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河南平顶山郏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月考二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20世界70年代前后的青年性情内敛、思想保守,如今21世纪的当代青年更倾向于张扬个性、展示自我。这表明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增收了“PM2.5”“摇号”“云计算”“潜规则”“宅”等3000多条词语。这些新词语

①其出现表明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是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

③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们认识的变化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所以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

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②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      

④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近期,国务院颁布《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了以“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为核心”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这对于加快促进中小城市发展,拓宽我国城镇化的广度和深度具有积极的意义。这说明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我国政府要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其哲学依据是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④改革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较为完善的条件下,老年消费者这轮“夕阳”可以成为推动GDP发展的一轮“朝阳”,而我国因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即使是“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也很难感受到“银发经济”这个四个字的份量。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充分认识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范围,使价值规律与我国经济发展相符合

②深化改革,有效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③正确认识和利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与老年消费的客观联系,拉动经济增长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我国不适合发展“银发经济",而应大力发展“朝阳经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一位七旬老人在路边突发心脏病,路过的江苏省人民医院医生陈洪武和高苏麟对老人实施救护,将老人护送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急救,并为老人垫付了医药费,被誉为“最美天使”、“最帅医生”。这一感动无数市民的事迹告诉我们

A.人生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肯定和满足   B.人生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C.人生价值的大小根本在于他的精神贡献   D.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美国著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有一句名言:“黑暗不能驱走黑暗,只有光明才能做到。仇恨不能驱走仇恨,只有爱心才能做到”。这一名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②要正确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

③新事物是在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中成长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有人总结,历史上凡是新兴大国崛起,都会同已有的霸权国展开霸权之争、最终通过一场全球性战争,导致霸权的更迭。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完全不同于历史上新兴大国的争霸崛起。历史逻辑决定不了现实逻辑,因为

A.社会历史发展并无规律可言

B.和平崛起是从来就有,也是永恒不灭的

C.人类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D.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人们的价值选择不同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新闻媒体传递正能量。每年CCTV揭晓的《感动中国》年度获奖者中,既有人们熟悉的英模,也有深入基层挖掘出的平凡开模,他们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些事寻常但不平凡,无不令人心生温暖,得到启迪,受到教育。《感动中国》此举

①引导人们明确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与索取的统一

②目的在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③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客观条件                 

④有利于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有网民总结出了孙悟空成功的秘笈:自我定位准——人生目标清晰;学习意识强-注重学习深造;心理素质好-不畏强敌敢亮剑。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①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③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④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从古到今赞成的有,反对的也不少。有人认为,儒家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也有人认为,儒家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这两种观点(    )

①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②违背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③认为应坚持文化创新 

④都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月亮在天文学家眼中是一个普通的天体,而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会借景抒情,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见月吟诗”是一种文化活动

B.游子眼中的月亮是一种文化现象

C.所有的文化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李白的《小桃源》道出了安徽黟县乡村的独特意境:山水风物幽美,古老文化酝酿出淳厚从容的民风人情。西递的老巷、老屋与老人,以生动的方式,让人领略到曾领风骚数百年的徽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神韵。这说明(    )

A.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在教育中培养起来的

B.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C.文化的力避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巾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深远的特点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全国音乐选秀节目陷入全面混战,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湖南卫视《快乐男声》、湖北卫视《我的中国星》、江苏卫视《全能星战》、央视综合频道的《梦想星搭档》等节目产生厂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反映“音乐选秀”作为一种文化活动(    )

①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与经济相互决定 

③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④是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纸质图书已不是人们阅读的唯一选择,网络阅读已挟街越来越多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青睐。这主要表明(    )

A.文化活动离不开特定物质载体    B.现代文化具有塑造人的积极作用

C.大众传媒具有文化共享的功能    D.科技进步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发收视狂潮。它对大江南北的各色美食生动的讲述,撩拨着观众的味蕾,勾起观众的乡愁。有的观众因此按图索骥购买食材,尝试制作相同的美食。这表明(    )

①文化源于实践并促进实践的发展 

②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④人们的生活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面对皖南历史悠久的古民居村落,有的人看到的是重风水理论,尊儒重教、以程朱理学来规范道德等人文观念;有的人看到的是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有的人看到的是徽商聚财、敛财的思想。这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    )

A.是消极被动的   

B.是潜移默化的

C.是人们主动感悟接受的过程   

D.是有形的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西方注重分析,一分为二;而东方注重综合,合二为一。我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说:“欧洲的数学与中国不同,他从公理体系开始,而中国数学从实用出发。”这充分说明(    )

A.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B.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

C.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   

D.义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近年来,国内“国学热”日益升温,世界范围内也出现了“孔子热”“中华文化热”,越来越多的人探讨中华儒家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思想的时代价值。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下列对儒学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用外来文化改造儒学,才能推动文化的发展

