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蚌埠禹会区北京师范大学蚌埠附属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来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生活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表明(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②文化可以转化成为物质力量

③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④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当前在人们初尝共享经济所带来的“甜头”时,也出现了滥用和炒作共享概念等失信行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共享经济的背后,实际上是对构建信用城市的呼唤。共享经济下诚信的缺失是因为( 

A.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D.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有人大代表指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应该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建设好我国的文化事业和产业,弘扬民族文化,对我们保持民族凝聚力、培养和重塑民族文化自信、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意义重大,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一个民族必须物质和精神都富有                 ④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了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省政府先后确定徽州三雕、徽墨制作技艺等多个项目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有利于(   

①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                          ②增强安徽文化软实力

③保留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④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党和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建设,是因为(   )

A. 文化建设能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推进思想道德建设

B.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C. 每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都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支撑

D. 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选择题组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某电视台《中华好诗词》栏目的热播,又掀起了一场传统诗词文化的饕餮盛宴。完成下面小题

1.《中华好诗词》以高雅的立意、精巧的设计、轻松的形式,将中华诗词艺术与电视媒体巧妙结合,满足了电视观众对传统文化多样性、多层次的需求。该节目的热播说明 (  )

①传统文化都应该发扬                ②科技进步会影响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广大人民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2.之所以要弘扬古典诗词,是因为古典诗词( 

A.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B. 被人们称为凝固的艺术

C. 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D. 是中华文化创造的源泉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中华好诗词》栏目在台湾也受到热捧,几个台湾选手更是表现出色。文化上的同根同源,是任何政治分歧也不能抹杀的。这说明( 

A. 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B. 中华诗词是维系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

C. 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D. 政治对文化有深刻的影响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过去的 2017年,全国各主流媒体相继推出“中华美德孝为先”“民族复兴中国梦”等公益广告,并将传统民谣、剪纸和年画等传统元素注入其中,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这些公益广告 (  )

①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合            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③说明文化是人创造的,又影响着每一个人    ④表明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源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枫桥月,灞桥柳,一声珍重离家走;跨四海,闯五洲,长路漫漫难回首;相思豆,连丝藕,梦里常在画中游;黄土地,绿田畴,画中美景不胜收。”诗词中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

①精神活动与物质载体紧密相连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英国诗人本·琼森说:“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只要你说话,我就能了解你。”据此说明(   )

A. 语言见诸的交往方式往往带有文化印记    B. 语言往往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C. 口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且丰富的传媒    D. 提高素养才能避免自己暴露于语言之中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小小红包,块儿八毛,引无数土豪竟折腰。”除夕之夜,不少人手机不离手,为抢到块儿八毛的红包玩得不亦乐乎。通过社交网络“抢红包”俨然成为了新年俗,亲朋联络除了拜年,可能还会问:您抢到红包了吗?这一现象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但基本特征会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传统文化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有持久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列选项中,说法体现的道理与漫画寓意一致的是

①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③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小说《哈利·波特》英文原版中惊现中式英语“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见),Dama(大妈)、Tuhao(土豪)等一些新词也在海外媒体或口头交际中成为热点,让人感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正在不断突破经济领域。目前,已有245个汉语借词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安家落户”。这说明 (  )

①文化的影响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强              

②不同的文化在传播和交融中逐步趋同

③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需要认同其它民族文化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同时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下列可以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途径是(   )

A. 开展文化产业的广告宣传    B. 运用现代高科技发展文化事业

C. 派访问学者去美国学习    D. 制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电子读物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图为北京申办冬奥会标识“墨舞冬奥”。标识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生动自然,既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该标识的创作体现了(   )

①文化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最重要历法,影响人民生产生活数千年,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在20161130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作为世界遗产

①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是中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既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又有个性           ④是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文化交流与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下列选项能体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独弦不成音,独木不成林

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        ④己所欲,尽施于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那边“洪荒之力”的余温还末散去,这边“厉害了,我的哥”又集体刷屏。你也许要问,“厉害了,我的哥,是什么?”正在一头雾水时,微信、微博中已经出现“厉害了,我的国”、“厉害了,word哥”等变体,而使用它们的不仅有朋友,还有媒体“大V”。这一现象佐证了(     )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③人的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④科学技术极大的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推动“世界的记忆”项目,对记忆文献遗产进行权威性的评估和确认。2015109日,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下面是关于记忆文献遗产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这项工作的文化思考,理解正确的观点有(  )

