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我国庞大的钢铁工业却生产不出小小圆珠笔芯,每年需花费2亿美元进口圆珠笔头上的圆珠。为改变这一局面,钢铁行业应 A.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B.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 C.调整产业政策,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 D.降低成本,扩大高端产品生产规模
|
|
| 2. 难度:困难 | |
|
“僵尸企业”是指那些已丧失自我发展能力和市场活力的企业。“僵尸企业”之所以僵而不死,主要是它们依赖政府补贴、银行续贷等方式获得给养。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 ②生产要素配置扭曲影响资源有效利用 ③宏观调控要自觉遵循价值规律 ④财政货币政策能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
| 3. 难度:中等 | |
|
为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我国共减免税3000亿元以上,其中落实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起征点政策及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减免税近1000亿元。这些举措 ①可以切实减轻投资者负担 ②能激发市场主体投资创业的热情 ③发挥了税收灵活性的特点 ④解决了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
| 4. 难度:中等 | |
|
中国画传写性偏于客观、写实,倾泻性则偏于主观、写意,二者之间互制互动、和谐互生,达到中国画审美的至高境界。这告诉我们 A.倾泻性是对传写性的辩证否定 B.倾泻性是对传写性的如实反映 C.传写性是倾泻性的外化和表现 D.传写性与倾泻性是相反相成的
|
|
| 5. 难度:中等 | |
|
我国在贵州巨型天坑中建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的投入使用能帮助科学家搜寻到更多的奇异天体,提供更好的观测统计样本,更可靠地检验现代物理学理论。这表明 ①实践活动是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②认识发展取决于认识工具的进步 ③改造世界是为了进一步认识世界 ④实践会影响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
| 6. 难度:中等 | |
|
漫画《家传》,所蕴含的哲理有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③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④矛盾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
| 7. 难度:中等 | |
|
大数据前所未有的运算能力带给了我们不可思议的发现、创新,但这种能力也对我们的法律、伦理及社会规范发起了挑战,威胁到知识产权、隐私保护等。由此可见 A.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有一个过程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对新生事物的价值要作具体分析 D.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
|
|
| 8. 难度:中等 | |
|
网络不是个别粉丝的“自留地”,而是数亿网民的“公地”,共同的道德操守、严格的约束机制,才能让网络释放更多的正能量。净化网络,公民有责,这是因为 ①公民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 ②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政府的职责 ③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不可剥夺的 ④公民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
| 9. 难度:中等 | |
|
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这种政务服务 A.体现政府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B.把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 C.增强了政府决策的公众参与度 D.旨在维护和树立政府的权威
|
|
| 10. 难度:中等 | |
|
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中共中央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后开始实施。这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对党的监督权 ③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执行国家各项决议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
| 11. 难度:中等 | |
|
400多年前,中英剧坛同时出现了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这两位伟大的作家。他们的作品都散发着对美和爱情的歌颂和追求,依然震撼着今日的读者和观众。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普遍规律 ②东西方艺术都应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③优秀作品具有其特有的感染力 ④时代精神在传统文化中得到充分展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12. 难度:中等 | |
|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浙江省开展“我们的家训——浙江百姓重家风”活动,推动家训“挂厅堂、进礼堂、驻心堂”,让好家风、好家训代代相传。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是财富,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了栖息之所 ②传统文化是包袱,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13. 难度:困难 | |||||||||||||||||||
|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始终追求的奋斗目标。 材料一:图:2010—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情况
表:2010—2014年我国扶贫情况
注:随着2011年我国扶贫标准的调整,当年农村贫困人口从2688万人增加到1.28亿人。按2014年贫困标准,我国还有贫困人口7017万人。 材料二:自1993年起,W县立足当地山区实际,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在全国率先探索“下山脱贫、异地发展”扶贫之路。20多年来,县政府通过引导下山群众退耕还林、退宅还林,积极做好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文章,带动下山后农民增收,积极开发生态旅游,挖掘山区生态、地理地貌和民族风俗等资源,探索出一种全新的换血式扶贫致富模式,成为实施精准扶贫的“县域样本”。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知识,阐述该县实施精准扶贫的道理。 (3)结合材料,说明该县扶贫致富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
|||||||||||||||||||
| 14. 难度:中等 | |
|
“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经济、气候、减贫、互联网等领域都提出了中国方案,发出了中国声音,贡献了中国智慧。然而,中国的崛起还存在文化方面的短板,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法治意识等国民素质的相对偏低影响了中国形象,同时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进程。 (1)为什么中国不能缺席全球治理?结合材料,运用走进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作出分析。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阐述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