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北省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部编人教版期中模拟卷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在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且对文明发展作用最为显著的是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在以下各项内容中,山顶洞人与北京人最明显的区别是(  )

A. 会直立行走

B. 手脚分工

C. 过群居生活

D. 懂得人工取火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创立了分封制以求长治久安,却仍然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导致西周灭亡的事件是(    )

A. 国人暴动    B. 犬戎族攻破镐京    C. 城濮之战    D. 牧野大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王朝距今已有

A. 2000年左右

B. 3000年左右

C. 4000年左右

D. 5000年左右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南方地区气候潮湿闷热,在远古时代有哪一远古人群建造干栏式房屋,为自己提供一个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哪一项是华佗的医学成就

A. 望、闻、问、切四诊法

B. 《唐本草》

C. 《伤寒杂病论》

D. 麻沸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

A. 赤壁之战

B. 官渡之战

C. 巨鹿之战

D. 淝水之战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王与马,共天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的政治特征(  )

A. 西汉    B. 东汉

C. 西晋    D. 东晋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纪传体通史是

A. 《汉书》

B. 《后汉书》

C. 《史记》

D. 《资治通鉴》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从生活地域划分来看,元谋人生活在(   

A. 长江流域

B. 黄河流域

C. 辽河流域

D. 珠江流域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 分割诸侯的兵力

B. 保证国家的兵源

C. 巩固周王的统治

D. 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长平之战 

②盘庚迁殷 

③牧野大战 

④国人暴动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③④①    D. ④①③②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农业生产的出现    B. 火的使用    C. 建造房屋    D. 使用陶器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河南省的名胜古迹如登封少林寺、洛阳白马寺、龙门石窟的形成,与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有密切关系( )

A. 道教的形成与发展    B. 佛教的传播    C. 基督教的传播    D. 伊斯兰教的扩展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题文)“闻鸡起舞”、“中流击楫”,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典故。这两个成语称赞了哪一人物的报国志向

A. 曹操

B. 王导

C. 祖逖

D. 王敦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东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与下列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    )

A. 八王之乱    B. 祖逖北伐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史意义在于

A. 联系大月氏夹击匈奴

B. 密切了汉朝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C. 设置了西域都护

D. 控制了西域各族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在史前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    

A. 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

B. 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

C. 氏族社会的战争频繁

D. 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  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它们见证了秦朝的改革。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各位有功之臣以及从代郡来的老家族的人,姓中有的是复性,都要改为简单易记的姓)”。

——《资治通鉴》

(1)阅读材料一,材料中的“商君”指的是谁?材料中的“教民耕战”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四方古印文体现出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3)阅读材料三,“魏主”指的是谁?这段材料反映了“魏主”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4)对于以上改革,有人认为“商君遭车裂而亡,秦朝二世而灭,鲜卑族汉化”。所以,这些改革都是失败的。你认同这一观点吗?如果不认同,请你写出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依据是什么?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商鞅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因为)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商鞅变法的具体时间?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

(3)为改变材料三中“天下战斗不休的局面”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起到什么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统治者调整政治策略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下图北京人复原头像

材料二  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手是劳动的器官,发展较快,变得灵活轻巧。下肢用来支撑身体和直立行走,发展较慢。随着四肢的分化和手的发展,脑也在缓慢地进化。

(1)依据上面的图片材料,指出北京人的头部与现代人有何区别。

(2)概括材料,指出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3)北京人体质的进化说明了什么道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