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云南省腾冲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A. 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 南水北调

C. 加强了南北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

D. 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时指出:“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经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该制度正式诞生是在(    )

A. 隋文帝时期 B. 隋炀帝时期 C. 唐太宗时期 D. 唐玄宗时期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唐太宗曾经把他比喻为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这“镜子”是指

A. 魏征

B. 房玄龄

C. 杜如晦

D. 狄仁杰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成为“贞观之治”出现的重要因素的是

A. 唐太宗用人唯贤

B. 唐太宗打败东西突厥

C. 唐太宗营建东都

D. 唐太宗开创科举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市”是指(  )

A. 商业区 B. 居民区 C. 政府办公区 D. 皇室住宅区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唐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求法。“天竺”是今天的

A. 阿拉伯

B. 新疆

C. 印度

D. 伊朗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图中的历史人物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争议和思考。下列有关她的说法中有失偏颇是

A. 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B. 在治国方面,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C. 昏庸残暴,导致唐朝由盛而衰

D.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毛泽东曾说:“唐明皇(唐玄宗)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前半辈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前期的(  )

A. 贞观之治    B. 开元盛世    C. 安史之乱    D. 藩镇割据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唐代是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社会风气呈现出明显的自由开放,有如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下列史实能体现唐朝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的是(  )

①唐朝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  

②西市、东市的设立

③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④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现在世界还有些国家一直称中国人为“唐人”,并且一直存在着诸如“唐人街”的地名。这主要是因为

①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

②当时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③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唐朝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大。

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把唐朝看成中国的象征。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A. 不畏艰难的精神    B. 有高深的佛教学识

C. 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    D.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唐朝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这里的“藩镇”是指(   )

A. 人口集中的地方城镇

B. 京畿附近负责守卫的城镇

C. 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D. 边境重要地区设置的军镇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学习了隋唐历史后,四位同学参加了主题演讲活动。以下是这四位同学的演讲标题,其中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 )

A. 分裂走向统一 B. 繁荣与开放 C. 文明的曙光 D. 巩固与危机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与“陈桥兵变”和“黄袍加身”这两个故事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杨坚 B. 李渊 C. 朱温 D. 赵匡胤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袁腾飞曾在《百家讲坛》中讲“塞北三朝”,指的是与两宋政权并立的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它们分别是

A. 辽、西夏、清 B. 大理、金、元 C. 金、西夏、元 D. 辽、西夏、金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在11世纪初,宋朝发生一件重大事件,它极大地影响了“宋”王朝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的发展方向,一定程度也为中原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进一步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和平环境。那么,“它”是指:宋(  )

A. 与“辽”议和 B. 与“夏”议和

C. 与“金”议和 D. 与“元”议和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A. 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 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 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 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产品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景德镇兴起于(  )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元代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某同学选用如下材料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

A. 宋代商业繁荣 B. 民族政权并立

C. 元朝国家统一 D. 大都闻名世界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这是马克思对下列哪一人物的评价(  )

A. 耶律阿保机    B. 阿骨打    C. 成吉思汗    D. 忽必烈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

A. 郡县制

B. 中书省

C. 行省制

D. 尚书省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我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元朝广大疆域内出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况,并形成了一个新民族。建立元朝的民族和形成的新民族分别是(    )

A. 蒙古族 回族 B. 朝鲜族 回族 C. 土家族 藏族 D. 蒙古族 满族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元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表现在

①设宣政院,首次直接管辖西藏

②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③结束分裂,首次实现大一统

④疆域辽阔,国家统一,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下图中属于世界上最早发行和流通的纸币是我国古代的

A.

B.

C.

D.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论从史出:下列成就能说明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的是     

①活字印刷术发明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指南针用于航海 ④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源%库

材料一: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1)采纳魏征建议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是谁?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2)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

材料三: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人教版七下教材

(3)唐朝时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被称为什么?

(4)哪一本书记载了玄奘游历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1)材料一中南北方的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什么?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

(2)材料二中国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何处?表明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3)图1中的农具发明于什么时期?图2表明手工业部门已经初步具备了什么意识?图3表明了南宋时期哪一经济领域的兴盛?

(4)如果你选用以上材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小虎同学善于总结思考,学习完七年级下册第1—11课后,他对部分问题进行了归纳,从以下历史笔记中可以看出他的很多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创新制度篇)

(1)科举制度确立于隋朝谁在位时,完善于唐朝哪三位皇帝在位时,宋代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影响?

(和谐盛世篇)

(2)元朝的行省制度规定:在中央设        ,在地方设       

(民族关系篇)

(3)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民族政策?唐太宗因此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什么?

(少数民族帝王篇)

(4)结合所学知识,将下表填写完整。

 

 

民族

人物

功绩

契丹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

党项

        

建立西夏,定都兴庆府

女真

       

起兵抗辽,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元朝在地方上实行的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探究二经济篇

(2)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的原始居民就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水稻和粟,你知道在宋代从越南引进农作物叫什么?

(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唐代生产工具创新和改进方面的一例,说明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促进了社会发展。

探究三文化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探究四感悟篇

(4)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