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说法不能表达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的是( ) A、物美价廉 B、货真价实 C、经久耐用 D、优质优价
|
|
| 2. 难度:简单 | |
|
某地2015年2月份的猪肉价格为19.0元/公斤。这里货币执行的职能与下列选项中货币执行的职能相一致的是( ) A.付购物定金360元 B.用360元买一件上衣 C.交房租360元 D.一件上衣标价360元
|
|
| 3. 难度:简单 | |
|
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人民币,从根本上说,应( ) A.以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依据 B.以人民消费需要为依据 C.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D.以商品数量为依据
|
|
| 4. 难度:简单 | |
|
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1000亿元,且待售商品的价值都得到实现,若发行纸币5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两次,此时,l元纸币相当于( ) A.0.5元货币购买力 B.1元货币购买力 C.2元货币购买力 D.4元货币购买力
|
|
| 5. 难度:简单 | |
|
下列有关信用工具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①信用卡、支票、外汇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②信用卡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③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④支票不能够被直接用于购物消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
| 6. 难度:简单 | |
|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4年6月1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1327元,而2014年2月14日1美元对人民币则为6.0930元。这表明( )
|
|
| 7. 难度:简单 | |
|
在集贸市场上买卖东西时,商品的卖者总是要抬高卖价,买者总是压低买价,而商品最后的成交价格,则是买卖双方协商的结果。这表明商品价格的形成( ) A.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B.取决于买卖双方讨价还价能力 C.取决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D.具有偶然性,无规律可循
|
|
| 8. 难度:简单 | |
|
不同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种商品,在同一时间、同一市场上以同样的价格出售,有人赚钱,有人亏本这是因为( ) A.商品的价值量不同 B.商品的数量不同 C.劳动者素质不同 D.劳动生产率不同
|
|
| 9. 难度:简单 | |
|
假定某一地区,鞋业生产出现以下三种情况,1、甲鞋厂劳动生产率首先提高,该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变2、鞋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甲厂劳动生产率没有变3、甲厂与本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在上述三种情况下,甲厂的鞋价值总量依次变化是( ) A.提高、不变、降低 B.提高、不变、降低 C.降低、提高、不变 D.提高、降低、不变
|
|
| 10. 难度:中等 | |
|
此前《经济日报》在报道汽车价格问题时说:降价决不是一种简单的让利行为,对外来说,降价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对内来讲,则是企业自身的一场“内部革命”。据此回答下题 1.“降价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表明了( ) A.市场占有率是由价格高低决定的 B.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市场需求 C.价格的变动与产品的供应量密切相关 D.降价会导致产品价值量的增加 2.“内部革命”主要应包括( ) ①加快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 ②强化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增加产品价值量 ④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产品价值量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
|
| 11. 难度:简单 | |
|
受油价过高影响,汽车销售量下滑,说明 ②一般来说,价格变动会引起商品需求的变动 ③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该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减少 ④市场应该增加汽车的供给
|
|
| 12. 难度:中等 | |
|
2014年2月6日,据中国商务部监测,正月初一至初七(1月31日至2月8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约6107亿元人民币,比去年春节增长13.3%。出现这种消费市场火爆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B.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C.适度消费的观念深入人心 D.国家大力倡导适度超前消费
|
|
| 13. 难度:简单 | |
|
到图书馆有偿借阅图书属于( ) A.劳务消费 B.钱货两清的消费 C.发展资料消费 D.享受资料消费
|
|
| 14. 难度:中等 | |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2012年经济工作要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而刺激居民消费必须要解决居民“有钱花”、“会花钱”和“敢花钱”。这里依次涉及到的因素是( ) ①财政收入的增长 ②居民收入的增加 ③消费环境的改善 ④消费观念的更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③ D. ②-④-③
|
|
| 15. 难度:简单 | |
|
们在电视广告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影视明星作为某种产品的代言人。商家之所以利用名人来推销自己的产品,主要是利用了消费者的( ) A.求异心理 B.从众心理 C.求实心理 D.攀比心理
|
|
| 16. 难度:简单 | |
|
绿色消费时当下的一种时尚。下列消费行为中符合绿色消费要求的是( ) A.购买大排量汽车。 B.夏天使用空调时将温度调到20°C C.在外用餐用一次性筷子。 D.节约用纸和使用再生纸。
|
|
| 17. 难度:简单 | |
|
消费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 ) A.居民的收入 B.物价总水平 C.人口数量 D.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等。
|
|
| 18. 难度:简单 | |
|
随着轿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一些城市家庭轿车拥有量不断增加,省内、省外的“自驾游”开始成为部分人群旅游的“新宠”,这说明( ) A.生产决定人们的消费方式 B.轿车工业是现代工业的基础 C.消费创造了的劳动力 D.消费水平影响物价水平
|
|
| 19. 难度:简单 | |
|
随着“吧”式消费的不断升级,不少经营者适时推出“吧式”服务项目,如:酒吧、网吧、电玩吧等,这一现象表明( ) A.生产决定消费的数量和质量 B.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 C.消费需求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D.人们的消费由主观愿望决定
|
|
| 20. 难度:中等 | |
|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有( ) ①生产 ②分配 ③交换 ④消费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
| 21. 难度:简单 | |
|
在我国经济“百花园”中,各种经济成份争奇斗艳,五光十色。它们都在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出自己的贡献。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 )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C.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D.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
|
| 22. 难度:简单 | |
|
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 ①公有资产在各行各业中占优势 ②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成分占优势地位 ④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23. 难度:简单 | |
|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 ) A.价值规律决定 B.党的基本路线决定 C.邓小平理论决定 D.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
|
| 24. 难度:简单 | |
|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国家如此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由于( ) A.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B.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C.非公有制经济拥有比公有制经济更多的数量。 D.非公有制经济更具有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
|
|
| 25. 难度:中等 | |
|
(14分)近年来,河北某地外销的无公害蔬菜价格比普通蔬菜高30%~40%。全市已有13个蔬菜品种获河北省无公害蔬菜资质认证,2万亩达到A级绿色食品标准。河北省的无公害蔬菜以其优良的品质热销北京。 (1)无公害蔬菜价格比普通蔬菜高30%~40%,反映了经济学的什么道理?(6分) (2)无公害蔬菜价格变化后对菜农有什么影响?(6分)
|
|
| 26. 难度:中等 | ||||||||||||||||||||||
|
(18分)材料一:2009—2014年某市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
注: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高于60%就认为是贫困;60%--50%之间是勉强度日,我们叫温饱;50%--40%就认为是小康;40%--20%就认为是富裕。 (1)图表(含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材料二:该市GDP(国内生产总值)六年来持续上涨,居民收入连年增加,居民生活消费品价格在当地政府的有效调控下保持基本稳定。 (2)结合材料二分析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6分) (3)做理智的消费者,必须坚持并践实哪些正确的消费原则?(8分)
|
||||||||||||||||||||||
| 27. 难度:中等 | |
|
材料题(20分) 材料一: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出现了打车APP(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这种打车智能手机应用方式与电话叫车服务类似,乘客在手机中点击“我要用车”,并发送一段语音说明具体的位置和要去的地方,用车信息就会被附近的出租车司机接收,司机可以在手机中一键应,并和乘客联系,减少空驶率。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了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的等客与乘车方式,让生活越来越美好。 材料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原来的话3G网络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运营商正加快抢滩布局,展开4G网络角逐。4G网络的普及,将推动移动电子办公、移动电子商务等行业信息化服务不断扩展,并将催生更多的业务形态和服务模式。 (1)结合材料一,说明科技创新让生活越来越美好的道理。(8分) (2)材料二是如何体现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12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