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8中考中国近现代史经典选择题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汇集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的颐和园毁于()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是(      )  

①破坏了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  ②封建经济消亡  ③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④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A. 英国军队    B. 法国军队

C. 英法联军    D. 八国联军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到洋务运动是()

A. 一次使中国走上腹腔道路的远动

B. 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C. 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远动

D. 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远动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2010年5月23日上午,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仪式在南京市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孙山先生受世人敬仰,其丰功伟绩有(     )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亲自发动武昌起义   ④成立中华民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远动揭开了序幕

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

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北京大学一学子在狱中题诗:“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被捕学生的爱国情怀。据此猜测,该学生参与了()

A. 新文化远动    B. 五四远动

C. 红军长征    D. 一二·九远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红色旅游是当今旅游的热点。潍坊市某校夏令营计划暑期组织一次红色旅游。他们选择了上海,你认为他们主要是为了了解()

A. 辛亥革命    B.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 红军长征    D. 中共七大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重走长征路”摄制组想拍摄长征途中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会议场景,他们应到()

A. 瑞金    B. 遵义    C. 南昌    D. 井冈山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这首歌谣控诉了蒋介石对日军侵略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全境沦陷。东北全境沦陷于()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台儿庄战役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在民族危亡关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发动西安事变,立下了不朽功勋。下列选项中对他们评价准确的是()

A. “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B.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C.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D.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歌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A. 九一八事变    B. 南京大屠杀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945年8月,人们的目光聚集重庆。此时此地发生的大事是()

A.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B. 国共两党重庆谈判

C. 政治协商会议开幕    D. 人民解放军解放重庆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列发生在东北地区并使其获得解放的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刘伯承与邓小平被称为战场上的最佳拍档,他们共同指挥的著名战役有()

①挺进大别山②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平津战役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诞生了一批产业工人和民族资本家。其中主张“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是()

A. 方举赞    B. 陈启沅    C. 张謇    D. 孙英德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01年清政府某官员要给远在武昌的湖广总督发送消息,下列传递方式中能够使用的最快捷的是()

A. 乘飞机    B. 发电报    C. 坐火车    D. 乘轮船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清末状元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较快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 “实业救国”思潮的鼓舞

C. 清政府的扶持

D. 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题文)近代社会政治革新与风俗的变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不能反映出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的是(    )

A. 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    B. 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C. 宣读婚誓,互抉约指,携手同归    D. 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研制出世界先进的制碱工艺,打破西方国家对制碱业的垄断,为我国制碱业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 侯德榜    B. 张謇    C. 詹天佑    D. 茅以升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2010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记者见面会上说:“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这三者不可偏废。……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建国初期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刑法》    C. 《共同纲领》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主要是因为(   )

A. 完成土地改革    B. 实现农业合作化    C. 掀起“大跃进”运动    D.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949年——1953年,新中国在巩固新生政权方而取得的成就有(   )

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②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③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④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A. 实行土地改革

B.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 实现国家工业化

D. 进行三大改造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颁布于()

A. 1949年    B. 1953年    C. 1954年    D. 1982年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某地一大宅院门的灰墙上一副墨字对联依稀可辨:“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幅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

A. 20世纪50年代末    B. 20世纪60年代末

C. 20世纪70年代初    D. 20世纪70年代末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D. 一五计划的完成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1956年,一座宏伟的汽车城——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建立。下列与其相关的事件是(   )

A. 实行土地改革    B. 实行农业合作化

C. 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D. 中共八大的召开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下表反映了安徽省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跨了三大步的情况。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

A. 乡镇企业的发展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D. 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行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

A. 中共八大的召开    B.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的会议是中共()

A. 十二大    B. 十三大    C. 十四大    D. 十五大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国家建立经济特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更多地吸引侨资、外资    B. 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

C. 对外资企业可以提高税收,增加收入    D. 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那么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民族平等    B. 民族团结

C. 各民族共同发展    D. 民族区域自治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成为我国的重大国策,成功实践这一伟大构想的地区是(   

A、台湾、深圳            B、香港、澳门

C、澳门、深圳            D、香港、台湾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分别是()

A. 1984年和1987年    B. 1997年和1998年

C. 1996年和1997年    D. 1997年和1999年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在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今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仍然是(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D.海协会和海基会领导人进行互访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1994—2001年,中央政府向西藏投资达48亿元,打打地促进了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下列选项中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援助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繁荣的关键

B. 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符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C. 各民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

D. 表明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详细信息
41. 难度:简单

民族区域自治 ()

A.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

B.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明确规定

C. 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D. 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西藏历史发展史实的排序,正确的是                         (     )

①清朝设驻藏大臣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西藏和平解放  ④青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②①④③

 

详细信息
43. 难度:中等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之一。下列做法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②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在国家机关统一使用汉字和普通话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44. 难度:中等

周恩来总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作为新中国的“外交之父”、“外交之魂”,下列哪一项内容体现了他高超的外交艺术               (  )

A. 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 参加重庆谈判

C.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 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详细信息
45. 难度:简单

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的领导人是()

A. 周恩来    B. 刘少奇    C. 毛泽东    D. 乔冠华

 

详细信息
46. 难度:中等

下图是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在联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在联合国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决议之后的大笑图。请问这是发生在联合国大会上?

A. 第24届

B. 第25届

C. 第26届

D. 第27届

 

详细信息
47. 难度:简单

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2010年5月25日在北京结束。“分歧中合作,仍是中美双方的主基调”是我国台湾地区《旺报》对目前中美关系的评论。与中美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万隆会议

C.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美建交

 

详细信息
48. 难度:中等

下图是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

A. 王进喜    B. 邓稼先    C. 袁隆平    D. 汪道涵

 

详细信息
49. 难度:困难

以“新中国高科技领域的成就”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下列研究内容与主题不符的是

A. 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

B. “两弹”的成功研制

C.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 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详细信息
50. 难度:简单

历史在谱写着歌曲,歌声在凝聚着历史,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下列哪一首歌曲反映的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

A. 《黄河大合唱》    B. 《志愿军进行曲》

C. 《翻身农奴把歌唱》    D. 《春天的故事》

 

详细信息
51. 难度:中等

改革开放前,人们常说的“四大件”是()

A. 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    B. 电脑.手机.摄像机.小汽车

C. 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录音机    D. 手表.冰箱.手机.电脑

 

详细信息
52. 难度:简单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有关这一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

B. 吃饭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C. 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

D. 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详细信息
53. 难度:简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就业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下列有关对我国目前就业模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政府“统包统配”    B. 劳动者自主就业

C. 市场调节就业    D. 政府促进就业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