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甘肃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如今,随着“旅居”海外的中国大熊猫越来越多,作为一种有着浓郁中国印记的文化符号,大熊猫的影响力也走出动物园,演变成全球独有的熊猫文化,从熊猫电站到熊猫债券,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项目开始以熊猫命名。同时,以熊猫为原型开发的影视、设计等领域的文化产品层出不穷,得到全世界“熊猫迷”的喜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一定情况下纯粹“自然”的东西也能称为文化

②熊猫成为文化符号源于它的稀有性

③“熊猫迷”印证了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

④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熊猫文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石城湖上美人居,桃花片片涌莫愁。”莫愁村位于“世界长寿之乡”湖北钟祥,是湖北首个可以深度体验“地道乡土民俗、浪漫荆楚民艺、多元文化风情”的旅游目的地,各色非物质文化饮食老店、民间小吃传承大家、传统老式作坊和荆楚地方戏曲演艺等汇集于极具荆楚韵味的古市集和老街巷,为游客带来寻觅乡愁、回归本真的别样旅游体验。这表明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人们对古市老街等乡土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传统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在中国大热的印度电影《摔跤吧! 爸爸》是根据印度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现实中,名叫GeetA.PhogA.t 的女孩2010 年获得了英联邦运动会女子摔跤55 公斤级比赛冠军,是印度运动史上第一位获得摔跤冠军的女运动员这反映了

①文化都是对经济政治的正确反映

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③文化产品是人们主观臆造的产物

④文化创作是对现实世界的能动反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一位德国记者认为,美国的软实力甚至比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还要强大。美国的文化,不论是粗俗的还是高雅的,都强烈地向外散射……美国的软实力遍及世界各个角落。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②坚决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拒绝外来文化

  ③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软实力

   ④加强文化交流和融合,全面吸收外国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最近一段时间,《人民的名义》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讨论,并被认为是“近年来尺度最大的反腐剧”。年轻人交往的需要,直接推动了这部剧的走红。甚至有人说,不看《人民的名义》,已经没法跟人聊天了。从达康书记的表情包到以各种人物搭档偏好为分类的“粉丝团”,年轻人通过剧作细节的标签化,分享和巩固着自身的价值观念。这种分享,甚至超越年龄,成为年轻人与父母长辈、领导上司之间沟通的一个契机。这体现了  (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实践是推动社会文化创新的直接动力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并反作用于政治    ④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枫桥月,灞桥柳,一声珍重离家走;跨四海,闯五洲,长路漫漫难回首;相思豆,连丝藕,梦里常在画中游;黄土地,绿田畴,画中美景不胜收。诗词中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精神活动与物质载体紧密相连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漫画寓意一致的是

①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③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明代于谦曾写诗《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当今也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史。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主要表明                                                             

①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是教育特有的功能

②读书能提高人的文化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积极参加阅读活动有利于塑造和培养健全人格

④读书能够促进精神力量直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文化代表和反映着城市的特质品位和形象风格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要用建筑风格提升城市品位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气质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的依据是

①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滋养涵育人

②培育人文精神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根本任务

③经济社会发展是城市文明程度的基础

④城市建筑是展现地域风情的重要载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因此,保护各国各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各异,涉及到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礼仪规范、娱乐爱好、风土人情,的、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各国间在资源、技术、思想文化的传播和共享塑造了人类文明。下列能反映对文化的多样性持有的正确态度是

A. 各国文明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

B.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借鉴、互相付出的过程

C. 文化具有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D. 文化交流需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文化交流,看似隔着一层难以描述的轻纱,但却内里交融,魅力无穷。如同印度诗人泰戈尔曾饱含深情地为梅兰芳先生赋诗一首,认不出你,亲爱的,你用陌生的语言蒙着面孔,远远地望去,好似一座云遮雾绕的秀峰。这启示我们

文化交流要善于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找到公约数

把突出文化公共性作为民族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

把握文化的相通性有助于推动文化交流和传播

坚持各民族文化平等原则,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特征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安徽方言类型多样,主要有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赣语、吴语、徽语。但随着我国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外语热的兴起,原本丰富多彩的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材料表明(  )

从某种意义上说,方言文化是民族的,但不是世界的

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日益借鉴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方言文化不能真正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

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认知和实践的差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石头、剪子、布”游戏起源于中国,然后传到日本、韩国等地。随着亚欧贸易的不断发展传到了欧洲,到了近现代逐渐风靡世界。这体现了                      (  )

