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贵州遵义四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近年来,支持自行车出行的呼声越来越高。贵阳金阳新区已经在部分公交站点设置自行车存取点,方便百姓使用。绿色出行渐渐融入市民心中,成为都市生活的一种新时尚。当绿色出行成为一种时尚,其经济意义是  

①有利于缓解道路拥堵的现实状况

②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

③有利于保护生态,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④凸显了“我运动、我快乐”的健康理念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的。家庭农场以土地流转为目标,采用出让、入股、租赁等方式进行流转,创新经营模式。通过家庭经营方式的升级,使分散的小农经营发展为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无疑会带来农村经济的繁荣。“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  

①可以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②完善了农村的上层建筑,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可以按照企业管理模式来核算成本加强管理

④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新形式,必将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财政悬崖”由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首次提出,是指2013年美国增加5320亿美元税收,同时减少1360亿美元政府开支,导致美国的经济活动陷入极度萎缩。对美国出现的“财政悬崖”,我们应该这样认识  

①表明发行国债将不是弥补财政赤字的有效办法

②可能加剧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影响世界经济安全

③可能导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直接影响世界经济安全

④我国要坚持独立自主,有效限制对美国经济的开放程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对公众而言,只有理性参与公众事务,才能涵养“无穷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公共精神,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民主演练;对政府而言,多渠道海纳公众的“参与百川”,能够促进科学民主决策,尊重民意也是公权力最好的民主素养。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①尊重民意是保证决策科学的根本途径

②制度化的公众参与彰显的民主的真实性

③政府引导下的公众参与才是理性参与

④推进民主政治必须倡导公民公共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晒”出了权力运行的流程图,明确规定行使权力的条件、承办岗位、办理时限、监督环节以及廉政风险防控等级等,方便群众“按图索骥”给予监督。这一做法的积极影响是  

A.规范工作流程→杜绝权钱交易→优化公共服务

B.工作更加透明→利于民主监督→增强政府威信

C.简化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维护公民权利

D.实行民主监督→集中专家智慧→改进政府工作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2013年3月1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习近平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李克强当选国务院总理。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全国人大行使最高决定权

②公民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③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特点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西方学者约瑟夫·奈曾就柏林墙倒塌感慨:“早在柏林墙倒塌之前,西方的影视就已经‘穿墙而过’影响了一大批人、如果没有西方流行文化经年累月传递的那些影像,光凭锤子和压路机是难以推倒柏林墙的。”这表明  

①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③政治是文化的基础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北宋著名哲学家张载的“横渠四句”是这样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启示我们,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  

A.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反对西化——展望未来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创新发展

C.履行责任——服务大众——继承传统——展望未来

D.推陈出新——求同存异——以我为主——引领风尚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这表明真正的哲学  

A.是对社会生活的总结和升华,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B.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C.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的物质力量

D.是“科学之科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在现实生活中,鸡生蛋,蛋也生鸡,但若是要追问究竟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一问题时,有人认为先有鸡,有人认为先有蛋,还有人认为鸡和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现无所谓先后。当人们对世界“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他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种看法和观点  

①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②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③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属于世界观范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中科院院士、政协委员姚檀栋当着总书记的面背诵几句被大家调侃的《沁园春·霾》,“北国风光,千里雾霾,万里尘飘……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现场一片笑声。形象地描绘了北京的空气状况,这说明  

①意识是大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意识是社会实践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古诗词中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给读者以美的熏陶和人生的启迪。下列诗歌寓意与其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谁挥鞭策运四季,万物兴衰皆自然——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吹响了深化农村改革“集结号”,绘制出了一幅宏伟的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蓝图。某校高三同学“农村改革与创新”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组:关注粮食安全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不仅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也历来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中央“一号文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强调要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第二组:热议城镇化建设第二组同学展示了一组照片。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这种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热议。

第三组:认识基层民主协商:农村的繁荣离不开乡村治理机制的完善。健全基层民主制度,畅通民主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主协商实践,推进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化,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健全村民监督机制是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客。

1请结合第一组同学的分析,阅读表格左边信息,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表在答题卡对应序号处作答

粮食生产状况

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

粮食生产方式传统,农业科技不发达

 

粮食生产成本高,收益低,粮食产销物流体系不完善

各级政府对农业投入意愿不足

我国成全球粮食价格高地,刺激粮食大量进口

2有同学认为,中国传统民居是我国历史长河中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推进城镇化建设必须保护好传统民居。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该同学观点的合理性。

3请结合第三组同学的分析,并从公民的角度分析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的现实意义。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材料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

材料二: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1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请结合材料,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观点对此加以说明。

2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为如何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出建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