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 A.武则天 B.慈禧太后 C.西太后 D.宋庆龄
|
2. 难度:简单 | |
王谠在《唐语林》中写到“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 物殷俗阜”。“留心理道”的皇帝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
3. 难度:简单 | |
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 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开元盛世 C.开皇之治 D.贞观之治
|
4.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5. 难度:简单 | |
杜甫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诗句反映了唐朝的( )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对外开放 D.文化昌盛
|
6. 难度:简单 | |
唐朝户数从贞观末年的300万户到开元末年增加到841万户,这是( ) A.贞观之治的成效 B.农业发展的结果 C.开元盛世的成效 D.任用贤能的结果
|
7. 难度:简单 | |
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 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8. 难度:简单 | |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 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
9. 难度:简单 | |
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加强了汉族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友好往来 ( ) A.突厥 B.回纥 C.吐蕃 D.靺鞨
|
10. 难度:简单 | |
贞观初年,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求取佛经精义的唐朝高僧是( ) A.鉴真 B.玄奘 C.晁衡 D.郑和
|
11. 难度:简单 | |
历经六次东渡,最终成功到达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戚继光
|
12. 难度:简单 | |
我国历史上的“和同为一家”指的是( ) A.汉朝和匈奴的关系 B.唐朝和新罗的关系 C.唐朝和靺鞨的关系 D.唐朝和吐蕃的关系
|
13. 难度:简单 | |
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 A.经济繁荣 B.短暂而繁荣 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
|
14. 难度:简单 | |
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 )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邗沟 D.通济渠
|
15. 难度:简单 | |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南水北调 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
16. 难度:简单 | |
唐朝堪称世界工艺珍品的陶瓷制品是( ) 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唐三彩
|
17. 难度:简单 | |
唐太宗曾引用古人的话告诫太子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此言最能说明唐太宗:( ) A.认识到隋朝灭亡的原因 B.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 C.认识到水与舟的辨证关系 D.认识到统治者应采取的统治权术
|
18. 难度:简单 | |
下面有关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C.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D.提拔姚崇、宋璟等一批有才干的人
|
19.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 材料二:唐朝初年,唐太宗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请回答: (1)以上材料都涉及我国古代哪项制度?( 1分) (2)材料一反映了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理想是什么?实现此理想的途径是什么?(2分) (3)材料二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实施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唐太宗为这项政策作出了什么贡献?(3分) (4)材料所涉及到的制度在当时有什么积极影响?(3分) (5)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读书人,你会怎么做?为什么?(3分)
|
20. 难度:简单 | |
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中的吐蕃是 族的祖先;为唐朝和该民族之间的友好作出重要贡献的两位公主分别是 和 (3分) (2)观察图二,唐朝的对外交往主要涉及哪些地区?请你举出唐朝对外友好交往的两个重要事件(5分) (3)从唐代开始,海外各国开始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唐朝能够闻名于世的原因可能有哪些?(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