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生物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中山市卓雅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度生物中考专题复习-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人体器官或系统中,不具有排泄作用的是(   

A. 皮肤    B. 小肠    C. 泌尿系统    D. 呼吸系统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2016•湘潭)人体排出下列物质时,只有一条途径的是

A. CO2    B. 尿素    C.     D. 无机盐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有关皮肤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 只由表皮和皮下组织组成

C. 有排泄功能

D. 能感受外界冷、热等刺激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水是生命之源。欧盟建议9~13岁的孩子,每天喝水1.68升;14~18岁少年,每天饮水量要达到2升。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内的水分通过泌尿、排汗两条途径排出体外

B. 天气炎热时或剧烈运动后,需要及时补充淡盐水

C.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排出体外

D. 水参与人体的物质运输、体温调节等重要生理活动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农民将人排出的尿液收集起来,经处理后浇在菜地里,能加快菜苗的生长。这主要是因为尿液中含有(      )

A. 葡萄糖    B. 水    C. 尿素    D. 蛋白质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肾小球    B. 肾小囊    C. 肾小管    D. 肾单位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进出肾小球的血管是

A. 均为小动脉    B. 入球为小动脉,出球为小静脉

C. 均为小静脉    D. 入球为小静脉,出球为小动脉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尿液只有原尿的百分之一左右,这种重吸收作用发生在(   

A.肾小管   B.肾小囊  C.肾小球   D.输尿管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人体下列结构内的液体成分里,含尿素最少的是(  )

A. 肾静脉    B. 肾小管    C. 肾小囊    D. 出球小动脉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如图为某健康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结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内液体中没有尿素和血细胞

B. ②内液体中没有尿素和无机盐

C. ③内液体中有尿素和葡萄糖

D. ④内液体中有尿素和蛋白质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某人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完全休息和运动时,通过不同途径散失的水分,结果如表

(单位:mL)则运动时人体散失水分的主要途径是

A. 尿液    B. 汗液    C. 粪便    D. 呼出气体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肾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当肾衰竭而无法正常工作时,人体内的废物就不能排除,人就会因中毒而死亡.下列物质在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是(  )

无机盐 尿素 葡萄糖 蛋白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近期广东发现大量湖南产的含铬毒大米,铬在肾中累计到一定量,就可能影响肾小管的功能,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是(  )

A. 滤过作用 B. 重吸收作用 C. 形成原尿 D. 储存原尿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右图为甲、乙两人肾单位内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②③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②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

B. ③是肾小管,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

C. ④内液体是尿液,甲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

D. 从成分上看,甲的②内液体比④内液体多了葡萄糖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对血浆、原尿和尿液中四种物质浓度(克/100毫升)进行比较,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血浆=原尿    B. 尿素:原尿<尿液

C. 无机盐:血浆=原尿    D. 葡萄糖:原尿>尿液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表所示为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中P、Q两种物质的浓度(单位:克/100

毫升),P、Q各是什么物质

A. P是葡萄糖,Q是蛋白质    B. P是葡萄糖,Q是尿素

C. P是尿素,Q是葡萄糖    D. P是尿素,Q是蛋白质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小明的爷爷去医院检查,发现尿液中有蛋白质和血细胞,可能是他泌尿系统的哪个部位发生病变?

A. 肾小球    B. 膀胱    C. 肾小管    D. 肾盂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乙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B. 丁结构内的液体叫原尿

C. 乙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

D. 血液中的所有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在丙处重吸收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图为人体局部血液流动示意图,a、b表示动脉,c表示毛细血管,a、b、c内流动的均为动脉血,则c

处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A. 气体交换

B. 物质交换

C. 过滤作用

D. 重吸收作用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我国的器官移植技术已逐渐成熟,目前能开展肝脏、皮肤、肾脏和心脏等器官移植手术。下述器官中能形成尿液的是 ()

A. 肝脏    B. 皮肤    C. 肾脏    D. 心脏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图为泌尿系统的示意图,其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尿的形成过程中,既能随血浆过滤的原尿,又能全部被重新吸收回到血液的物质是(  )

A.水    B.大分子蛋白质    C.无机盐    D.葡萄糖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正常人的尿液与原尿相比,一般不含有葡萄糖,这是由于

A.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B.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 膀胱的储存    D. 输尿管的输送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尿的形成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 出球小动脉与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液都含有尿素

B. 大分子蛋白质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

C. 重吸收作用发生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

D. 在尿液中检测不到葡萄糖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  )

A. 氧气增加,尿素减少

B. 二氧化碳减少,尿素增加

C. 氧气减少,尿素增加

D. 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图是血液透析装置的原理图,图中的透析膜相当于( )

A. 肾小球    B. 肾小管    C. 肾小囊    D. 肾小体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80L,而每天排出的尿却只有1.5L.下面关于尿的形成和排出正确的是( 

A.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B.肾小囊对原尿中有用的物质会重吸收

C.尿的形成和排出都是连续的

D.人排尿的意义是能够维持体温恒定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从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流出的液体分别是( )

A. 原尿、动脉血、尿液    B. 动脉血、原尿、尿液

C. 静脉血、原尿、尿液    D. 静脉血、尿液、原尿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2015·广州)下表是一个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检验结果(“√”表示含有,“×”表示不含有),请判断O、P、Q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A. 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

B. 尿素、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

C. 大分子蛋白质、尿素、葡萄糖

D. 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尿素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2015·揭阳)血液流经某些器官时,血液中的废物将减少,这些器官是

①肝脏  ②脾  ③肾脏  ④肺  ⑤胰腺

A. ③④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⑤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一个正常人的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能分别被全部重吸收、大部分重吸收、部分重吸收的物质依次是( )

A. 水、葡萄糖、无机盐

B. 葡萄糖、水、无机盐

C. 葡萄糖、无机盐、水

D. 无机盐、水、葡萄糖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人体形成尿液的两个主要生理过程依次是

A. 过滤作用和渗透作用    B. 过滤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C. 吸收作用和过滤作用    D. 重吸收作用和渗透作用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2016•海南)取某健康人体内不同部位液体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数据。(g/100mL)请分析表中数据,判断样品2

A. 血液    B. 血浆    C. 原尿    D. 尿液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孝孝陪爷爷到医院体检,发现爷爷的尿检结果异常,尿液成分中含有葡萄糖。你认为他爷爷的病变部位是( )

A. 肾小球    B. 肾小囊内壁    C. 肾小管    D. 膀胱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如图为肾单位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肾单位由①②③组成

B. 某人尿液中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则他最有可能病变的部位 为④

C. 血液经过②③的滤过形成尿液

D. ④把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进入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