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高中政治人教版 必修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么?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么?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下列诗句与上述观点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2016年7月27日引发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指出,网新事业代表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推动人类认识发展、改造世界的能力空前提升,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生产力质的飞跃,引发生产关系重大改革。网新事业的发展趋势告诉我们

实践的发展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独立的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人的认识无限的,人们可以认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2016年8月19日到20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强调,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到了啃骨头的攻坚期,要加快把党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上述观点旨在强调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推动认识不断发展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回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实践随着认识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A.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纪录片《穹顶之下》引发了空前广泛的社会关注。针对雾霾产生的原因,有人认为燃油和烧煤是产生雾霾的两大罪魁祸首,而中石化方面认为烧煤是主因,燃油只是次因。对此,专家、学者与网民也都提出了不同看法。从认识的主体上看,人们对雾霾的成因持不同的看法,这是因为

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是有差异的

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会导致其对同一对象产生不同认识

人们的意识活动会随着客观事物的不断变化而变化

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会导致其对同一对象价值评价不同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一直以来人们对彗星充满无限瞎想。为了解彗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欧洲航天局于2014年11月通过罗塞塔号探测器向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核成功发射着陆器菲莱。对彗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彗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彗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彗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彗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在一个宇宙天然透镜的扭曲、放大下,天文学家观测到90亿年前一次超新星爆炸形成的被称为爱因斯坦十字的四重像。这种爱因斯坦100年前在广义相对论中预测的奇特天文现象,曾在类星体中观测到过,但对超新星而言还是第一次。这佐证了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人类认识受客观条件制约

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据报道,天文学家分析150光年外一颗白矮星周围的岩石碎片发现,他们可能是含有大量水分的一颗行星留下的残骸。这是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含水行星的残骸,表明很久以前那里可能有类似地球的宜居行星。这一发现进一步佐证

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超越历史条件的制约

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经说过:“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这主要表明

A.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B. 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C. 认识的目的是追求终极真理    D.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有科学家指出,质子的半径比以前认为的要小4%。如果这个结论进一步得到证实,那就意味着,要么阐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本身有问题,要么许多基于现有质子大小计算所使用的里德伯常量是错误的。不管是何种情况,都意味着我们需要重写基础物理理论。科学家在已形成结论的领域进行不断研究、反复论证,甚至改写相关理论体系,这说明

物理学上现已获得的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过程的产物,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物理学现有的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于物理学研究的全过程

研究对象的无限性及其绝对运动的属性,决定了物理学任何研究成果都只是相对正确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已经发现一种与原有抗生素同样有效的新型抗生素teixobactin。实验室测试表明,这种新型抗生素杀死某些细菌的速度与原有抗生素的速度相当,而且能够在无毒副作用的情况下治愈实验鼠的细菌感染。从一个侧面表明

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需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长期以来,科学家认为光学显微镜不可能分辨出小于0.2微米的物体,美国科学家把光学显微技术带入纳米尺度,巧妙地打破了这个限制。由此可见

人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的

改进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发展

真理和谬误通常情况下相伴而行

A.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么?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么?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下列诗句与上述观点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2016年7月27日引发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指出,网新事业代表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推动人类认识发展、改造世界的能力空前提升,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生产力质的飞跃,引发生产关系重大改革。网新事业的发展趋势告诉我们

实践的发展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独立的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人的认识无限的,人们可以认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2016年8月19日到20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强调,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到了啃骨头的攻坚期,要加快把党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上述观点旨在强调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推动认识不断发展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回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实践随着认识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A.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纪录片《穹顶之下》引发了空前广泛的社会关注。针对雾霾产生的原因,有人认为燃油和烧煤是产生雾霾的两大罪魁祸首,而中石化方面认为烧煤是主因,燃油只是次因。对此,专家、学者与网民也都提出了不同看法。从认识的主体上看,人们对雾霾的成因持不同的看法,这是因为

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是有差异的

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会导致其对同一对象产生不同认识

人们的意识活动会随着客观事物的不断变化而变化

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会导致其对同一对象价值评价不同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一直以来人们对彗星充满无限瞎想。为了解彗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欧洲航天局于2014年11月通过罗塞塔号探测器向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核成功发射着陆器菲莱。对彗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彗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彗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彗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彗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在一个宇宙天然透镜的扭曲、放大下,天文学家观测到90亿年前一次超新星爆炸形成的被称为爱因斯坦十字的四重像。这种爱因斯坦100年前在广义相对论中预测的奇特天文现象,曾在类星体中观测到过,但对超新星而言还是第一次。这佐证了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人类认识受客观条件制约

