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8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测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如下图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它因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而名扬世界(  )

A. 十月革命    B. 凡尔登战役

C. 攻占巴士底狱    D. 莫斯科保卫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下列那一事件

A. 德国突袭波兰

B. 奥匈帝国进攻塞尔维亚

C. 萨拉热窝事件

D. 巴黎和会召开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领导俄国人民发动十月革命并取得最后胜利的人是

A. 恩格斯 B. 马克思

C. 列宁 D. 斯大林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美国人哈默最早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他还劝说坚决反共的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苏俄开办企业。后来,福特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唯一代理人,美国其它公司也一涌而上。该现象的出现是因为苏俄

A. 全面实施新经济政策    B. 让外商经营重要工矿企业

C. 与帝国主义矛盾消除    D. 推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1920年,苏俄重工业产量比一战前减少87%,轻工业产量也大幅度下降,粮食产量也只有一战前的一半。因此,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

A. 新经济政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农业集体化

D. 社会主义工业化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为报道巴黎和会,中国《大公报》购买了路透社的电稿,但有关我国在“巴黎和会”利益得失的内容寥寥无几。甚至山东问题的最终结果、我国专使没有在和约上签字这些国人极为关心的事实,1919年7月5日“特约路透电”中,10篇消息只字未提。以上史实说明( )

A. 中国通讯技术落后    B. 中国国际地位低下

C. 英国媒体保持公正原则    D. 巴黎和会与中国无关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厮杀的双方使用坦克、毒气、飞机、潜水艇,使战争由平面发展为立体。这样的场景最早出现在( )

A. 拿破仑战争中    B.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C. 克里米亚战争中    D.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最值得我国借鉴的措施是( )

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行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    D. 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退出一项新军事战略,表示美国将重返亚太地区。一战后,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凭借哪一条约从亚太地区的中国获取了最大的侵略利益?( )

A. 《四国条约》    B. 《色佛尔条约》

C. 《五国海军条约》    D. 《九国公约》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一轮“苏联热”关注的重点可能是( )

A. 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    B.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历史连线是考查学生掌握历史的一种方式。下列历史人物与事件间连线搭配错误的是( )

A.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B. 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

C. 林肯——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 罗斯福——推行新经济政策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列宁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包括

①废除农奴制

②领导十月革命

③实施“新经济政策”

④制定苏联新宪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探索本国经济建设道路的举措是(   )

A. 实施“新经济政策”    B.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题文)对于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形成的某种政治经济体制,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体制是指(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 “五年计划”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恩格斯说: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3-4年,将有800-1000万士兵互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最先验证了恩格斯说法的战争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第二次世界大战

C. “冷战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A. 协约国进行的侵略战争    B. 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C. 同盟国进行的侵略战争    D. 塞尔维亚为民族独立而战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提出遵守各国在中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的条约是(   )

A. 《辛丑条约》    B. 《凡尔赛和约》

C. 《四国条约》    D. 《九国公约》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是在

A. 十月革命后

B. 实行新经济政策后

C. 两个五年计划后

D. 三年国内战争后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题文)下列对苏联三十年代历史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社会主义宪法己经确立,基本上实现了农业集体化

B. 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

C. 宣布苏联为“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D.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929—1933年,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时,苏联的经济状况是

A.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全面加速

B. 工业总产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

C. 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已经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D. 新经济政策继续推行,经济恢复迅速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20世纪初,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在资本主义统治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缺口。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事件是(   )

A. 英国宪章运动    B. 巴黎公社革命

C. 中共“一大”召开    D. 俄国十月革命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这一规定属于下列哪一经济政策的内容(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国家工业化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留给我们许多启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农、轻、重要协调发展    B. 要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

C. 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D. 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882520日某些国家签订的《同盟条约》: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援助。这里所说的其他两缔约国是指

A. 德国和奥匈帝国    B. 德国和俄国

C. 英国和奥匈帝国    D. 英国和俄国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的战争。但是,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

B. 战争引起民族解放运动

C. 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

D. 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2分)


 


 

 

2)图中字母AB分别代表的是哪两个国家?(2分)(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产生的严重后果是什么?(1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题文)材料一:有学者称:“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无疑是法国之欧洲。”

(1)从思想文化角度而言,哪一历史事件最能够说明“18世纪的欧洲是法国的欧洲”?写出一位代表人物。在它影响下,写出18世纪的欧洲和19世纪后半期的亚洲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各一例。

材料二:这是一群激情荡漾的文人,这是一所海纳百川的学校,正是这群人和这所学校,在20世纪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澜。这场运动的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很快在中国传播开来。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运动?有何积极意义?2014年、2015年的政府报告中都提到“全民阅读”,这次运动中哪一内容最能推动当时的“全民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反对的共同对象是什么?

材料三:《正道沧桑——500年》,展示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发展规律。

(3)“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想到现实”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材料四: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刊登了一篇文章。11日,这篇文章在《光明日报》上公开发表。中国政治思想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4)据材料四回答,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得出了什么结论?为哪一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5)综合上述材料,中外历史上的思想文化运动有何共同的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