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选项中基础一词用得正确的是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实践是基础        

文化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世界性是基础

文化的发展需要创新,继承是基础        

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政治是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青衿是周朝学子的服装,因此青衿多用来指代读书人,巾帼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作为妇女的代称;乌纱帽则是官老爷的代称,黄裳,黄色表示尊贵,穿黄裳意味着臣居尊位,因而黄裳成了将做君主的太子的别称,这些服饰文化现象折射出

文化是政治的集中表现                    ②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                  ④一定文化是对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行动的推进

①为大众传媒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②提高了经济的文化含量,助推产业结构升级

③强化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亦步亦趋的关系

④意味着收集、传递文化资源的手段将发生根本变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当前,一些地方的“美好乡村”建设,比较注重文化硬件设施,如文化墙、活动广场、体育设施等。但文化软件建设投入不够,比如先进文化素材的挖掘整理、好人好事的宣传教育、提升村民文化素养的培训引导等。之所以要重视文化软件建设,是因为(  )

①先进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 

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 

③可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④有利于挖掘和弘扬生活中的优秀文化,培育“四有”公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杭州G20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整场演出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印记,音乐、舞蹈配合西湖的湖光山色演出受到了中外观众的一致好评。《最忆是杭州》的成功表明

A. 体现民族性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 博采众长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C. 永葆文化生命力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D.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自古以来我国婚姻的缔结,都有男方在婚约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彩礼的习俗。它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六礼”,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向“财物”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婚姻法》虽然规定了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等内容,但婚前给付彩礼钱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上述现象说明(  )

①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我们要积极改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④社会发展磨蚀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纪录片《超级工程》,大量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和航拍等特殊摄影技术将偏专业的工程学名词等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可视化语言,为观众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视听体验,采用国际化的视听语言,讲述了中国当代的工程故事。打破了传统纪录片叫好不叫座的怪圈,在具备较高文化品质的同时,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和良好的社会反响。这表明

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力求形式新颖、内容独特

文化创作应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文化创新要摒弃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成都市某小学学生走进杜甫草堂学习活字印刷术。老师讲完活字印刷的历史和工艺后,就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在悠扬的古乐声中,小学生们涂墨,覆纸,轻刷,《春望》《春夜喜雨》等杜甫诗作跃然纸上,成为学生们亲手完成的印刷作品。以下对此活动的概括,较为合理的是

体味传统文化,接受文化熏陶       ②丰富传播途径,推动文化交流

立足社会实践,实现文化创新       ④改进教育方式,促进文化传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图中的汉字作画,将汉字结构和韵律的形式美与中国画的意境结合起来,独特的美感跃然纸上。汉字作画的成功在于

①遵循传统,全面复古②突出特色,营造妙境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近年来,很多传统节日都在逐渐变味。一些传统节日变成了“吃”节、“买”节,最纯粹的本土民俗节日,如七夕节等都被裹上一层浓墨重彩的商业外衣。此外,名目繁多且缺乏传统文化内涵的“臆造节日”异军突起,成众多年轻人的新宠。对此,我们应该

①消除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③顺应社会变化,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深挖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凸显文化价值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明城市是反映一座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整体文明程度的综合性荣誉称号。今年,雅安市为了迎接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创建考评验收,开展了一系列的积极行动。如:道德讲堂活动类的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雅安市全民公益日”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先进人物评选表彰深入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三美”示范村创建活动,培育文明风尚。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说明雅安市为什么举办这些活动。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好人感动一座城市;一座“好人之城”温暖每一个人。某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先后为外来务工人员、残疾贫困家庭和贫困山区募集御寒衣物3万多件,募集善款35万多元,与22位孝亲学子、100名美德少年、100名外来务工子女结成了帮扶对子,用平凡善举点燃灯火,一个个好人的磁场,正在悄然引发道德的共振。

(2)结合材料二,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角度,分析该市开展核心价值观活动的文化价值。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材料一:“互联网+文化”将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助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动力。但我们也要看到网络文化也带来许多问题,一些格调不高甚至低俗的内容在网上传播,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摧残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部分青少年沉浸在网络虚拟世界中,荒废学业,失去人生理想,造成人格缺失……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从国家角度谈谈如何通过“互联网+文化”为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传递正能量。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2)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