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宁夏2018届高三第六次月考文综政治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题文)下列两图反映了15年来手机的变化情况。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手机的需求曲线出现了如下图到下图的变化。这一变化导致

①手机的替代品需求量可能增加

②手机由高档耐用品变为生活必需品

③手机的互补品需求量可能增加

④手机由生活须需品变为高档耐用品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当前一些家装企业借助互联网家装平台,采取“客户提交装修申请→平台推荐家装团队→客户选择家装公司→线下签订合同开始装修”的二站式服务新形式,从设计、报价到家装采购部通过平台完成,既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又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盈利增长点。互联网家装平台的建立

①创新了家装经营方式、能够提升人们家装消费品质

②将促使传统家装企业调整经营战略以适应市场需求

③创造了新的消费热点,将推动传统家装行业转型

④表明与互联网结合是传统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201771日,我国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政府参与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的通知》指出,政府参与的新建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将全面实施PPP模式,形成以社会资本为主,统一、规范、高效的PPP市场。下列选项中对PPP模式发挥作用的传导路径理解正确的是

①实施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②实施PPP模式→政府参与企业经营→提高政府参与效率

③实施PPP模式→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④实施PPP模式→市场决定公共资源的配置→促进环境保护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20171017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果断而响亮地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号召。还进一步提升了大健康观的地位与意义,即“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有专家指出,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地,“十三五”期间围绕大健康、大卫生和大医学的医疗健康产业有望突破10万亿元市场规模,健康产业将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健康中国”战略(   )

①是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②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市场化道路

③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④政府要制定合理的卫生医疗服务价格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在我国,之所以能够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是因为

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政治生活之中

国家与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是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主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2017年3月,H省政府印发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管理细则》,提出以“省市共建,市县一体”为基本模式,以信息化电子化为重点,加快推进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平台和市县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平台建设,初步形成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和管理“一张网”。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规范权力运行是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证

②运用现代科技是有效制约监督权力的基础

③实现信息共享有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④接受社会监督是树立政府威信的主要途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2017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关于阿富汗问题第22344号决议,呼吁国际社会凝聚援助阿富汗共识,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加强区城经济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首次载入安理会决议。这表明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中国在联合国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④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这一励志寄语,尽管寥寥数语,却胜过千言万语,让人震撼,激励了无数的人。这说明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2017年7月8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1届会议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鼓浪屿现留存有931座展现本土和国际不同风格的历史建筑、园林和自然景观、历史道路网络。“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能够申遗成功在于

①它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独特标识

②它能展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

③它具有显著的文化多样性特征

④它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实践中生成的,具有典型的内生性特质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逻辑及其本质特征。这说明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某市围绕突出的环境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化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防治,积极实施生态修复,开展水环境流域综合治理。这一做法

分清了问题的主流和支流                 
把握了矛盾主次方面的统一

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把握了主次矛盾的辩证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以人民为中心,抓住了 “牛鼻子”,把握住矛盾观点的精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要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交流分享绿色发展的理念与实践,共商生态环保合作。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要结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要加大环境督查工作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着力解决生态环境方面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不断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改善。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我们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提出合理性建议。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M村坚持村民自治: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把依法办事、勤劳实干、热心为村民服务的人选举到村委会中来;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的决策;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通过强化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形式,保证村民监督村委会和村干部的工作。上述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力促进了M村的和谐稳定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开展村民自治对M村和谐稳定发展的意义。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推进城市群建设,重点建设“特色小城镇”。特色小城镇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城镇,不是传统意义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和服务业集聚区,特色小城镇立足于本土的特色产业、精致而规模适度的城镇形态、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景观、记录着历史的沉淀文化(文化是特色小城镇的灵魂),这四大内涵共同构成的特色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体系。

材料二: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如何留住独特的田园牧歌?某省委省政府给出的答案是,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乡村建筑“西洋化”、乡村生活“空心化”,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作为战略抓手,抓住三个要素。一是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在探索乡村复兴的路径中,要遵循乡村外在形象和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呈现原生的田园风光、原真的乡村风情、原味的历史质感。二是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斑驳的庄台祠堂、儿时的民间故事、传统的非凡技艺……乡村蕴含着社会变迁中的一切基因,通联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充分发掘乡村的个性和特色,融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才能根牢魂定,孕育出村落的独特气质与性格。三是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乡村的核心是人,乡村复兴的目的也是为了人。在“生态、风貌、文化”三个层面建设上下功夫,展现乡村魅力,让农民重新认识家园,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才能防止农村“空心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原理及方法论,说明怎样抓好特色小城镇建设。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某省留住独特的田园牧歌对于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积极影响。

(3)请为守住有根的农村现代化拟定两条宣传标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