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三明市2017届高三政治总复习考前训练题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增长有基础也有条件。下列有利条件和其所起作用分析相一致的是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实效

消费结构升级——社会保障全面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新业态新产品的  引领作用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中等收入者比重在提高——收入分配结构趋于合理,健进社会公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受石油供应量增加和石油需求疲软的双重影响,国际油价大幅下跌,20161月的原油价格跌破30美元/桶的关口。油价大幅下跌,使得高度依赖能源出口的俄罗斯经济受到严重冲击。下图能够正确反映这种经济现象的是

A. ③一②    B. ④一②    C. ③一①    D. ④一①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消费水平的提高既表现为消费总支出不断增加,消费品数量、质量提高,又表现为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减少,消费结构合理科学,消费内容全面。下图中体现了基本生活满足后,消费水平明显提高的是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如图为我国大型金融机构一年来存款准备金率变化图,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M1M2,股票价格指数会下跌 

M1M2,社会物价水平会上升 

M3M4,企业贷款难度会降低 

M3M4,货币的购买力会提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河长制”,即由中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河湖管理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上下游、左右岸、不同行政区域和行业。“河长制”将实现管水的“部门负责”向“首长负责,部门共治”迈进。全面推行河长制旨在

①严格依法行政,提高水污染治理水平      ②落实地方主体责任,强化水资源管理

③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合理配置水资源      ④统筹河流污染治理,保障水资源安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之所以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因为

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家庭美德建设为重点

②家庭美德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③家庭美德深深根植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

④家庭美德建设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要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流动卖艺是古今中外民间艺术的一种存在形态,是大多数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项目,如传统戏曲、曲艺、传统游艺与杂技等的早期形态。这些艺人穿梭于城乡之间,通过对某种艺术的表演展示,以艺术本体的魅力直得现众的认可。可见,流动卖艺

A. 通过艺术的演绎实现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B. 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促进非物质文化的传播

C. 通过对某种艺术的表演展示了文化的包容性

D. 在表演中创新了民间艺术传承与传播的方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是,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下列 表述与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

①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②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要脚踏实地

③优秀作品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

④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说:“春秋温,宜多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之,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从哲学角度看,古人这一饮食观反映了饮食和季节的联系

①是可知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是多样的,因人而异

③是具体的,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的统一  

④是变化的,因时而异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补短板”频繁现于媒体:推进供给侧改革,“补短板”能力持续提升;专业精英“补短板”,打造金融升级版;民生水利“补短板”,山区治河获点赞……“补短板”强调的是

①从全局着眼,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②减少曲折形,推动社会协调发展

③注重有序性,促进系统结构优化

④抓关键部分,实现整体统筹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属于矛盾分析法的叙述有  

互联网所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各占一定比例      

互联网所带来的利、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互联网本来是好东西,只是后来被坏人利用了  

互联网同其他事物一样在同一与斗争的关系中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2016年11月,在伦敦地铁上由电影女星艾玛?沃森发起的“丢书大战”在我国的北上广上演。“丢书大战”本是为了推广公众阅读,但在北上广地铁上被“丢”的书籍却屡屡遭遇尴尬。要么无人问津,要么被地铁保洁人员当作遗落物品收走。即使被捡起书来,认真阅读的人也寥寥无几。这一遭遇表明

①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

②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

③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具有同样的真理性

④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2016年8月16日,中国发射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这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实现太空和地面之间量子通信的国家,同时也建成了我国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这对于我国着眼未来空间安全挑战,调整空间安全战略,创新发展航天装备与技术,拓展商业航天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

A. 促进了生产工具的改进

B. 提高了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C. 拓展了劳动对象的范围

D. 促使了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清明奠英烈,精神永传承。201745日,西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组织陕西省富平县杜家小学、田村小学14名留守儿童祭扫杨虎城将军烈士陵园。杨虎城24岁自赋诗:“西北山高水又水,男儿岂能老故乡。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至今仍激励着无数华夏儿女。下列选项与该诗句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①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由命非由他

②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物暴长者必夭折,功卒成者必亟坏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二、探究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材料一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均明确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016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对建立健全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体系做出部署。

    材料二国务院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包括: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支持创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机制;均衡性转移支付适当考虑为持有居住证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增支因素;县级基奉财力保障机制考虑持有居住证人口因素;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党中央、国务院为什么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国家是怎样保障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三、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历史上的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等盛世局面的出现,内在的需要“法治”的支持,“法治”思想成为法盛政兴的必要条件。分析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代许多“法治”思想对今天我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但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封建法律的服务对象是地主阶级,着力维护的是专制主义统治,皇帝可一言立法,也可一言废法,权大于法。现阶段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材料二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体表现为人们的理性精神、诚信守法的精神、尊重法律权威的精神、权利和义务对称的精神、依法维权和依法解决纠纷的习惯等等。法治在于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熔铸到人们的头脑之中,体现于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知识,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什么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3)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为更好宣传法治精神,请你写出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符合题意,每条控制在15字以内。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材料一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牢记我扪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实现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推向前进。

   材料二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全党要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的热爱、忠信、坚执和固守,包括对其价值的充分肯定,对其优势的确认、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信。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认识,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来自于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在世界多元文化碰撞的形势下,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我们才不会迷失方向。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说明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现实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坚定文化自信的措施及其理论依据。

3)作为一名高中生,以文化自信为主题召开班会,请你写两条标语。要求: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有时代感;每条不超过15字。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8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开始实施。时至今日,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社会的经济运行和公民财产状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制定一部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社会治理实践的要求的基础性、综合性的民事法典势在必行。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经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第一条开宗明义规定:“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典编纂的全过程,作为设计民事法典、倡导社会公德、弘扬传统美德、强化规则意识、增强道德约束、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的精神引领,使民事法典成为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的内在戒律和外在约束。

(1)结合材料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原理,说明我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总则的理由。

(2)结合材料和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民法总则的编纂与实施过程的作用。

(3)民为邦本,法系根基。《民法总则》是民事的权利宣言,是指导我们生活的法律百科全书。请你为在校园宣传《民法总则》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短板”一词源自“木桶理论”。 一只水桶其最大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板的长度,而是取决于最短板的长度。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7年要精准加力补短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都存在短板,不同地区也各有其短板,经济发达地区亦无法避免。比如“北上广深”正经历大城市病,暴露出的短板也不少。补短板可以推动发展升级,促进民生改善,释放改革红利。要想真正把短板补齐补足,就要因应不同短板的不同性质,因“短”施策。比如,面对经济新常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存在短板,因此要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是短板,因此要加强精准扶贫。

(1)结合材料一,说明“补短板”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

材料二  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积极探索完善“三结合”的扶贫新模式:一是“输血”和“造血”相结合,通过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增强贫困地区“造血”能力;二是“硬件”和“软件”相结合,在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软件”扶贫,把更多资源用在教育培训、就业促进方面;三是公益性和商业性相结合,把扶贫做成产业,载入商业模式,为贫困家庭创造市场化、可持续的增收途径。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积极探索完善“三结合”扶贫新模式的正确性。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古代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接在一起,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四国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将通过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

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1)联系上述材料,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中西亚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2)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