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9届高考政治总复习单元质检卷:必修三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苏鲁皖三地为争抢琅琊的所有权而大展拳脚,安徽滁州更是将自家琅琊山顶上的会峰阁改名琅琊阁。你如果反对这种现象,你的理由是(  )

提升地方的文化底蕴和知名度,促进旅游发展 扩大文化的传播,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忽视了自身文化遗产的真正价值,显示文化浮躁心理 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争夺地名实质是争抢经济利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2017·辽宁六校联考)弹幕,是年轻人喜欢的表达方式,很有趣,很生动。但是弹幕中也有一些偏离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如性别歧视、地域歧视、低俗文化等。为此国家网信办出台《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强调,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对评论、弹幕等直播互动环节的实时管理。国家网信办上述要求的依据是(  )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消除文化的商业性 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必须发展文化产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我国基础教育正从“知识本位”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这是一个全球性教育趋势。发展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等中间的“关键少数”素养,更能反映社会变迁对于人的素质的新要求。我国加强“核心素养”教育,是因为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③立德树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   

④关键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性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中国诗词大会》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央视推出的又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入选的诗词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亦有雁字回头,月满西楼的飘逸,熟悉的陌生题中重温经典,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精髓,透过诗词之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意味着

①“豪迈飘逸总是无法包容    ②“陌生中往往隐含着熟悉的韵律 

③“经典流行两者同出一辙    ④“古典之美在现代文化中流淌着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近年来某市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加快,已形成市级支中心——区级支中心——基层服务点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格局,基本达到基层服务点资源全覆盖。该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A. 有利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建设

B. 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

C. 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

D. 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因为(  )

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弘扬传统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歌曲《六尺巷》亮相2016猴年央视春晚,受到观众好评,掀起了一股对六尺巷的关注和探访热潮。这反映了

①人们对传统美德的守望       

②传统美德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③中华传统美德历久弥新       

④人们的文化需求日趋多元化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中华民族素有讲究诚信的传统美德,“徙木为信”“一诺千金”等诚信故事千古流传。今天,诚信在我国依然备受推崇,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

①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完整保留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某社区从居民身边事做起,从你我做起,让每个人都感觉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观望,不是喊口号,是与自己密切联系、息息相关的,从而形成社会风气,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成群体意识与个人的自觉行为。这表明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抓好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中心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凝魂聚气的基础工程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才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党的新闻舆论媒体应当站在人民的立场,表达人民的思想和感情,反映人民的呼声和愿望。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做到党媒姓党要(  )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用文化一元化代替文化思想的相互激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电影《捉妖记》根据中国神话故事改编,将水墨山水中国风元素和妖的形象创新结合,运用最新的特效技术,给观众带来了一道文化大餐。《捉妖记》成功的原因在于

①科学技术进步发展,促进文化交流融合

②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满足人民个性需求

③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抓住文化创新根基

④把握继承发展关系,树立高度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竹子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被中国文化赋予了独特的气节,与兰、梅、菊并称为四君子。气节,是一个民族不可少的灵魂,是一个人不可缺的操守。古代君子之所以欣赏竹之气节,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就在于竹子可以时时提醒自己不可失去人之尊严和节操。在依法治国、重拳反腐的时代大背景下,这启示我们(  )

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品行正直的人 

要以道德修养来提升科学文化素养,做一个聪明睿智的人 

要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的洗礼,做一个情操高尚的人 

要以传统气节思想为修养的根本,做一个学贯古今的人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材料:微商作为电子商务新业态的新兴代表,属于社会化移动电子商务模式,它以个体为元素,以移动互联网及社会化的传播为载体,完成商品和交易的电子商务过程。微商与传统行业的零售以及PC端的电商体系,三者是相对的、稳定的、并存的,而且各具优势,进而互补。从2013年微商开始兴起到今天,微商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人,而是逐步形成了一个包括微商产品、微店、微商团队和个人、微商平台、微服务在内的一个生态系统,甚至已发展为一种商业模式。

“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早期微商中确实有个别人为了暴利,大肆销售三无产品,突破商业道德底线,用不良产品和服务影响了整个生态链。2015年7月,以“诚信微商,共同打造微商绿色生态圈”为主题的2015中国微商大会召开,大会提出微商体系要进行自我净化和提升;呼吁青年创业者不仅要考虑经济利益,更要严以自律,提升自己。

微商进入门槛低,创业投入几乎为零成本,微商领域也蕴含非常多的机会,“85后”“90后”是微商从业者中的主体。

(1)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需要微商从业者守住道德底线,共同打造微商绿色生态圈。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请为“85”“90如何参与微商创业提两条建议(每条不超过15字,要求贴近社会生活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个走向复兴的民族,都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每段砥砺奋进的征程,都必定有精神力量的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久久为功,驰而不息。

倡导优良家风,使其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重要抓手。培育乡贤文化,重构乡村本土文化,敦厚民心民风,激励向上向善。重视传统节日,让其成为爱国节、文化节、道德节、情感节、仁爱节、文明节,彰显了节日文化内涵,树立了节日新风。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打虎拍蝇”……有效激发了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国家公祭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时代楷模发布、“感动中国”人物表彰,“身边好人”“寻找最美”……无数道德灯塔在全国挺立,照亮了整个社会的价值星空。学雷锋、志愿服务在大江南北蔚然成风,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同频共振。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国家是怎样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的。

(2)结合实际,请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朗朗上口),并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指出其哲学依据(两条依据不能重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