①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防止世界集体记忆的丧失

②记忆文献遗产是世界的一面镜子,反映了文化的多样性

③开展这项工作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④记忆文献遗产是一个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汉服运动、国学热、公祭人文始祖热、中医养生热、汉字成语热、华阴老腔上春晚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热潮,让人应接不暇,然而一些文化现象因跟不上时代节奏或离百姓较远而没能持续并真正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对于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       ②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③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时代潮流       ④对于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发表重要讲话,提出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下文是围绕“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这一主题进行学习研讨的体会摘录。对红船精神与时代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

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 以红船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C. 文化催生社会变革,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 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是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用生产手段保护)强调外在保护同时又重视自我发展。下列现象中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A. 政府对濒危代表性项目优先抢救、扶持

B. 旅游市场对民间艺术遗产廉价开发

C. 对有市场潜力但生产分散的代表性项目采取“协会+传承人”模式发展

D. 北京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培养出一批年轻传承人,年产量达40万双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前阶段,某国际品牌和故宫联合推出的口红成为不少时尚人士的新话题。“简直美爆了!”“突破天际的脑洞”---爆红的“故宫口红”让故宫的文化创意产品给故宫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 (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作用突出

③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④立足传统文化经济价值,提升传统文化品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汉字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历程。例如,“山”字从甲骨文到楷体大致经历了如下演变过程(如图)。从“山”字的演变过程主要可见 (  )

A.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B. 传统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C.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D.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材料一: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举行。大运会向人们传递出转变办赛理念的信号:从开闭幕式不放焰火、不请明星到火炬传递改为网络虚拟和小范围实地传递相结合,从场馆建设同时用于民生需求到向市民征集1100万个废弃塑料瓶,深圳大运会更加强调回归体育本身,更加彰显务实、节俭、环保的时代价值取向。深圳通过举办大运会,向世界展示特区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风貌;展示开放、多元、包容、创新的城市品质;展示深圳乃至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深圳大运会承载起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追求,倡导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平等交流。

材料二:国务院总理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罗兰大学与当地师生联欢,发表了即席讲话:同学们精彩的表演体现了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不同文明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文学、语言、诗歌、体育,可以跨越时空,是人与人的心灵对话,是灵魂与灵魂的交流,这种交流是永不磨灭的。中匈友谊与合作归根结底要靠青少年,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希望。

材料三:大型歌剧《红河谷》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该剧以20世纪初的西藏为背景,演绎了汉藏儿女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和并肩抗战的英雄传奇。结构紧凑、故事完整,符合中国观众对舞台艺术作品的惯常欣赏诉求。作曲家孟卫东曾多次进藏采风,使观众从《红河谷》的旋律中清晰地感受到西藏的圣洁、雪山的巍峨。该音乐并没有照搬西洋大歌剧的套路,也没有拘泥于《白毛女》经典民族歌剧的样式,而是按照《红河谷》本身歌剧化的需要而创新出一部大歌剧音乐。其创作理念是:在当前一个开放、多元化的文化氛围里,中国歌剧应当摆脱西洋歌剧的“束缚”,寻找到自身的风格与风骨。“西洋歌剧的手法只是一种形式,中国歌剧可以借鉴,但内核一定要与中国文化结合,体现中国精神。

(1)请运用“文化与生活”有关知识,谈谈深圳通过举办大运会有什么重要意义。

(2)请你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不同文明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认识。

(3)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简要谈谈歌剧《红河谷》是怎样做到“符合大多数中国观众对舞台艺术作品的惯常欣赏诉求”?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中华五千年文化,熠熠生辉,如何正确认识、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是当下全体社会成员的一个重要命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思想深邃,言简意赅,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无穷魅力。它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块绚丽夺目的瑰宝,而且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至21世纪,古老的《道德经》所蕴涵的理念与主张,仍然熠熠生辉,今天,我们要弃其糟粕,更要结合时代内涵,扬其精华,让远古的思想,再一次发出它耀眼的光芒。我们要发挥其作用,同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当然《道德经》里面也有一些消极的道理和理论,如不提倡竞争和主动学习等。

材料二:从孔子时代的子贡,明清之际的晋商、徽商到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及“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经济的崛起,都可以看到儒家的“经世致用”哲学在经济领域的运用。儒商文化提倡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在约束儒商自身诚信经营、重义轻利的同时,也提高了儒商的信誉,降低了社会交易的成本和风险,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1)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有人认为:“复苏儒商文化是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剂良药。”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该观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