B.儒学中的“和而不同”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儒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源泉

D.要辩证地看待儒学,在实践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理解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复制过程,而总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因为,存“理解”的过程中。历史文化占有了我们,我们也创造了新的历史文化。这说明了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埋造了人 

②人是文化的主体,文化也是人的主体

③人有主观能动性,文化也有主观能动性 

④人的思维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记忆,什么都不要带走。”“地球资源有限,尽量不用一次性消耗品”等环保标语处处可见。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些环保标语

①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促进了人们的全面发展

④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在新闻时段,连续报道了“最美乡村医生”群体,广大乡村医生是8亿农民的健康守护神,多年来,他们一直都在十分艰苦的工作条件下,扎根基层,甘于奉献,为保障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宣传乡村医生是因为(    )

①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③教育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先进文化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扬州市委市政府提出,2016年前要确保瘦西湖及历史城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申报和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

①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展现文化的多样件 

②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③维护文化多元化,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 

④展示民族优秀文化,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生活有国界,婆媳无国界”某演员的一条微博无意中道出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真谛:“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世界各民族文化渐趋融合

②民族特征越明显的文化越是优秀的文化

③文化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④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构成了世界文化的五彩缤纷

A.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无论作诗文,或作画刻印,均需于游历中求进境,作画尤应多游历,实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蹄。作画但知临摹古人名作,或画谱之类,已落下乘:倘复仅凭耳食,随意点缀,则隔靴搔痒,更见其百无一是矣……”对上述观点正确的理解是(  )

①艺术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

②文化创作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③只要参加社会实践就能进行文化创新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    )

A.尊重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B.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C.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D.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既叫好又叫座的动漫作品,必须具备民族性、国际性、时尚性,本土动漫创作需要立足社会实践并汲取传统文化的丰厚营养。同时,灿烂的中华文化也需借助动漫这一形式传播,提升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这说明(  )

①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的传播

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③文化的创新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④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一个民族,唯其拥有振奋的精神、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意志,才能凝聚力量、成就伟业,也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环顾当下,面对风云变幻的时代潮涌,我们越须焕发文化的力量,激活熔铸于我们血脉中的优秀文化基因。展望未来,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更要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用文化的力量传承民族血脉,建设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文化作用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阅读材科,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从网络作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到网络作品进入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视线,网络文学的崛起已势不可挡.网络文学凭借其大众性、互动性、即时性、娱乐性等特征吸引了庞大的作者群和读者群。

材料二  对于网络文学的崛起,传统作家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有恐惧者,有不屑者,也有包容者。而某权威媒体表示,当下重要的不是纠缠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PK中哪方取胜,重要的是中国作家应该努力创作,拿出过硬的作品打动读者。因为,读者不会亏待他们喜欢的作家。

从文化创新的角度看,你认为中国作家应该如何努力,拿出过硬的作品打动读者?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居住的城市越来越美,然而每个人又都不愿意失去自己遮风避雨的小窝。针对近年来城市拆迁中出现的暴力拆迁、强制拆迁等现象,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上网等途径,搜集到下列材料,准备召开一次研讨会,

材料一:拆迁本来是为加快城市建设,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而做的一项利民工程.然而,某些人为追逐私利,致使群众权益遭受粗暴野蛮地侵犯,拆迁就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变成了一项“扰民工程”,目前城市拆迁问题已成为群众信访反映的焦点之一。

材料二:从总体上看,城市拆迁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市民的居住条件,但部分拆迁户对拆迁工作不满意,一个重要原因是拆迁居民被安置到城郊,使得生存成本大增,而这些问题却没有引起一些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

材料三:面对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及时作出了调整。目前全国已经有近20个省、直辖市修改了拆迁的相关法规,规范管理、重新评估、群众监督……百姓的权益被放到了首位。

如果你参加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讨论,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探究怎么防止拆迁在一些地方会由“利民工程”变为“扰民工程”。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2015年10月5日,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首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老当年带领科研团队“尝百草、茹万难”苦寻青蒿素制取之法的历程也再次获得世人的礼敬。青蒿素的发现及提取,最初为的是研发防治疟疾新药援越抗美。屠老及其团队受命于“危难之际”,他们以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的精神,经过191次试验,提取方式加起来380多种,成功制取了青蒿提取物。在药物实验环节,与西医研究动辄征集志愿者不同,屠老把“母服汤药己先尝”的孝义推己及人,自己亲自服药试验,导致自己肝中毒。但最终,屠老及其团队为世界带来了青蒿素,数不清的生命得到了拯救……。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有关知识,说明屠老及其团队制取青蒿素的历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