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 A.促进了经济交流 B.促成了贞观之治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结束了分裂局面
|
2. 难度:简单 | |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重用有才能的人
|
3.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4. 难度:简单 | |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至此。历经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科举制逐渐完善于(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
5. 难度:简单 | |
下图所示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该庙始建于1300多年前,系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土蕃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派文成公主人吐蕃的统治者是武则天 ②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最终目的地是逻些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 难度:简单 | |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记》 D.《资治通鉴》
|
7. 难度:简单 | |
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 ) A. 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
8. 难度:简单 | |
假如你能够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唐朝,不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 A.到赵州桥上散步 B.阅读《金刚经》 C.看阎立本作画全品中考网 D.到东京城内的“勾栏”看演出
|
9. 难度:简单 | |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被誉为“诗圣”的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李春 D.白居易
|
10. 难度:简单 | |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道“为什么甘肃艺术家只是在这里撷取一个舞姿就能引起全国性的狂热?为什么张大千举着油灯从这里带走一些线条。就能风靡世界画坛?”余秋雨所写的“这里”是指( ) A.敦煌莫高窟 B.云冈石窟 C.龙门石窟 D.浮来山
|
11. 难度:简单 | |
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下列哪个选项的少数民族建立的( ) A.契丹、党项、匈奴 B.契丹、党项、女真 C.党项、女真、回纥 D.匈奴、回纥、吐蕃
|
12. 难度:简单 | |
小明编写了一步关于北宋的影视剧,下面是场景之一,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道路两旁的瓦顶平房(A)错落有致,街上的行人熙熙攘攘,他们大多穿各色棉布(B)做的衣服,不时有乘轿者、骑驴者(C)从街中穿过,河中轻舟小船(D)荡漾
|
13. 难度:简单 | |
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这说明(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
14. 难度:简单 |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古代史上实现国家统一的几个王朝的历史不能进行类比的是( ) A.秦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
15. 难度:简单 | |
下列事件不能在《资治通鉴》中查阅到是( ) A. 鸿门宴 B.赤壁之战 C.“开元盛世” D.“岳飞抗金”
|
16. 难度:简单 | |
下列诗句与人物匹配不正确的是( ) A.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李白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苏轼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
17. 难度:简单 | |
宋代出现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的根本原因是( ) A.各民族的融合进一步加强 B.我国经济重心发生南移 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 D.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
18. 难度:简单 | |
在宋代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宋朝出现了妇女缠足的陋习 B.在瓦子中你可以听到陈桥兵变的故事 C. 宋朝时期西藏成为中国正式的行政区 D.宋朝时期人们放爆竹欢度春节
|
19. 难度:简单 |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作者是( ) A.岳飞 B.王安石 C.文天祥 D.辛弃疾
|
20. 难度:中等 | |
历史影视作品是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史实,下列情节与史实不符的是( ) A.西汉时有人用纸写字 B.唐朝时人们坐着装有指南针的海船航海 C.在宋元的战争中使用了火炮 D.在元朝的大都到处可见回族商人
|
21. 难度:简单 | |
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行政区是在(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
22. 难度:中等 | |
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 A.士大夫的提倡 B.农民的需要 C.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D.达官贵人的需要
|
23. 难度:简单 | |
北宋时候出现了我国四大发明中的( ) A.造纸术和火药 B.火药和指南针 C.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和造纸术
|
24. 难度:简单 | |
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来形容一个人苦深冤重。塑造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是( ) A.苏轼 B.关汉卿 C.李清照 D.杜甫
|
25. 难度:简单 | |
一位生活在元朝大都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A.到江南贩运棉布 B.经运河到杭州游览 C从刘家港海运大米到直沽 D.到西藏经商受到驻藏大臣的热情款待
|
26. 难度:中等 | |
识读下图,回答问题。(20分)
(1)请判断图(一)和图(二)分别为哪个朝代的运河:图一:________图二:________(4分) (2)图(一)大运河的中心点①是_________,最北端到达②是_________,最南端到达③是_________(6分) 运河四段: C. D. E. F. (4分) (3)图 (二)运河开凿的皇帝是__________(2分) (4)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两条运河的不同点(至少一点)(2分) (5)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大运河开通的历史作用是什么?(2分)
|
27. 难度:简单 | |
(16分) 材料一:英国大百科全书说:“我们说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即指科举制),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 (1) 以上材料围绕着我国哪种选官制度而言的?(2分) (2)该制度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2分) (3)我国古代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唐朝时这种选举制度有哪些发展?(3分) (5)此项制度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4分) (6)从古代的科举制到今天的高考、公务员考试,考试制度仍然是选拔人才和官员的一个重要手段。请谈谈对考试的认识?(3分)
|
28. 难度:简单 | |
(14分) 材料一:《史记》对西汉时期南方的描述: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和鱼为主食,还采集果实和贝类为食┅┅刀耕火种,没有积蓄,大多都很贫困。 材料二:(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材料三:(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四:元世祖重视农业的发展。多次下令…… (1)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学过的知识请你说数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4分) (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我国古代经济格局有什么变化?(2分) (4)材料四中描述了元世祖重视农业生产。但其具体措施没有。你能为其补充完整吗?(3分) (5)结合材料说说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们现在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