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20176月,重庆市公布首批“重庆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此举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不断提升特色村寨的品质,更好地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能   

①扩大少数民族特色村赛品牌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②积极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③有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各国文化传播交流

④保持民族特色,使之成为展现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用百件展品共同讲述200万年来人类文明的历程,如“0号展品”是一套古埃及木棺,制作它的全部材料分别来自黎巴嫩、努比亚、阿富汗和两河流域。按照该展惯例,每至一个国家,都将吸纳一件(组)该国文物作为第101号一起展出。此前澳大利亚站选取的是“全球第一个WI-FI设备”,中国北京站选取的第101号文物是“宣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木槌和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签字笔”。依所选展品推断,最符合该展主旨的是

A. 各大洲文明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

B.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C. 文化具有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D. 资源、技术、思想文化的传播和共享塑造了人类文明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成都市某小学学生走进杜甫草堂学习活字印刷术。老师讲完活字印刷的历史和工艺后,就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在悠扬的古乐声中,小学生们涂墨,覆纸,轻刷,《春望》《春夜喜雨》等杜甫诗作跃然纸上,成为学生们亲手完成的印刷作品。以下对此活动的概括,较为合理的是

体味传统文化,接受文化熏陶       ②丰富传播途径,推动文化交流

立足社会实践,实现文化创新       ④改进教育方式,促进文化传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战狼2》以想象加特技的好莱坞方式讲述了一个中国海外撤侨的故事,把个人英雄主义与爱国情怀相结合,把华夏儿女的安危与伟大祖国的关怀相结合。观看这样的电影,使很多中国人心目中产生了感动和共鸣,这表明                            (  )

①电影工作者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他们的灵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推动文化创新,利用新的传播手段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③优秀的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④票房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喜好,人民的选择才是文化创作的根本目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一窗一世界,江南园林以其独特的魅力嫁到海外,掀起海外投建江南园林的热潮。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和全球化不断深入,近年来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华文化要更好地走出去,需要

①依托经贸,在往来中获得商业利润的同时进行价值观念上的宣传和渗透

②体现尊重,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③顺其自然,循序渐进的发展和创新自身文化,实现国际影响力的飞跃

④立足民间,将中华文化的根和魂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实践之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中国文学迸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广大中国作家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由此可见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于一定的文化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20164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严复故居并赞誉严复:以一颗“中国心”“放眼看世界”,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老子天下、自以为是,汲取人类一切精神养料,吸纳世界所有文明成果。严复曾引赫胥黎所言:“读书得智,是第二手事。唯能以宇宙为我简编,各物为我文字者,斯真学耳”。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博采众长

③对待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要求同存异,重视文化多样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A. 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 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中医药学在理论层面强调“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体现了中华文化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提倡“三因制宜’’“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华民族因时而变、立象尽意的特有思维方式;倡导“大医精诚”“仁心仁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生命至重、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由此可见

①中医药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②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④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201611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人认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已成为老黄历”, 其作为文化遗产已没有价值。对此,你可以选择以下观点加以反驳

①“二十四节气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②“二十四节气展示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二十四节气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④“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 期许和追求。但是,在当今世界,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 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某些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 胁论”在一些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 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 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 梦的意义。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材料一  科普应该启迪受教育者开放地看待问题、独立地思考问题、多元地解答问题,不应以一家之言作为标准答案,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

自1961年首版诞生以来,《十万个为什么》就引发了教育界、科学界、科普界持续、广泛的关注,一直是我国青少年科普的主流担当者。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有许多亮点,其中一个是不设标准答案,以往几版从单一的角度解答,难免给读者标准答案的感觉,新版则汇集了多家观点,使答案更开放、更多元。比如关于恐龙灭绝问题,不仅告诉孩子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小行星撞地球之说,还告诉孩子们火山喷发、气温降低等答案。像这样没有标准答案的“为什么”,在新版中至少占了十分之一。 

材料二   2016年,中宣部发文要求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强调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汲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重点要加强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和人才库建设。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完善《十万个为什么》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依据。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徐悲鸿是我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自幼学习书法、国画,后来又留学日本、法国。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他的画作《愚公移山》表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信念。该画在构图和笔墨色彩技法上,利用了中国画线描的表现力,又融汇了素描的造型准确,以前无古人的独创形式表现了主题。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乎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徐悲鸿是如何在绘画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