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青海师大二附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对文化内涵的认识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B. 文化就是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

C. 文化是人们进行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

D. 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一切产品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关于文化生活的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化是由自然界所创造的、为人类所拥有的 

②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文化的力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B.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是对人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C. 一个民族,只要物质上富有了,精神上就一定能富有

D. 文化的力量就是专指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直到今天,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  )

①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③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 

④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201310,为推动廉政文化产品的创作,中央纪委宣传教育室、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省纪委面向全国征集、推广一批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优秀漫画作品,以传播正能量、鞭挞腐恶丑,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反腐倡廉漫画能促进廉政建设,这说明(  )

A.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B.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C.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必须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是因为

A.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B. 文化的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

C. 文化的力量是综合国力的唯一标志

D. 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中文书信信封的地址顺序:国名——省名——市名——县()名——乡镇名——街道名(村组名)——住宅门牌号——收信人。

英文书信信封的地址顺序:收信人——住宅门牌号——街道名——市区名——州名——国名。

上述现象主要体现的是文化对人们    的影响(  )

A. 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 实践和认识活动

C. 思维方式

D. 交往目的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持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自己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A. 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C. 文化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 文化改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近年来,我国建设了一批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了“创建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等活动,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得到了加强。这表明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下列诗句的寓意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黎花开    B.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D.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越过长城,走向世界”这是从中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的内容。互联网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产物,又促进了中国社会进一步开放。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媒体形式,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高效。网络已经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我们通过它工作,通过它娱乐,也通过它传递我们的意见。(  )

A.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B.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 文化影响人的情感世界

D. 文化影响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在苏州举行的第5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有一个亮点一块完整的LED屏幕围绕比赛桌屏幕上的信息有赞助商广告、有苏州古典园林风光和现代地标风貌把参赛者和观众引向苏州文化之旅。这告诉我们

A.文化传播能够推动科技发展

B.科技进步是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体育是促进文化发展的基础

D.科技手段有效促进经济与文化交融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截至2016年7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遗产共有50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0项。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

①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历史上,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成为许多其他亚洲国家的传统节日,但各国习俗不同:韩国人玩跷跷板游戏、欣赏羌羌水舞、品尝松糕;越南的孩子当晚要提鲤鱼灯出游,各地会举行花灯节和舞狮;日本人则边赏月边吃江米团子;缅甸人则要大张灯火,布斋饭……由此可见(   

①民族节日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中秋习俗能显示亚洲文化的多样性 

③中华文化越来越成为亚洲的主流文化  

④亚洲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A. ②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如今,依托二维码技术,报刊可以将部分稿件由单一的文字形式转化为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读者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便能看视频、听音频。这种传播形态的创新(   )

①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文化传播     

②使纸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③体现了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显示出大众传媒沟通和共享的功能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如果你是一位游客,参观徽州古民居时,应有的感悟是(    )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②“徽文化”遗产是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独享的文化财富 

③建筑是凝固的艺术   

④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我国将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从文化角度看,拓宽终身学习通道是基于(    )

A.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B. 教育是促进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

C. 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D. 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大型歌舞集锦 《云南映象》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充满古朴与新意。演员大部分是来自云南各村寨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演出服装原汁原味,他们的歌舞天人合一,他们的激情身心合一,这一切再创了神话般浓郁的云南民族风情。这说明了(    )

A.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先进文化    B.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C. 文化创新的源泉来自于创作者的灵感    D. 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小苹果》因极具特色的复古曲风动感韵律与朗朗上口的歌词,成为新一代神曲,风靡全球。与此同时,源于韩国授权的《爸爸去哪儿》也火爆荧屏。这启示我们,繁荣我国文化应(   )

加强交流,积极引进外来文化  

注重包容性,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断创新

尊重多样性,文化先是民族的,后是世界的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与“闭门造车”是两种对待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这两种态度都是错误的,因为 (  )

