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的相关记录,该实验结果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
A.需要适宜的pH B.只对一种物质起作用 C.需要适宜的温度 D.效率很高 |
2. 难度:中等 | |
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要进行如下步骤: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注入2mL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③向3支试管中各滴一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入6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5min;⑤观察实验现象.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②④③⑤ |
3. 难度:中等 | |
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取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3支试管中加入3mL浆糊;再各加入2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将甲、乙、丙3支试管分别置于0℃、35℃、100℃下约5min,取出试管;各加入2mL双缩脲试剂(边加边振荡),用沸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下列对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实验步骤不正确②温度设置不合理③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验( )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①和②正确 D.①②③都正确 |
4.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想知道自己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作用,他取三只试管,分别编号为①、②、③.然后进行下列实验:
A.① B.② C.③ D.②③ |
5.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记录的实验结果如右表所示.该实验结果表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 )
A.需要适宜的酸碱度 B.具有专一性 C.需要适宜的温度 D.具有高效性 |
6. 难度:中等 | |
某小组用馒头来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设计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如下: ①在A、B两支试管中各放入等量的馒头碎屑; ②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2毫升; ③向A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进行搅拌; ④向两支试管中各滴加两滴碘液; ⑤将两支试管放在37℃温水中10分钟; ⑥观察两支试管内的颜色变化并得出结论. 请你指出此实验设计方法步骤的错误.____________. |
7.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 实验过程: 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唾液,并充分搅拌; 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清水,并充分搅拌; 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mL唾液,不搅拌. 将三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1号试管不变蓝色,而2号试管和3号试管中的馒头可能变成______色. 结果分析: 1号试管中的馒头碎屑没有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______.2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变色的原因是______ ______. 3号试管中馒头块变蓝色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结论: 淀粉在人的消化道的______部位就开始被消化. ![]() |
8. 难度:中等 | |
某校七年级生物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做“馒头在口腔的变化”的探究实验,四位同学分别对馒头做了四种处理,方法如下: 甲同学:将馒头碎屑放入1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进行充分的搅拌. 乙同学:将馒头碎屑放入2号试管,注入2毫升清水,进行充分的搅拌. 丙同学:将馒头放入3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不进行搅拌. 丁同学:将馒头碎屑放入4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不进行搅拌. 接着将四支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5分钟,取出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请你想一想: (1)这四位同学做的实验结果中,不变蓝的试管是______号试管. (2)上述实验中,2、3、4号试管都是1号试管的对照.扬扬仔细分析了乙、丙、丁三位同学设计的对照实验后,认为丙同学设计的实验有不妥之处,请你代替扬扬将丙同学的错误之处改正过来______. (3)乙同学的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的作用,丙同学的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的作用,丁同学的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的作用. (4)以上的实验可以充分说明,馒头在口腔里的消化与______有关. |
9.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几组实验记录,请在表格内填写实验现象:
|
10. 难度:中等 | |
如图A、B两试管装入2毫升淀粉糊,再分别加入不同物质,振荡使其反应充分,据图回答: (1)鉴定淀粉所特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 (2)淀粉糊不变蓝的是______试管. (3)B试管的作用是______. (4)饭后立即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对消化有抑制作用.因为人在运动过程中,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从而影响消化. (5)淀粉的化学性消化是从______开始. ![]() |
11. 难度:中等 | |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如图所示: 请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______和______是对照实验. (2)以“唾液”为变量时,______和______是对照实验.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分析其中原因是______. (4)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的原因是______;①号试管中将馒头碎屑与唾液充分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5)结合实验得出,馒头的消化与______有关. ![]() |
12. 难度:中等 | |||||||||||||||||||||||||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作为1号试管的______实验. (2)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_酶,它能促进淀粉的分解. (3)1号试管与3号试管的比较可以证明:口腔中______,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4)由此可见,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______性消化,又能进行______性消化. |
