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检测题(一)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1935年清明节前夕,国民政府规定每年由国府中央派员前往祭扫黄帝陵等圣贤陵墓,其中1937年、1938年、1939年为国共两党合祭黄帝陵。国民政府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A. 凝聚民族精神抗击外来侵略

B. 继承历史传统标榜政权合法

C. 借助传统习俗化解国内危机

D. 倡导个人崇拜树立统治权威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蒋介石在1936年9月25日的日记中写道:“余始终认定倭寇此时尚不敢与我正式战争,不久彼必觅一回转之途径也。不过我早准备整个之计划,如战事一开,决为长期战争,以期最后胜利耳。”由此可见

A. 日本此时军力尚不如中国

B. 国民政府对抗战早有准备

C. 国共两党此时已捐弃前嫌

D. 蒋介石对日本太掉以轻心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 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 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 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 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国守军坚决予以反击,爆发了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938年4月上旬,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在制订武汉会战计划时,原准备由日本华北方面军一部沿平汉线南下,与华中第十一军相呼应夹击武汉,后来考虑到华北地区“治安不良”,难以抽出兵力而放弃了这一计划。日军改变计划的原因是

A. 世界战局变动的影响

B. 日军进攻重点的改变

C. 日军侵华准备不充分

D. 敌后战场力量的牵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2007年12月13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70周年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愿望是

A. 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B. 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 正视史实,历史不容篡改    D. 记住历史,记住仇恨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40年,八路军总部发布战役预备命令:“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创立显著的战绩……”之后,八路军开展的“较大胜利的战斗”应是

A. 台儿庄战役

B. 百团大战

C. 挺进大别山

D. 东北战役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40年,日本最高档的餐厅也只能供应进口的廉价大米,这种大米太难吃以至于被人们讥笑为老鼠屎。到1941年,即使在东京都需要用配给券才能得到这种大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二战导致世界经济衰退

B. 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C. 日本深陷对华侵略泥潭

D.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打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A. 太原会战

B. 平型关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武汉会战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蒋介石在《告全国军民书》中说:“美国与英国自动声明放弃他们在华不平等条约的特权。”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称:中美和中英新约“使中国结束了百年的耻辱,展开了光明的新页,致无限兴奋的庆贺”。此条约的签订

A. 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B. 提高了民族尊严和自信心

C. 改变了中国无平等外交的局面

D. 意味着抗日战争的胜利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A. 中国远征军解救了英国盟军

B. 英军在缅甸得到了中国远征军的救助

C. 日军在缅甸遭到中英联军的重创

D. 世界反法斯西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二战后日本战史著作公认“在对美英开战后,日本陆军主要战场在客观上仍然是在中国大陆”“日本陆军的主力仍然被死死钉在中国战场上,寸步难移”。这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

A. 是一场全民族抗战

B.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C.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D. 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根本原因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某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

A.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 1853年,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C. 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

D. 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教育部基教司2017年1号函件指出:在中小学教材中,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这一举措凸显出()

A. 九一八事变表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B. 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C.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D. 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的贡献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战场,由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所组成。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抗战史的研究一直集中于敌后战场方面,对正面战场的研究较少,评价也欠客观。这种现象近年来有很大改变。一批研究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论著相继问世。这反映出()

A. 历史研究趋向客观性

B. 历史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C. 抗日战争研究为热点问题

D. 史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面对日军侵略,中共中央在九一八事变后随即发表宣言,东北地区的爱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领导下组织抗日义勇军,一度形成抗日斗争的高潮。之后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斗争的主要力量,活动范围遍及70余个县。一批当时反映抗战的文艺作品如《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鼓舞着仁人志士走向抗日前线。继东北爱国军民开始抗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屡掀高潮,上海军民进行了“一·二八”淞沪抗战,长城一线和察哈尔、绥远等地的爱国军民相继展开了英勇抗战,从而使局部抗战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前六年的局部抗战极大激发了全民族救亡图存的意识,此后,为促使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合作抗日,中共中央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特别是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合作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准备了全民族抗战的前提条件。

——摘编自张从田《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前六年局部抗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提出“十四年抗战”的意义。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错误估计的依据。指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在这场战争中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如何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