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山西省2018届高三诊断性模拟考试文综试卷政治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图表示M商品的价格与供给曲线(S)、需求曲线(D)的关系。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M商品的价格由P1向P2变动时,其需求量会增加Q2Q0

B. M商品的价格由P2向P1变动时,其供给量会增加Q1Q4

C. M商品的价格由P1向P2变动时,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会减少

D. M商品的供给由Q1向Q4变动时,其替代商品需求量会增加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2017年,国家发改委会同心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织开展城乡居民增收综合配套政策试点、专项激励计划和收入监测试点,研究建立收入分配政策评估体系。实施这些政策的积极效应是

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

②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③实现经济增长与居民增收互促共进,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④实现共同富裕,推动发达地区率先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河南南阳的土鸡蛋、浙江缙云的笋干、江西赣州的脐橙……来自不同地区的土特产及名优农产品“触电上网”,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在“互联网+”推促下,乡村旅游成为各大旅游电商预订的“香饽饽”,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对这一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①电商推广乡村旅游→培育农旅融合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乡村振兴

②农产品质量提高→拓展销售渠道→农村电商发展→推动农民致富

③农村电商发展→拓展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④农村电商发展→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需求增加→推动乡村振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2017年9月,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时强调,开启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应该发挥各自在资源、市场、劳动力等方面比较优势,继续向贸易投资大市场、货币金融大流通、基础设施大联通目标迈进。开启金砖合作的意义在于 

①推动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②保持进出口贸易平衡,不断提高各国对外开放水平

③促进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拓展各国经济发展空间 

④加强区域经济交流,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格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针对当前出现的直播乱象,有专家指出,个体的价值选择是自由的,但是,社会依然要加以规范,尽可能的让整个网络直播事业向合理、合法与健康的方向发展,比如说限制未成年人直播等。材料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国家应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②改进和完善政府工作有助于公民权益的实现

③公民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

④公民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国家的引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2017年12月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强调,严格执行预算法和担保法,坚决刹住地方政府无序举债之风,有效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坚持谁举债、谁负责,积极稳妥处置隐性债务存量,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材料体现了政府

①坚持依法行政,强化自身责任

②规范权力行使,做到权责统一

③自觉接受监督,提高行政效率

④加快转变职能,理清权力边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2018年欧盟将制定欧亚大陆互联网通规划蓝图。对此中国回应,欢迎欧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我国愿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同欧盟发展战略的对接,共同促进亚欧大陆繁荣稳定,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努力。这表明

①中国与欧盟的共同利益高于各国的自身利益

②我国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③我国坚持互利,积极拓展中欧共同利益

④世界和平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创造必要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2007年11月,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①有助于丰富汉字的文化内涵,推动汉字走向国际化

②是世界各国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度认同的表现

③对国际社会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推动作用

④能增强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一个人自出生起,经验的累积与影响就伴随其一生。在面临具体问题时,一些人越是经验丰富,往往越笃信自己的判断。材料告诉我们

①批判继承传统经验,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

②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无所作为的思想

③坚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与时俱进

④要发挥意识活动的创造性,解放思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2017年10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并确认了多颗新发现的脉冲星,这是我国天文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②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认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实现受到主观条件的制约

④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有人将新一轮改革大潮分为“起势”“蓄势”与“破势”三个阶段。如今,改革已经走到了如何“破势”的紧要关头,面临的期待值上升的压力。存在投资活力不断增强,但到底能否过关的担忧;

又怎样迎接近在咫尺的“银发浪潮”的困惑。这说明

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事物发展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③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与接纳需要一个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2017年10月,一则关于左右脑年龄的测试“刷爆”朋友圈。有程序员指出,答案是随机生成的,题目跟脑年龄没有关系。这些题目来自智力测验,包括操作智力测验和语言智力测验等,通过几道题来得出大脑年龄,是不科学的。由此可见

①要善于突破事物的表面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②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③规律是事物运动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不能将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

④事物联系随条件发生变化,要尊重联系的多样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人们的需求日益呈现出个性化、品质化、体验化等特征。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加快推进业态创新,积极打通线上线下和上游下游,促进多业态、跨行业、聚合式、协同化深度融合。如缤果盒子、淘咖啡等,淘咖啡等探索无人货架和无人便利店,提高购买效率;永辉超级物种店推出“超市+餐饮”新模式;阿里联手百联银泰,大润发加速线上线下融合……

有分析人士指出,零售业的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应进一步规范税收、工商等方面的监管,减少线上线下零售的制度成本差异。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失信电商平台的惩处力度,让造假者无处藏身。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阐述我国零售业就业态快速发展的原因,并说明应如何进一步助推零售业新业态健康发展。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2018年1月,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提出,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这次宪法修改,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严格依法按照程序进行。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推动宪法修改的,并指出推动宪法修改对建设法治中国有何意义。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没有春梁的民族势必被世界潮流淹没,一个没有伟大精神贯穿的脊梁必将被外力折断。

作为御戎的屏障,春秋战国时期的秦人在与戎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朴实,豁达、剽悍、勇猛的民族性格和英勇善战的尚武精神,这种精神经过秦汉的固化逐渐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中。中华民族屡遭外敌入侵,仍屹立在世界东方!

  但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今世界,是否需要继续弘扬英勇善战的尚武精神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如今流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因此尚武精神已经过时,弘扬尚武精神弊大于利。也有人认为,如今世界并不太平,为了保障国家安全,实现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利益,继续弘扬英勇善战的尚式精神利大于弊。

(1)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说明英勇善战的尚武精神对中华民族的积极作用。

(2)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不同的人对尚武精神有不同的看法的原因。

(3)你认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我们是否需要继续发扬英勇善战的尚武精神。并列举两则名言论证你的观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