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广西容县六王中学2017年秋季学期八年级10月份考试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其中所占比重最大的(   )

A. 高原    B. 丘陵    C. 平原    D. 山地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从青藏高原向北、向东,进入我国地势的第几级阶梯(    )

A. 第一阶梯    B. 第二阶梯    C. 第三阶梯    D. 第四阶梯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第二级阶梯以东,地形以什么地形为主(     )

A. 高原、山地    B. 高原、盆地    C. 平原、丘陵    D. 高原、山地、盆地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关于山区的开发利用,叙述错误的是(  )

A. 山区地形崎岖,不利于交通发展    B. 植被遭到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

C. 山区有利于发展林牧业和采矿业    D. 山区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读下图,有关我国西高东低阶梯地势的优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利于东部海上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顺地势深入内陆,带来充沛的降水

B. 使许多大江大河流滚滚东流,有利于沟通东西的水路交通

C. 西高东低的阶梯地势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D. 当河流从地势高一级阶梯跌落到低一级阶梯时,会产生巨大的水能资源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读下列四幅地形剖面图,能正确表示我国地势变化的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关于山区的开发利用,叙述错误的是(  )

A. 山区地形崎岖,不利于交通发展    B. 植被遭到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

C. 山区有利于发展林牧业和采矿业    D. 山区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A代表的地形类型是(         )

A. 山地    B. 高原    C. 盆地    D. 平原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大河向东流……”“滚滚长江东逝水……”反映了我国地势(        )

A. 东高西低    B. 西高东低

C. 南高北低    D. 中部高,四周低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河流水能蕴藏丰富的地带一般为(       )

A. 某一级阶梯内部    B. 两阶梯交界处

C. 低山丘陵地区    D. 高原内陆地区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A. 山地和高原    B. 山地和丘陵    C. 丘陵和平原    D. 高原和盆地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列山脉属于我国第一、二级分界线的是(   )

A. 昆仑山    B. 天山    C. 长白山    D. 大兴安岭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   )

A. 偏北风    B. 偏东风    C. 夏季风    D. 冬季风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我国既受东南季风影响又受西南季风影响的地区是(   )

A. 东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东南地区    D. 西南地区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正常年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出现在(   )

A. 4、5月份    B. 5、6月份    C. 7、8月份    D. 8、9月份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读“中围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 4~6    B. 6~7    C. 6~8    D. 5~8

2.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 南旱北涝    B. 南北皆旱    C. 南涝北旱    D. 南北皆涝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我国是一个旱涝灾害频繁的国家,主要是由于:(     )

A. 气候复杂多样    B. 夏季风异常或夏季风不稳定

C. 大陆性气候显著    D. 地形复杂多样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重要标志是(      )

A. 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B. 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C. 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    D. 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区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我国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的主要表现是

A. 冬季我国是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地方

B. 夏季我国是世界同纬度上最热的地方

C.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

D. 我国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都大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极其丰富,90%集中在

A. 宜宾至宜昌    B. 源头至宜宾    C. 宜宾至湖口    D. 三峡地段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黑龙江和松花江水量丰富而含沙量小的主要原因是

A. 气温低、降水多    B. 地热平坦、水流平稳    C. 气候湿润、森林茂密    D. 大陆性气候强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关于塔里木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受夏季风的影响,六、七月份流量最大

B. 发展的农业被称为“河谷农业”

C. 水源主要来自喜马拉雅山的冰雪融水

D. 水量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水能资源丰富

B.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中游河段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C. 两河流均发源于唐古拉山

D. 两河流均自西向东注入东海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分析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容易发生黄河凌汛的一组是

A. 宁夏回族自治区、山东省    B. 山东省、河北省

C. 青海省、陕西省    D. 陕西省、山西省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黄河上游是指源头至________的河段,该河段峡谷多、水流湍急,因此______资源丰富。

(2)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__________高原,加上植被遭到破坏,因此__________问题严重。

(3)治理黄河水患的主要措施有:①上中游:______________,②下游:________________

(4)图中阴影地区属于________省,该省是我国古代秦国故地,省会________是著名的古都。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读“甲、乙两幅雨带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的是________月份的雨带位置图,此时,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在________登陆。

(2)乙图表示的是________月份的雨带位置图,此时,雨带控制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地区,图中东部地区空白处表示的是________地区形成的________天气现象,每年6月以后,此地则有持续一个月有余的阴雨连绵的________天气。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读下面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 沿2322°N纬线的我国地形剖面图

乙 我国各类地形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1)写出甲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形区的名称:

①________高原,②________盆地,③____________平原,④________山脉。

(22)甲图中①是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级阶梯,平均海拔在________米以上;②是第__________级阶梯,该阶梯有一系列宽广的________和巨大的________,海拔下降到221 000~22 000米,③是我国的第________级阶梯,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

(23)图甲反映了我国地势的________、________特点。这种地势对我国河流流向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所示,我国各种地形类型中,比例最大的地形是________,约占全国面积的________;图中字母M代表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由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形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这种地形的分布为我国因地制宜地发展________经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读“我国沿236°N附近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我国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地势共分________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的是第________级阶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的是第________级阶梯,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的是第________级阶梯;再向东到近海海底地形为________;我国首都北京在第________级阶梯上。

(3)这种地势利于海上________向我国内陆推进,有利于形成降水。受地势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自________向________奔流入海,沟通了________交通,方便了沿海与_______________的经济联系,并在各阶梯的_________________地带形成巨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