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江苏盐城时杨中学高二期末模拟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仰究万物之运动,“观古今子须臾,扶四海于一瞬”。这段话表明 

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B.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

C.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综合性科学

D.哲学是神秘的“科学之科学”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爱因斯坦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回答下列小

1.“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是指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

D.哲学是世界观,各门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2.“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说明  

A.各门具体科学的产生以哲学为基础

B.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没有区别的

C.具体科学与哲学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

D.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中国式过马路,是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一种现象,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和红绿灯无关。有人表示斑马线存在与否,取决于大家的目的”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A.子不语怪力乱神                  B.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C.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D.存在即是被感知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我国明代后期的王夫之说“气者,理之依也。”朱熹认为 “理生万物。”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  

A.都肯定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都肯定了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C.前者肯定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后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属于唯心主义

D.前者属于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唯物主义

2.上述两种观点的根本分歧在于  

A.世界观和方法论究竟谁决定谁  B.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

C.意识能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    D.主观能不能反映客观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所有有形的物体

C.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

D.高山、河流等自然事物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自然物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D.物质就是指树、风等自然物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著名僧人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0、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流行用语不断丰富。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物质不能离开意识而单独存在

C.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  

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

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

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201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魔术师刘谦的表演受到观众的热捧。魔术表演以一种奇妙的艺术构思造成种种奇幻莫测的表演形象。关于魔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魔术表演是对规律的利用和改造

B.魔术表演的神奇来自对客观物质条件的利用

C.魔术制造的奇幻形象是不存在的

D.魔术表演者的创造性思维是奇幻形象的来源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一位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客观实在     B.发展       C.运动      D.规律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期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自居易的这—认识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想问题办事情要

A.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发挥意识对事物的促进作用          D.从主观出发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以青奥会英文名称及其视觉标志为基础,以年份数字2014 为构图过渡,突出将世界闻名的南京明城墙城门和江南民居轮廓进行艺术组合,勾勒出英文 “NANJING”字样,寓意欢迎,交流的青春之门,象征欢聚、健康的青奥之家。受到高度评价和 广泛赞誉。南京青奥会会徽的设计蕴涵的唯物论哲理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意识活动具有自主选择性与主动创造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创新是辩证否定观的要求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孙武曾率军三万打败楚国二十万大军,并在战争中撰写《孙子兵法》。孙武著兵法说明实践是  

A.认识的来源                B.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检验真理的标准            D.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日本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中国提出三个“零增长”日本提出“循环型经济社会”,中国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生的真理性认识。这说明  

A.认识无限性、反复性,需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B.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认识是惟一的

C.由于观念、能力差异,对同一对象允许存在不同的真理性认识

D.实践中获得的认识都是正确的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喝啤酒时,将几块小鸡骨丢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迹。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实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在穿越液态氧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行轨迹,并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事例表明  

①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

②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

③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幸福指数”是一个综合的主体感受反应的集束指标,其中单一元素的突进,也许在提升幸福感上的作用并不明显,而某单一元素的塌陷却常会给幸福感带来滑坡效应。 这表明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②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关键部分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④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农历丁亥年是60年一遇的“金猪年”,不少夫妇把孩子的出生时间锁定在该年,认为这一年出生的“金猪宝宝”有福气。将个人命运同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  

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

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

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

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全凭经验和感觉。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了少施氮肥、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显著成效,说明 

①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量的积累不一定引起质的变化

③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④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B.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C.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虽然不断升级的电脑病毒和无孔不入的不良手机短信使人们防不胜防,但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以及手机的技术升级和普及,还是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可以说明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②矛盾双方的统一是主要的,对立是次要的

③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绝对的,对立是相对的

④矛盾双方相对应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瓦斯作为威胁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令人不寒而栗。山西晋城煤业集团经过多年努力变害为宝,不仅降低了煤矿中瓦斯的含量,还将抽取出的瓦斯加以利用,使它成为清洁、方便的能源。这表明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

C.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能动作用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27、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国将完善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其哲学依据在于矛盾具有 

A.普遍性      B.特殊性           C.同一性      D.斗争性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截至2010年3月17日15时,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共5 104.9万人因旱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 609万人。各受灾省区市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各受灾省区市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体现了(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B.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C.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

D.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公孙龙以诡辩而闻名。据说,他有一次骑马过关,关吏说“马不准过。”公孙龙回答说“我骑的是白马,白马非马。”说着就连马一起过去了。“白马非马”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系

B.否认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C.否认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

D.夸大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化发展,人们的人才观念、就业观念、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表明 

A.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塑料袋的发明在一百多年前被视为“一次革命性的解放运动”,但现在却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这表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

A.社会历史性特征      B.实践性特征        C.阶级性特征      D.稳定性特征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公益广告是奥运文化的一大亮点,朗朗上口的广告语给人们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从价值观的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发展之中

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D.社会意识都是先于社会存在的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定了“分田到户”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 

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为了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认识具有反复和无限性                   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句诗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评价是

①人的价值主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

②人的价值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③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的价值的高低

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看精神贡献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二、简答题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当前,弘扬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人们对义利现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孙中山提倡”大义所在”,坚持革命和民族大义,反对“重私心而忘公义”中国共产党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自身的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材料中义利观的演变过程如何体现了矛盾观点?9分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材料面对汽车发展带来的能源和环境压力,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目前,世界主要汽车生产企业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重大战略举措,我国众多汽车生产厂家也加大了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力度。但据一项调查显示,尽管新能源汽车耗能成本低,但鉴于其比较高的价格、充电等配套设施不完善、技术还不够成熟等原因,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诸多制约。

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认识。9分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材料一玩网络游戏也是有好处的。每个人在工作和学习之余,适度玩内容健康的网络游戏,可以放松一下,做到劳逸结合还可以培养反应力和思维能力,不同游戏需要不同的反应力和思维能力,玩游戏本身就是培养的过程。但如果沉迷于网络游戏,一旦上瘾,很难戒除。很多未成年人因玩游戏荒废学业,影响身体健康,致使道德品质下滑,恶性事件频发。还有很多商家在网络上进行欺诈犯罪、不良信息传播。

材料二文化部出台的《网络游戏暂行管理办法》首次明确规定了网络玩家必须实名注册,并对游戏的相关基本概念、市场主体、经营监督及法律责任等做了系统的规定。进一步要求网游运营商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游的伤害。

1人们对网络游戏的认识过程体现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6分

2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文化部出台《网络游戏暂行管理办法》的必要性。6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