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据报道,天文学家分析150光年外一颗白矮星周围的岩石碎片发现,他们可能是含有大量水分的一颗行星留下的残骸。这是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含水行星的残骸,表明很久以前那里可能有类似地球的宜居行星。这一发现进一步佐证

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超越历史条件的制约

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经说过:“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这主要表明

A.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B. 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C. 认识的目的是追求终极真理    D.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有科学家指出,质子的半径比以前认为的要小4%。如果这个结论进一步得到证实,那就意味着,要么阐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本身有问题,要么许多基于现有质子大小计算所使用的里德伯常量是错误的。不管是何种情况,都意味着我们需要重写基础物理理论。科学家在已形成结论的领域进行不断研究、反复论证,甚至改写相关理论体系,这说明

物理学上现已获得的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过程的产物,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物理学现有的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于物理学研究的全过程

研究对象的无限性及其绝对运动的属性,决定了物理学任何研究成果都只是相对正确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已经发现一种与原有抗生素同样有效的新型抗生素teixobactin。实验室测试表明,这种新型抗生素杀死某些细菌的速度与原有抗生素的速度相当,而且能够在无毒副作用的情况下治愈实验鼠的细菌感染。从一个侧面表明

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需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长期以来,科学家认为光学显微镜不可能分辨出小于0.2微米的物体,美国科学家把光学显微技术带入纳米尺度,巧妙地打破了这个限制。由此可见

人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的

改进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发展

真理和谬误通常情况下相伴而行

A.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③④

 

二、简答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928年,弗莱明发明了抗生素——青霉素,当时被誉为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抗生素问世后,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如今,抗生素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治疗药品。

然而,抗生素的滥用也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透露:2009年全国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个人输了8瓶液,而输液量最大的就是抗生素。我国人均消费抗生素是美国的10倍!令人触目惊心的还有如下数据:中国每年均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其中滥用抗生素造成的死亡占40%。大量输液导致的另一大恶果,那就是新抗生素研发速度赶不上耐药性细菌出现的速度。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超级细菌,已经给人类敲响警钟,将来人类无抗生素可用也许不是危言耸听。专家呼吁:不要把抗生素看成灵丹妙药,要慎用抗生素。

运用实践与认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人们对抗生素的认识。

 

三、计算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用严格的法律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造福人民群众。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新的《环境保护法》,新法已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至此,这部中国环境领域的基本法完成了25年来的首次修订。这部法律凝结了中国环境治理智慧,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与时俱进,开始服务于公众对依法建设美丽中国的期待。同时新法也为震慑日益猖獗的环境违法提供了一系列足以改变现状,有针对性的执法利器。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谈谈对《环境保护法》修订的认识。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1928年,弗莱明发明了抗生素——青霉素,当时被誉为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抗生素问世后,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如今,抗生素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治疗药品。

然而,抗生素的滥用也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透露:2009年全国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个人输了8瓶液,而输液量最大的就是抗生素。我国人均消费抗生素是美国的10倍!令人触目惊心的还有如下数据:中国每年均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其中滥用抗生素造成的死亡占40%。大量输液导致的另一大恶果,那就是新抗生素研发速度赶不上耐药性细菌出现的速度。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超级细菌,已经给人类敲响警钟,将来人类无抗生素可用也许不是危言耸听。专家呼吁:不要把抗生素看成灵丹妙药,要慎用抗生素。

运用实践与认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人们对抗生素的认识。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穹顶之下雾霾肆虐《环境保护法》修订备受瞩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用严格的法律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造福人民群众。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新的《环境保护法》,新法已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至此,这部中国环境领域的“基本法”完成了25年来的首次修订。这部法律凝结了中国环境治理智慧,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与时俱进,开始服务于公众对依法建设“美丽中国”的期待。同时新法也为震慑日益猖獗的环境违法提供了一系列足以改变现状,有针对性的执法利器。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环境保护法》修订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