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唯物主义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人为自然界立法 ②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③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A.③→①→④ B.①→②→④ C.③→②→④ D.①→③→④
|
|
| 2. 难度:中等 | |
|
《空度》一书入选2013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全书无一字,而选择以黑白灰记录一条芦苇边的小船从早到晚的色调变化,以塑造充满东方禅意的“空度”状态,唤人回归宁静本真。这主要体现了 A.文艺创作反映了作者的价值取向 B.文艺作品具有直接的现实性 C.文艺创作是人能动改造世界的具体形式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诗句中,与“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反映哲理相同的是 ①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③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④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4. 难度:中等 | |
|
某网站正在策划一个名为《一分钟看懂十八届四中全会》之《改革篇》的微视频,请你为《改革篇》设计一句能充分体现唯物辩证法根本观点的点题语 A.破成规去陈说 B.以不变应万变 C.胆子大步子稳 D.一股劲创未来
|
|
| 5. 难度:中等 | |
|
红河哈尼梯田壮丽而独特,它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当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侯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哈尼梯田能成为真正的大地艺术,是因为当地人民 ①坚持了客观与主观相符合 ②创造了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③做到了以客观事物为出发点 ④坚持了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
| 6. 难度:中等 | |
|
要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就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这要求我们[来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②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突破一切传统观念 ③不能墨守成规,努力追求终极真理 ④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
| 7. 难度:中等 | |
|
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下列说法体现这一方法的是 A.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B.为官发财,应当两道 C.四面出击,全面突破 D.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
|
|
| 8. 难度:中等 | |
|
“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下列观点与此一致的是 A.万物以心灵为本,心死则物灭 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D.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外化和表现
|
|
| 9. 难度:中等 | |
|
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公祭日的讲话中指出:“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真理是有条件的和具体的 ②人生的真正价值取决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
| 10. 难度:中等 | |
|
近年,一些抗日题材的电视剧为了提高收视率,粗制滥造,颠覆历史,将革命历史题材武侠化、快餐化,变为纯粹的娱乐品,罔顾公共理性。这启示我们 A.意识根于物质,并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正确的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否定了物质的决定性 C.文化创作必须要实事求是,注重社会效益 D.坚持正确的意识是文化领域创新的物质基础
|
|
| 11. 难度:中等 | |
|
“合作共赢”主张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贵和”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和为贵”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仍有深刻影响。这主要说明 A.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 B.人们的实践活动能否成功取决于正确世界观的引导 C.价值观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D.对我国的经典文化既要克服又要保留
|
|
| 12. 难度:中等 | |
|
“Tuhao(土豪)”“Dama(大妈)”“Tomboy(女汉子)”有望被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的消息引发网民热议。据此回答下题 1.中国大妈、女汉子、土豪等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网络流行语。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类人群、一段故事、一个热点、一种生活方式。这表明 A.人们的生活经历不同,就定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B.意识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C.任何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D.人的认识归根到底自于人们的实践 2.这些土生土长的词被收入《牛津词典》引发了人们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影响力增强的表现,是中国文化在世界上重拾尊严的表现;也有人认为这些词本身带有贬意或嘲讽之意,有损中华民族的形象。这从一个角度说明 A.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B.意识的形式具有主观性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
|
| 13. 难度:中等 | |
|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意思是说,从一个人小时候的表现就能看出其一生的变化发展。这句话从哲学上违背了 A.任何事物间都存在着多样化的联系 B.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必须服从联系 C.联系是有条件的,事物在联系中存在和发展 D.联系是主观的,人们能根据事物现有的状况预测事物的未
|
|
| 14. 难度:中等 | |
|
发明“永动机”是人类美好的梦想。1714年,德国人奥尔菲留斯宣布发明了“永动轮”,这一发明轰动一时。但后事情被揭穿—-原有人藏在后面转动轮子。奥尔菲留斯也成为人们的笑柄。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 A.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D.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规律的基础
|
|
| 15. 难度:中等 | |
|
什么是感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理解,不同受众有不同的感觉。也许它是对大美生命的憧憬向往,是对纯洁灵魂的怦然心动,是对刹那间永恒的善良寄托,等等。这说明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价值判断与价选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③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 ④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
| 16. 难度:中等 | |
|
转基因食品的推出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食用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目前还不得而知。最近,中国国内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的争议不断升级。这说明 ①人们认识真理需要一个过程 ②争论是推动人类认识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认识的真理性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④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对象的认识不可能相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17. 难度:中等 | |
|
不久前,教育部向社会公布了《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方案一出台,就引起了包括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家长和学生的高度关注,并在网上各抒己见。这表明 A.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B.真理总是在辩证否定中不断超越自身实现发展 C.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就会不同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
|
| 18. 难度:中等 | |
|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改革是动力,停不得;发展是目的,慢不得;稳定是前提,“冒”不得。今天,改革发展稳定彼此交融的态势日益明显,相互作用的趋向更加突出,必须在三者间找到平衡点,确保全面改革顺利进发。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①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②对每一种既成形式的理解应坚持暂时性和永恒性相结合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应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④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19. 难度:中等 | |
|
在日常生活中,同一句话可以反映不同的哲理 。下面与“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相符合的哲理有 ①事物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②部分对整体功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③解决问题既要抓重点,又要关注次要矛盾 ④矛盾的次要方面影响事物的性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
| 20. 难度:中等 | |
|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对立是同一的前提,同一制约对立 B.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C.同一是对立的基础,对立制约同一 D.斗争性包含同一性
|
|
| 21. 难度:中等 | |
|
新时期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改革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三农”问题的不断解决体现的哲理有 ①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 ③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有指导作用 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
| 22. 难度:中等 | |
|
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酸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 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 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 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
|
| 23. 难度:中等 | |
|
孝老爱亲、尊重他人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近年,中华大地以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为宗旨的学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活动深入开展。这一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由此可以看出 A.价值观对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B.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全民性 D.传统美德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
|
|
| 24. 难度:中等 | |
|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因为 A.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时,就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B.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
|
| 25. 难度:中等 | |
|
在阶级社会,权力就是真理,掌握了权力就有了绝对真理。这种“权力就是真理”的现象 A.说明真理是权力的产物 B.说明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 C.说明真理具有条件性 D.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
|
| 26. 难度:中等 | |
|
下列对实践表述错误的是 A.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B.高等动物的实践活动同样具有目的性 C.任何实践活动都有意识的指导 D.只有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
|
| 27. 难度:中等 | |
|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自我否定。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承认事物是运动的 B.是否承认事物是发展的 C.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是否承认世界是物质的
|
|
| 28. 难度:中等 | |
|
谚语“把别人拉下时,你一定也在下面”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社会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个人的成长要善于抓住外部条件 ③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
| 29. 难度:中等 | |
|
书法是中国艺术的奇葩。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在谈到学习书法的过程时说:“至于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一过程体现了 ①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②事物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③事物发展是一个量变不断积累的过程 ④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30. 难度:中等 | |
|
(10分)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
|
|
| 31. 难度:中等 | |
|
(10分)人们对义利观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孙中山提倡“大义所在”,坚持革命和民族大义,反对“重私心而忘公义”;中国共产党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自身的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材料中义利观的演变过程如何体现了矛盾观点?
|
|
| 32. 难度:中等 | |
|
(10分) 我国现在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还远未成为汽车强国。要从汽车生产大国成为汽车强国,创新是关键。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予以说明。
|
|
| 33. 难度:中等 | |
|
(10分)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努力“增加居民收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