13. 难度:中等 | |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与1号试管形成______.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_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 ______. (4)有的同学提出“除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这样设置______(填“有”或“无”)必要. (5)水浴温度保持在37℃的原因是______;若“加入碘液”步骤放在“保温”前,是否会影响实验结果?______.(填“是”或“否”) |
14. 难度:中等 | |
当我们细细地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 某同学猜测,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下,是口腔中的唾液使馒头变甜的.元旦假期结束返校后,他做了如下实验: 第1步: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分成2等份.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 第2步:取2只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①、②,做如下处理:在①号试管中放入1份馒头碎屑,注入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的搅拌. ______. 第3步:将2支试管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10分钟. ______. 第4步:在2只试管中各滴加2滴碘夜,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分析上述实验并回答: (1)该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并充分搅拌,这是为了模拟______. (2)请将该实验的第2步补充完整.(直接写在第2步下面的横线上) (3)该实验的第3步有待改进,请将改进后的做法直接写在第3步下面的横线上. |
15.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分析实验:![]() (1)该实验是观察______对______的消化作用. (2)实验过程D中[2]号试管浆糊颜色______,原因是______;[1]号试管中颜色______,原因是______. (3)如果将C过程烧杯中的水换为5C,再重复D过程,这两个试管中浆糊的颜色______. |
16.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探究了“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其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如下: 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 实验现象:试管内的溶液不变蓝. 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牙齿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分泌有关. (1)实验在设计和操作上有几处错误,请你指出并纠正.____________ (2)该同学描述的实验现象是否与他所做实验的实验现象相符?______;如果不符,请你重新描述实验现象______. (3)该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可靠?______. |
17.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活动过程中,①向l号、2号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浆糊;②再向l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③将2支试管充分振荡后,放入盛有37℃左右温水的烧杯中,10分钟后取出,待冷却后各加入2滴碘液.观察实验现象,回答有关问题:![]() (1)滴加碘液后两支试管内出现的现象分别是:1号试管呈______;2号试管呈淡黄色. (2)以上现象说明2号试管中的淀粉已经被唾液中的______消化分解. (3)从唾液的作用可知淀粉在消化道的______部位开始被消化. (4)两支试管放在37℃左右温水中的目的是模拟______. |
18. 难度:中等 | |||||||||||||
实验证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下面的实验就是为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而进行的:准备五支试管,加入等量的酶溶液后,把每支试管放入提前准备好的不同温度的烧杯中,然后再分别加入一块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记录蛋白块消失的时间(注意:实验中要保证每个烧杯的水温恒定).记录结果如下:
(1)酶活性最强时的温度是______. (2)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与酶活性强弱的关系是:______. (3)请想出一种办法改进实验,使实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______. (4)你认为本实验中的酶可以叫做______酶.在人体中含有该种酶的消化液有______. (5)由此实验可知,在使用加酶洗衣粉时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 |
19. 难度:中等 | |
某人得了胃癌,做了胃部分切除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胃液在人体消化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完成探究活动的相应内容. 实验材料:A:淀粉糊B:蛋清制成的蛋花液C:花生油 实验仪器:试管、烧杯、温度计、酒精灯、三脚架等 实验药品: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碘酒等 (1)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以验证胃液在化学性消化中的作用. ①胃液的采集:将一只对铃声已建立起食物反射的狗,在其胃底部做一个人工胃瘘(胃液可由胃瘘流到体外),利用铃声刺激空腹的狗,引起它产生分泌胃液的条件反射的方法,可获得纯净的胃液. ②实验材料选择和制备:根据胃液中酶的作用,应选择______(填字母代号).选择该材料的原因是______,并各取2ml,分装在甲、乙两个试管中. ③验证胃液的化学性消化: ![]() 在上表中甲试管对应的a加入2ml胃液,乙试管对应的b加入2ml______.甲、乙试管的水浴温度c应是______,保温约20-30分钟. ④实验结果及其分析:甲试管中物质发生变化(消失),乙试管中物质不发生变化(不消失).此结果说明: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______. (2)如果要进一步验证胃液的消化作用在于酶,而不是盐酸.可以在上述实验中再加一个试管丙,在试管丙内d和e处应分别加入______、______,使试管丙应和试管甲形成______. |
20. 难度:中等 | |
当我们细细地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某同学猜测,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下,是口腔中的唾液使馒头变甜的.元旦假期结束返校后,他做了如下实验: Ⅰ: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做成浆糊并振荡,分成2等份.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 Ⅱ:取2只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①、②,做如下处理:(如图) ![]() (1)该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做成浆糊并振荡,这是为了摸拟______. (2)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______的消化作用. (3)实验过程D中,[1]号试管中颜色______,原因是______.[2]号试管浆糊颜色______,原因是______. Ⅲ:分析与讨论 (4)该实验过程中,设置两只试管的作用是______. (5)如果将C过程烧杯中的水换为5℃,再重复D过程,这两个试管中浆糊的颜色______. (6)如果将C过程与D过程对调一下顺序,实验现象可能是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