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中国大妈、女汉子、土豪等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网络流行语。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类人群、一段故事、一个热点、一种生活方式。这表明 A.网络文化呈现出庸俗化的发展态势 B.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 C.文化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
|
| 2. 难度:中等 | |
|
横扫金球奖等多项大奖后,电影《逃离德黑兰》问鼎201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艺术的表现手法,紧张刺激的情节,演员的出色表演,自然是这部电影勇夺“小金人”的原因,但“政治”永远不会在奥斯卡奖评选中缺席。材料表明 ①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 ②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借助文化产品可以达到政治目的 ④人们的政治生活取决于文化生活 A.①② B.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
|
| 3. 难度:中等 | |
|
某著名大学校长认为,一所大学所能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这是因为 A.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B.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
| 4. 难度:中等 | |
|
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基础。各地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纷纷提出“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等宣传口号。这一口号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A.文化对城市发展起决定作用 B.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C.文化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D.人的文化素养要在环境中培养
|
|
| 5. 难度:中等 | |
|
按照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和地区每百户居民汽车拥有量达到20辆以上时,就进入汽车社会。我国已进入汽车社会行列。“行人第一,脚踏车第二,汽车最后”,这一发达国家普遍遵循的道路原则,值得我们借鉴。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健康的文化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 ④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
| 6. 难度:中等 | |
|
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的标签。这是因为“正能量” ①可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②具有聚集人心、振奋精神的作用 ③能够发挥积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④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
| 7. 难度:中等 | |
|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同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第46个项目。此前,我国为大运河申遗做了积极的准备工作。我国重视大运河申遗工作,是因为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 ①是全世界各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展示 ②是该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对研究该国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同一性具有独特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
| 8. 难度:简单 | |
|
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漫画寓意一致的是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③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④耳濡目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
| 9. 难度:简单 | |
|
“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美国一所孔子学院的老师给美国小孩讲“孔融让梨”,孩子们不接受这个观点,并反驳说小孩不应该吃小的,他也不应该垄断大的,应该把大的用刀切开,跟他哥哥一直平分,这才叫公平。这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差异是不可逾越的 B.不同民族间文化缺乏共性和普遍规律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
| 10. 难度:简单 | |
|
一些外国观众从韩国的电视剧中了解到了普通韩国人的日常生活状况,看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这体现了大众传媒 ①具有文化传递和共享的功能 ②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③是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④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正确的方向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
| 11. 难度:中等 | |
|
春运,不是迁徙,而是情感的回归;春运的列车无论驶往哪个方向,都是开往回家的路上。在步入现代生活方式的今天,春节民俗依然活跃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间,每年的这个时刻,无论身处何方,都会燃起人们对“家”的渴望。这表明 A.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一成不变 C.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
| 12. 难度:中等 | |
|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每年的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这说明 ①传统习俗成为传统文化形式中“凝固的艺术” ②重阳风俗具有民族特色,维系着国人的生活 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内涵虽历经时代变迁但始终保持稳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
| 13. 难度:简单 | |
|
鼓为我国传统打击乐器,古时被广泛运用于战场及各类节日庆典,以鼓舞士气、烘托气氛。以鼓作为设计元素,既体现出浓郁的中国特色,又给人以参赛运动员勇往直前、武搏盛会、鼓乐喧天热闹非凡之感。从文化创新角度,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A.要给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元素并运用到现实的实践中 B.要改变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C.要加强民族文化的融合 D.完全用传统文化指导当前社会发展
|
|
| 14. 难度:简单 | |
|
依据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的《弟子规》是教导儿童为人处世的规范,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经典。对待《弟子规》的正确态度是 A.按照传统,承袭规范 B.兼收并蓄,为我所用 C.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D.立足经典,发展实践
|
|
| 15. 难度:简单 | |
|
一条高铁,让北京人拥有了海滨,让天津人拥有了故宫和北海;一条高铁,让华山有了河南的烩面,让洛阳有了陕西的羊肉泡馍;一条高铁,让上海有了西湖,让杭州有了黄浦江……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②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③扩展人们的文化空间 ④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16. 难度:简单 | |
|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安排,中央电视台陆续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蹲点采访报道了许多鲜活的新闻,引起了观众的共鸣。这体现了 ①新闻记者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③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造出文化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
| 17. 难度:中等 | |
