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吉林省长春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提出,梦是人在白天活动对产生的潜意识转化而成的情境。下列与该观点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

A. 物是观念的集合    B.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C. 无其器,则无其道    D. 未有此事,已有此理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到底长什么模样?相信今世之人谁也说不清楚,市面上孔子画像的版本有几十个,在孔子诞辰2557年纪念日前夕,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向全球正式发布了孔子标准像定稿,引发了广泛争议。同一人物常会见到好多种差别很大的画像。这表明(   )

人们的意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

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

对于没有客观根据的领域,认识的片面性总是不可避免的

画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法国科学家声称,经过对比实验发现,喂食转基因玉米的老鼠发生肿瘤的风险更高,寿命更短。报告发出后,某机构展开调查后认为,该科学家研究的手段存在一些不足,其结论不能作为评估转基因玉米健康风险的有效依据。这佐证了

①任何正确的认识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②完善研究手段才能获得正确结论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不止境的过程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里成了锦簇;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C.自然界的变化杂乱无章               D.认识具有反复性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2017年年初,台湾省南部海域地震造成海底光缆大范围严重损坏,中国电信部门在第一时间启动了海缆故障应急预案,使用机器人潜入海底排除故障,通讯得以恢复正常。使用机器人排除海缆故障的事例表明

①机器人能延伸人的某些肢体功能

②机器人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

③人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机器人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

④机器人可在某些功能上超越人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侯(一侯为5):“一侯雷始收声;二侯蛰虫坯户;三侯水始涸”。这意味着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三侯”现象主要表明

A. 自在事物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区别的

B. 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 认识事物应基于人的主观认识程度及对规律把握程度

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下面漫画《救援》中的失败结果说明

①被救者忽视了救援者之间矛盾的斗争性

②被救者忽视了救援者之间矛盾的同一性                  

③救援者要着眼于整体,立足全局      

④救援者要重视局部,抓关键环节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说明

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②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无止境的

③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④系统优化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有人将字拆开,代表危机意识、代表沟通意识、代表时间意识、代表金钱意识、代表平常心,这蕴涵的哲理是(   )

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要在不断超越历史条件中实现人生价值

事物的量变过程就是事物的质变过程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    D.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如果西方是苹果,中国是橘子的话,那么苹果的话语是解释不了橘子的。当然,橘子可以学习苹果,因为大家都是水果。但是必须明白,橘子学习苹果的目的不是把自己变成苹果,而是要把自己变成更好的橘子。这启示我们

A.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B. 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二者相互联结

C. 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看到主要矛盾

D.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喝啤酒时,将几块小鸡骨丢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迹。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试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在穿越液态氢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行轨迹,并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事例表明

①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 

②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

③正确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在机械设计中有一个“等强原则”,即设计一个机器零件要使每一个部分的强度相等,这样机器零件的各个部分才会达到同等的使用寿命,才不会因一个部分先报废而使其他完好的部分浪费。“等强原则”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要重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B.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C. 部分构成整体,部分影响整体    D. 重视系统内部有序性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在旅游景点,许多游客对环境卫生不满,但有的抱怨、有的随波逐流。某景区的一块提示牌上写道: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你有光明,中国就不黑暗。该牌子上的观点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 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B.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导向作用

C. 矛盾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D. 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砷元素含有剧毒,会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然而,科学家经过研究实验,发现一种新的细菌,能够利用剧毒的砷进行新陈代谢,并以砷作为构成生命的结构元素。科学家对砷元素的研究表明(   )

人们对砷元素毒性的真理性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砷元素与不同生命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科学家的研究实验使砷元素与某些生命体建立起了有利联系

砷元素的性质在不同的生命环境中发生了相反的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A. 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B. 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C. 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D. 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变革

②经济基础总是随着上层建筑的作用而发生变化

③生产关系变革是生产力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需要选择适当的经济体制,生产力在事实上才能得到发展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无数个职业称呼的改变,反映出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今,“炊事员”改叫“烹调师”“营养配餐师”,“保姆”改称“家庭服务员”。“炊事员”的时代,人们满足于一个“饱”字;而如今,“烹调师”“营养配餐师”等新称呼意味着人们追求的是“好”,既要吃得好还要讲究营养搭配。上述材料的理论出发点是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阶级性 

③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历来属于人民群众

④正确的生活观是我们拥有美好人生的航标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小说《平凡的世界》在展现普通小人物艰难求生的同时,极力书写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的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这部小说激励着一个个普通人为追求梦想而努力奋斗。由此可以看出

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西方学者约瑟夫·奈曾就柏林墙倒塌感慨:“早在柏林墙倒塌之前,西方的影视就已经‘穿墙而过’影响了一大批人。如果没有西方流行文化年累月传递的那些影像,光凭锤子和压路机是难以推倒柏林墙的。”这表明

①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政治是文化的基础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青衿”是周朝学子的服装,因此“青衿”多用来指代读书人;“巾帼”乃指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作为妇女的代称;“乌纱帽”是古代官吏戴的一种帽子,后来则是官老爷的代称;“黄裳”原指黄色的下衣,但在古代黄色表示尊贵,穿黄裳意味着高居尊位,因而“黄裳”就成了将做君主的太子的别称。这些服饰文化现象折射出(    )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②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各自民族的特色    ④一定文化是对一定经济与政治的反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国人对月亮的崇拜、喜爱之情在中秋节时表现得尤为突出。“明月千里寄相思”“花好月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佳句妙词无不在诉说着人们对团圆、美好的期盼。这说明

A.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当前文化生活状况的体现

C. 民族节日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D. 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 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 “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

A. 鲜明的民族性

B. 相对的稳定性

C. 时代的先进性

D. 强大的包容性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在中国文字博物馆,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  )

A. 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C. 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演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记·河渠书》记载: “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享其利。”这就是被称为“世界水利科技文化鼻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蜀地自古旱涝不保,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邀集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 率众科学利用特殊的地形、水脉,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互相制约、协调运行,形成完整的生态水系。以不破坏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高度协和统一。 历经2260多年,古堰的工程布局没有改变,“深淘滩、低做堰”,“因势利导、因水制宜”“遇弯截流、逢正抽心”等中华水文化思想及治水方略更臻完善。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李冰治水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提出三年多来,从倡议到建设、从构想到落地,惠泽各国民众,汇聚世界目光,已经成为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事件。“一带一路”是经济贸易与文化发展的双核战略。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蕴含着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以人文交流为支撑,以开放包容为理念的重要内容。各国间关系的发展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需要文化交流的“软”助力。 “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如何开展不同化的对话与沟通,让不同文明相向而行,如何把合作共赢的理念,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把中国梦和世界各国梦融通的种子播种到沿线国家,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需要我们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这也是我们的责任担当。

一带一路是经济贸易与文化发展的双核战略,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正能量,是一切给予人向上,给予人希望和追求,使人行动的动力和感情。当今之中国,各行各业都在呼唤正能量,恪尽职守的好司机吴斌,舍身救学生的女教师张丽莉,勇救女童的“托举哥”周冲,舍己救人的李博亚。种种感动人物,为我们树立道德标杆和价值方向,为社会的正能量鼓舞与欢呼。提升个人素质、建筑精神高地,寻找并释放社会正能量,学习我们身边的好人一直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

材料二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 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完美的追求。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寻求并释放社会正能量”的依据。   

(2)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体原因。

(3)分析上述两则材料中的优秀人物事迹给予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