另一同学阅读了其设计方案后,提出下列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A.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处 B.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20℃ C.①花盆应在28℃,②花盆应在20℃ D.两个花盆都应放在暗室中
|
|||||||||||||
| 10. 难度:中等 | |
|
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调查时,应该做到 A.明确调查的目的并确定调查对象 B.制定调查方案并实施方案 C.做好对调查记录等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D.以上三项均是
|
|
| 11. 难度:中等 | |
|
你在饲养小兔子的时候,要把兔舍建在朝阳通风的地方,还要每天喂水喂食,通常一个兔舍只放一只兔子,冬天还要在窝里垫上草等.你认为小兔子的生活需要哪些条件( ) ①营养物质②阳光③空气④土壤⑤水⑥适宜的温度⑦一定的空间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⑤⑥⑦ C. ①②⑤⑥⑦ D. ①②④⑤⑦
|
|
| 12. 难度:中等 | |
|
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 草原上的狼和兔 B. 豆科植物和生活在豆科植物上的菟丝子 C. 蜜蜂采蜜 D. 稻田中的水稻和杂草
|
|
| 13. 难度:中等 | |
|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 阳光 B. 温度 C. 空气 D. 水分
|
|
| 14. 难度:中等 | |
|
生活在北极的狐跟生活在非洲沙漠的狐相比,耳朵要小得多,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哪种是正确的( ) A. 听觉更灵敏 B. 迅速奔跑以找到食物 C. 减少热量的散失,更适应北极寒冷环境 D. 不易被食狐动物发现
|
|
| 15. 难度:简单 | |
|
下列影响玉米生存的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 阳光 B. 害虫 C. 水分 D. 温度
|
|
| 16. 难度:简单 | |
|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 B. 大树底下好乘凉 C. 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 D. 青蛙冬眠
|
|
| 17. 难度:简单 | |
|
壁虎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角度看这属于( ) A.警戒色 B.保护色 C.拟态 D.以上都是
|
|
| 18. 难度:中等 | |||||||||||
|
张莉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鼠妇.她对鼠妇的栖息环境发生了兴趣,便和同学们一起去探究,记录了在同一时间段、同样大小的区域内各处发现鼠妇的数量(见下表)。根据记录的数据,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A. 光照充足 B. 阴暗潮湿 C. 氧气充足 D. 高温干燥
|
|||||||||||
| 19.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说法与环境保护理念不匹配的是( ) A.焚烧、深埋地沟油 B.植树造林 C.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D.加大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惩治力度
|
|
| 20. 难度:简单 | |
|
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池塘中所有的鱼 B. 池塘中的水 C. 池塘中所有的植物 D. 一个池塘
|
|
| 21. 难度:中等 | |
|
下列哪一项完整地列出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 A. 阳光、土壤、空气 B. 阳光、土壤、空气和植物、动物 C. 植物、动物、微生物 D. 阳光、土壤、水、空气和植物、动物、微生物
|
|
| 22. 难度:简单 | |
|
具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 森林生态系统 B. 湿地生态系统 C. 农田生态系统 D. 海洋生态系统
|
|
| 23. 难度:简单 | |
|
下列各种生态系统中,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是( ) A.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B. 呼伦贝尔草原 C. 太湖 D. 腾格里沙漠
|
|
| 24. 难度:简单 | |
|
素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农田生态系统 B.城市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荒漠生态系统
|
|
| 25. 难度:中等 | |
|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B. 生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孤立,互不影响 C. 环境不能制约生物的生存 D. 生物离不开环境,但不影响环境
|
|
| 26. 难度:简单 | |
|
从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来看,“生物圈Ⅱ号”的失败说明的科学道理是( ) A. “生物圈Ⅱ号”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 B. “生物圈Ⅱ号”需要足够的水量 C. 地球生物圈是目前人类及所有生物的唯一家园 D. “生物圈Ⅱ号”需要大量的动物和植物
|
|
| 27. 难度:中等 | |
|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C. 生物圈指地球上的所有动物能够生活的地方 D.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上层
|
|
| 28. 难度:中等 | |
|
下图是一棵银边天竺葵(边缘呈白色),将其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选其中一片叶子,用两个圆形黑纸片把叶片在A处从上、下两面遮住,然后将整个植物体移到阳光下。数小时后,选择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用酒精脱色后再漂洗。 若实验中,B处和C处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 )
A. 细胞是否受到阳光照射 B. 细胞中有无叶绿体 C. 细胞是否吸收水分 D. 细胞是否完整
|
|
| 29. 难度:简单 | |
|
公园里绿树成荫,被人们称为天然的“氧吧”,你认为在公园里锻炼身体,“吸氧”的最佳时间是( ) A. 凌晨 B. 上午 C. 下午 D. 深夜
|
|
| 30. 难度:简单 | |
|
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是( ) A. 根 B. 茎 C. 叶 D. 花
|
|
| 31. 难度:中等 | |
|
小麦在子粒形成期间遇到阴雨天气,减产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过多 B. 缺少营养 C. 缺少阳光照射 D. 缺少二氧化碳
|
|
| 32. 难度:中等 | |
|
人们在养金鱼时,常常往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的水草,其主要目的是( ) A. 清洁鱼缸里的水 B. 供给鱼新鲜的食料 C. 使鱼缸更美观 D. 增加水中氧的含量
|
|
| 33. 难度:简单 | |
|
下列关于绿叶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上表皮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C.叶脉中的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D.含叶绿体的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
|
| 34. 难度:中等 | |
|
下列哪项措施是为了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 ) A.松土排涝 B.合理密植 C.带土移栽 D.地膜覆盖
|
|
| 35. 难度:简单 | |
|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 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B.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C.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D. 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
|
| 36. 难度:中等 | |
|
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图,完成下列填空: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
|
|
| 37. 难度:中等 | |
|
图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__________(选填“高倍”或“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然后,将遮光器的一个合适的光圈对准通光孔;注视目镜,并转动[ ]____________,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 (2)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 ]______________。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而是在视野的右上方,应该把临时装片向________________移动,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 (3)如果下降镜筒,眼睛要注视[ ]_________,以防压碎载玻片。 (4)有一台显微镜,它有两个目镜和两个物镜,目镜的放大倍数分别是5×和15×,物镜的放大倍数分别是10×和40×,假如现在在观察一个标本,需要放大150倍,应该选用的目镜放大倍数为_________,物镜放大倍数为_____________。
|
|
| 38. 难度:中等 | |
|
图表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叫做____________,图中所示编号为_________;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为食物的人或动物叫做_____________,图中所示编号为_______________;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能够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图中所示编号为_____________。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没有___________,消费者就失去了食物和能量来源;没有________________,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物就无法得到分解。 (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制造的________不仅为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营养物质,而且是动物和人___________的最终来源。
|
|
| 39. 难度:中等 | |
|
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一盆天竺葵放置黑暗处一昼夜后,选其中一个叶片,用三角形的黑纸片将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甲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摘下叶片,经过酒精脱色、漂洗,最后在叶片上滴加碘液。请分析回答:
(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起到_________作用。 (3)上图中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的装置正确的是________。 (4)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___________,变蓝的是图甲叶片中____________部分,由此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