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甘肃省张掖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北京作为古都,可以说是经历了沧桑巨变。1949年,古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其标志性事件是(    )

A. 五四运动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开国大典    D. 西藏和平解放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建国初期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共同纲领》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有关(  )

A. 进行了土地改革    B. 粉碎了“四人帮”

C. 实行了改革开放    D.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中写道:“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美国“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是指(  

A.《朝鲜停战协定》          B.《凡尔赛和约》

C.《雅尔塔协定》            D.《慕尼黑协定》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它不包括

A.互不侵犯                    B.平等互利

C.和平共处                     D.和平与发展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一个国家的外交部长高度评价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的讲话:“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他这样说的原因是(    )

A. 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 会议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D. 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简称“一化三改”,这里的“一化”是:(    )

A.工业化       B.农业化             C.现代化          D.城市化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继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实践之后,中国共产党也展开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活动。20世纪中期,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其标志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B.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制定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会议是(    )

A.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是(      )。

A.在农村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为我国核武器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C.培育出优质小麦

D.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优良品种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在1964年的一份报纸上刊登了一个报道:人民的好干部。他是下列人物中的  

A.焦裕禄      B.邓稼先      C.雷锋       D.王进喜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

A. 1972    B. 1975    C. 1976    D. 1979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列流行语中,出现于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是(  )

A. 解放、土改、三大改造    B. 总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

C. 上山下乡、红卫兵、造反有理    D. 希望工程、炒股、个体户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    )

A. 实事求是    B. 科教兴国    C. 四项基本原则    D. 改革开放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中国人实现奥运会历史上零的突破,是在第几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    )

A. 第21届    B. 第22届    C. 第23届    D. 第24届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材料一:1970年10月,尼克松在美国《时代》周刊发表谈话:“如果在我死之前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去不了,我要让我的孩子们去。”

请回答下面问题

(1)尼克松是中美关系史上第几个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他访问中国是哪一年?

(2)通过探究新中国外交发展的风雨历程,同学们认识到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

(3)作为一名中学生,请就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前景,谈谈你的看法。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某校历史探究学习小组以“中国的过去与未来”为主题,决定举办一次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演变历程的展示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外交领域的突出成就表现是什么?举出两例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历史事件一例。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3)1979年以来,我国形成了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设立的最早和最大的经济特区分别是哪个城市?

(4)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经历了屈辱外交——独立自主、对外开放的演变历程,对此你有何感想?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1)材料一这个知识结构反映的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一次重大经济活动,该活动就是:                       

(2)材料二中A、B,请根据示意图提示的信息写出这三个事件的名称:

A :                     B :                

(3)造成材料二中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应从中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

 

(4)材料二中C处内容应该是:                         

(5)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中的“曾分田”是指 :        运动; 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中的“又分田”是指          形式。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