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浙江省台州市十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A. 印度河、恒河流域——古埃及——金字塔

B. 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C. 尼罗河流域——古印度——甲骨文

D. 黄河、长江流域——中国——楔形文字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礼乐制度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小明梦见自己来到了几千年前的商朝,他可能看到的有

①到作坊看青铜冶炼的过程          

②许多信佛者到寺庙上香     

③阅读孔子编辑的《诗经》          

④将占卜的结果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古埃及人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如

①太阴历

②象形文字

③太阳历

④种姓制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学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一起讨论本班任课老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科学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④社会陈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某校准备邀请一名学者作报告,下列适合出现在下边海报主题中的是

A. 东方的种姓制度

B. 中国的礼乐文明制度

C. 古代西亚的汉谟拉比法典

D. 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843年,繁盛一时的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这三个国家分别是

①法兰西

②德意志

③意大利

④英吉利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欧洲中世纪的一句谚语说:“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说明当时存在封建等级制度

②当时封臣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

③这种关系在封建主之间造成一团乱麻般的权利义务关系

④这种关系使封建主及农奴之间关系井然,社会稳定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他们给中国带来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他们在埃及发现了希腊文化,还接触了印度的数学和哲学。他们的脚步所到之处,都出现了学习的热潮。上述材料中的“他们”是指()

A. 古印度人    B. 阿拉伯人    C. 古巴比伦人    D. 古希腊人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国家中,属于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的是

①亚历山大帝国

②罗马帝国

③阿拉伯帝国

④查理曼帝国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结合下边图片和下列信息判断,这是哪部法律信息一:在公元前5世纪颁布;信息二:是该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信息三:刻在十二块铜板上;信息四:是该国法律的渊源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秦律

D. 罗马法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日本大化改新的社会根源是 (    )

A. 日本民族危机深重,闭关自守    B. 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皇权旁落

C. 大唐王朝高度繁荣,吸引日本    D. 遣唐使欲学习中国,富国强兵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佛教、道教

②公元1世纪在巴勒斯坦一带的民众把希望寄托于“救世主”耶稣,渴望拯救自己脱离苦海

③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宣扬“众生平等”

④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于622年被迫出走麦地那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列成语典故中属于不秦末农民起义时的有

A. 揭竿而起

B. 约法三章

C. 三过家门而不入

D. 破釜沉舟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上的变革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1)材料一发生在我国什么时期?“管仲相桓公”这件事对当时争霸格局有什么影响?

材料二:青年毛泽东曾评价过一次变法:“……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

(2)材料二中青年毛泽东评价的“变法”是什么变法?这次变法对该国当时及未来的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

材料三:公元七世纪中期,日本参照中国隋唐的制度,实施一系列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3)请你写出这次改革中经济上的主要内容。

(4)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上述三次变革对我国国家建设有何借鉴之处?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史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以各种方式遗留下来的有关他们的行动和思想的痕迹。对我们学习历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收集史料)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1)材料一中的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诗歌歌颂了他的哪一伟大历史功绩?

材料二:“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干藏有《诗》《书》败家语者,皆诣守慰杂烧之……”公元前212年,因为有儒生方士说秦始皇“天性刚愎自用,贪于权势等”460各儒生方士在咸阳被坑杀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请你谈谈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

(整理史料)

自古以来人们对秦始皇评说不一。为了学会正确评价秦始皇,八(1)班同学们从不同途径收集了有关史料。整理如下:

①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②实行陶片放逐法③制定车裂等十多种死刑

④中央设置公民大会和元老院⑤建立了秦朝行政体系……

(论从史出)

(3)A组同学观点:秦始皇是暴君。你认为上述哪些材料能够支持这一观点?          

B组同学观点: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充相关史实来论证这一观点。(至少两个方面)

(4)结合上述,请你谈谈应该如何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