|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品质 ③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 ④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导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18. 难度:中等 | |
|
时下很多的抗日题材影视作品,对史实的戏说味道过浓,一味追求娱乐效果及商业利益,模糊了观众的正确认知,是对历史和观众的极端不负责任。这启示我们 A.传统文化应该坚持革故鼎新 B.历史题材应坚持原汁原味 C.影视创作要注重经济效益 D.文化创作不应忽视社会效益
|
|
| 19. 难度:中等 | |
|
现代人在键盘上都能“运笔如飞”,但提笔忘字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2013年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在周末黄金时间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人们在充满紧张感的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央视的做法主要是基于汉字 ①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 ②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③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④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20. 难度:中等 | |
|
“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
| 21. 难度:中等 | |
|
2015年4月23日,是世界第20个“世界读书日”。回答下题。 1.阅读是简单的休闲与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社会行为。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倡导“全民阅读”,全民阅读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认同和关注。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倡导全民阅读” ①是传承文明,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②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③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 ④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专家指出,倡导全民阅读,各级财政应该在预算中按比例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建设公共图书馆、社区书屋、农家书屋、学校图书馆、幼儿园图书馆,并保质保量地为这些图书馆、书屋等配备和更新图书,供公民阅读。这是因为 ①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②公益性文化事业由政府主导,政府必须加大财政投入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④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
| 22. 难度:中等 | |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重男轻女”等观念是与我国传统农耕社会相适应的。但在生产力已经很发达的今天。这样的观念在我国一些地方依然根深蒂固。这表明 A.文化不一定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 B.文化具有自身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C.文化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D.文化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
|
| 23. 难度:简单 | |
|
“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类现象表明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C.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D.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
|
| 24. 难度:中等 | |
|
提起端午节,人们就会想起吃粽子、赛龙舟、祭屈原等习俗,其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我国远古的祭龙日。当时,人们把五月视为恶月,希冀以龙的威慑力驱除灾疫邪祟。此后,端午节就以祛除病疫、躲避兵鬼、驱邪禳灾的形式传承。由此可见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习俗有持久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
| 25. 难度:简单 | |
|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 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自信 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满自信 ④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自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
| 26. 难度:简单 | |
|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 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 ①培育伟大民族精神 ②凝聚强大民族力量 ③塑造坚韧民族品格 ④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
| 27. 难度:简单 | |
|
近年来,道德现象高频“出镜”。一方面表现为媒体对道德问题的关注度和民众对道德失范的痛恨度“居高不下”;一方面表现为一批批草根“道德英雄”、无名志愿服务者等“最美”人物纷纷闪亮登场。这说明 ①道德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②人们对高尚道德有强烈的渴求 ③道德滑坡危及人类存亡 ④思想道德建设需大力加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28. 难度:中等 | |
|
“一滴水,尚思源;一粒米,报涌泉”。2013年主流媒体推出系列公益广告,将传统民谣、蔚县剪纸、杨柳青年画等中国元素注入其中,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这些公益广告 ①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合 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 ④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
| 29. 难度:中等 | |
|
《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水、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而来重要角色,它 ①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②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③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
| 30. 难度:中等 | |
|
相对于当下走红的网络写手,传统作家似乎被逼到了文化的沙漠里,他们在恐惧中迎来了寂寞。然而随着被搬上荧屏的《平凡的世界》的再度走红,让传统作家又不得不思考:能否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关键是能否拿出过硬的作品。 从文化创新的角度看,你认为中国作家应该如何努力拿出过硬的作品打动读者?(10分)
|
|
| 31. 难度:中等 | |
|
材料一:随着高速网络的普及,我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经济利益。但与此同时,未成年人犯罪与网络游戏直接相关的超过60%,网络暴力、色情游戏以及淫秽色情网页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材料二:为了给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等九部门决定,在全国深入开展整治互联网和手机传播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 (1)材料一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10分) (2)有人认为:“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对青少年毒害太大了,我们要远离网络,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11分)
|
|
| 32. 难度:中等 | |
|
2000余年前,中国哲人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2014年4月1日,这句哲语,从欧盟总部所在国比利时的欧洲学院播向世界。当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欧洲学院发表演讲,为欧洲之行画上句号。 11天、19615公里、4个国家、90余场公开活动。无论是着改良中式服装,引诗词古文,还是谈欧洲名著,习近平11天欧洲行程,一路下来,文化味贯穿始终,在欧洲的文化之旅引爆了中华文化的世界魅力。 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向世界阐释中华文化的意义。(9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