A. 前者是历史虚无主义,后者是民族虚无主义

B. 前者是民族虚无主义,后者是历史虚无主义

C. 两者都割裂了文化发展中本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D. 一味推崇外来文化与一味拒绝外来文化,都会使文化发展偏离正确的方向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面对复杂的“全球化”浪潮以及多变的国际环境,如何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在吸纳世界优秀文化的同时,促进民族文化包括民族服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保持其具有中国气派、民族特点的独立品格,是民族文化交流面临的重要任务。这说明在学习的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时(   

①要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        

②要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③要以我为主,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④要重点学习外来文化的形式而不是内容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福建厦门五缘湾,旧称钟宅湾大桥。横卧碧波的五座圆拱大桥是城区内湾的醒目标志。这五座拱桥与其倒影构成“五圆”,谐音“五缘”,寓意海峡两岸期盼的团圆和五洲大团圆以及闽台之间的“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等五缘。“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  )

①同根同源, 一脉相承   

②相互交融, 相互借鉴

③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④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习近平强调,要通过建立和增强各族人民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来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实现“四个认同”,要求我国各族人民在文化上应该(    )

①既要保持各自文化的民族性,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②在相互包容的前提下实现各族的文化统一

③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维护本民族文化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④互相借鉴和吸收优秀文化,共同实现中华文化繁荣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随着“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文化部推出了汉字教材《100个汉字认识中国》。《100个汉字认识中国》与常见的汉字教材有着显著区别,它更注重呈现汉字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该教材(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③表明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 ④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构想以发展为目标,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新丝路精神,让世界见识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襟。新丝路精神要求我们(    )

①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②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既要发展本民族文化,又要认同其他民族所有文化

④要继承传统,革故鼎新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以诗词为焦点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据了解,央视节目组遍访电视、诗词及社会文化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在充分学习调研的基础上,从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大胆创新,力求把《中国诗词大会》打造成一档突破创新、特色鲜明的诗词文化盛宴。央视节目组这么做是基于

①专家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专家的灵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是繁荣文化必由之路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

④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在于:

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发展中华文化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道教植根中华文化沃土,坚持行道立德、济世利人。近代来,其尊道贵德、道法自然、返璞归真、崇俭抑奢、上善若水、正己化人等思想理念,已从亚洲走向欧洲、美洲,在异国他乡彰显慈爱精神和对现实的关怀。这表明(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塑造人生

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北京时间2016131日,秉承打造“中华文化全球推广全球平台”的使命,“HelloKongzi全球文化巡展”走进加拿大渥太华,以“快闪”的艺术形式与海外华人及加拿大市民欢庆春节。加拿大是最早推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发达国家,因其对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包容性而备受称赞,伴随中加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合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已然成为加拿大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HelloKongzi全球文化巡展”走进加拿大表明

A. 文化在相互渗透中融合    B. 文化在相互继承中发展

C. 文化在相互推崇中竞争    D. 文化在相互交流中传播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爱国,这是我们对自己祖国最质朴的感情。生活中的一系列最美:最美女孩、最美妈妈、最美少女、最美大学生、最美农民工……草根平民的“最美”善举折射着人性的光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给被救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也体现了草根身上的爱国情怀所激发的社会向善的力量,让社会变得温暖明亮,爱意涌动。爱国是情感,更是责任。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爱国主义的传承者。为了更好地弘扬爱国精神,践行爱国行动。某班级打算以班会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社区活动。

从文化塑造人生角度,分析宣传这些最美人物对社会的意义。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京剧被称为我国的“国粹”,有着悠久的历史并被不少人喜欢,二百多年来,京剧始终是在继承与创新的交替运行中向前发展;为适应时代的变化,当代京剧艺术家必须深入现代社会生活,善于驾驭生活素材;在保留和展演传统的经典剧目,保持和继承传统的艺术神韵和美学特质的基础上,用崭新的视角来展示传统艺术之美;积极吸纳融汇其它艺术之长,为我作用,创造体现当代之美的表现手段,赋予京剧鲜明的时代特色,让京剧这一国粹真正得到发扬光大。

联系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将京剧这一国粹发扬光大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