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东莞市堂星晨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历史教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之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人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农业生产的发展    B. 火的使用

C. 能建造房屋    D. 使用陶瓷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中国地方地名的来历都有其历史的根源。涪陵的“涪”字来取自涪江,那么和“陵”有关的是(  

A. 秦始皇陵    B. 巴王陵

C. 巴蔓子陵    D. 明十三陵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荀子》记载: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立七十一国”相关的制度是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对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    

A. 春秋和战国    B. 秦和春秋

C. 战国和三国    D. 秦初和汉初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A. 秦孝公重用商鞅    B. 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 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图出土文物“商鞅方升”,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

A. 奖励军功

B. 统一度量衡

C. 奖励生产

D. 推行县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

A.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B. “兼爱”、“非攻”

C.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D.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秦始皇采纳李斯“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的建议,在地方上推行(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厂卫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 秦统一六国    B. 开创科举

C. 西晋统一    D. 开元盛世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

A. 王位世袭制    B. 分封制    C. 行省制    D. 中央集权制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秦汉政权对巴郡的治理叙述错误的是(    )

A. 秦时张仪建立巴郡并筑江州城

B. 秦废除巴国的原有的土地制度,实行奴隶制土地制度

C. 秦在巴郡实行军功爵制度

D. 汉武帝推行蜀郡文翁办学的经验,培养人才,改变巴郡文化落后的状况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从哪一皇帝开始

A. 秦始皇    B. 孝文帝    C. 汉武帝    D. 唐太宗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秦皇汉武”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   )

A. 中央集权    B. 经济发展    C. 打击匈奴    D. 儒家学说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2015年9月19日,日本国会参议院正式通过了新安保法案,受到了中国、韩国等曾遭受日本侵略过的邻国的谴责。中日交往历史悠久,最早有文字记载是在

A. 东汉    B. 西汉    C. 秦朝    D. 战国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西汉的城市建设很有特点,在其都城长安出现了专门的商业区,称为

A.     B.     C.     D.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短短的几行诗句,将天高云淡,牛羊遍野的蒙古草原风光展现无遗。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是

A. 卫青    B. 冒顿    C. 张骞    D. 呼韩邪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他不畏艰险,沟通亚洲内陆交通要道,有人称他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他是

A. 张骞    B. 玄奘    C. 鉴真    D. 郑和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A. 《论语》    B. 《春秋》    C. 《道德经》    D. 《史记》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如下图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名称依次是

A. 魏、吴、蜀

B. 魏、蜀、吴

C. 吴、蜀、魏

D. 蜀、吴、魏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 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C. 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 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到东北“闯关东”的故事。而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则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最重要的结果是(     )

A. 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 使北方趋于平静

C. 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D. 平衡了南北经济的发展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为接受先进文化而进行迁都的是

A. 盘庚迁都    B. 明成祖迁都

C. 周平王迁都    D. 孝文帝迁都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π”在自然科学中应用广泛,世界上第一次把π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的科学家是

A. 刘徽    B. 郦道元    C. 顾恺之    D. 祖冲之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论断,要求通过健全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法律监督机制,发挥互联网监督作用等多手段对权力进行监管。我国历史上,权力受制于民,最早体现在(      )中。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科举制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材料三: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架,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引自教材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发生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其主要领导人物是谁?使该朝灭亡的人又是谁?

(3)发生材料二中的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引自《魏书》

材料二:政治上,平城是鲜卑贵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强大……所以在旧都平城,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遇到重重阻力;其次,在经济上,平城偏北地寒,六月风雪,风沙常起……恶劣的气候环境,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还有从地理位置看,平城偏北的位置更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

材料三: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魏主”是谁?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

⑵依据材料二,你认为迁都的目的是什么?

⑶说明材料三“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⑷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