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四川峨眉二中高二上期期中模拟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汉字,独特的方块字,字小乾坤大。如“信”字,从人从言,意为“人”“言”须诚信,诚信乃为人之本;“仁”字,从人从二,人与人相亲相爱为仁,即仁者爱人;“忠”字,从心,中声,尽心尽力,赤诚无私为忠,这是指对众人、对国家的心态。这体现了( 

A.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B.汉字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C.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动力   

D.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全面深刻阐述,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强调应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 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习近平演讲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有(    )

①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没有文化冲突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2013年阳春三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时,赠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礼物,是一幅由南通沈寿艺术馆特别绣制的国礼《普京总统肖像》,让普京总统惊喜不已。沈绣是清末刺绣吸收西洋油画的光与影、明与暗的绘画理念,革新中国传统刺绣针法和色线用法而独创的一种极具艺术表现力的仿真绣技艺,开创了中国刺绣艺术的一代新风,在刺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艺术地位,被誉为中国刺绣中的“绣中之绣”“国宝中之瑰宝”。材料表明,文化创新的过程是(    )

①改造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②开展文化交流,消除文化差异的过程

③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④坚持“西学为本,中学为用”的文化融合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看,下列典故和成语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   )

①孟母三迁   ②耳濡目染   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④东施效颦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12年实现教育财政性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这表明了党和政府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坚定决心。教育发展需要财政支持说明(    )

A.经济发展需要文化作用的发挥       B.经济发展了文化才能发展

C.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D.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2014年将迎来孔子学院10周岁生日。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是孔子学院的使命。兴办孔子学院(    )

①体现了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

②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国际影响力

③主要目的是学习、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④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促进文化繁荣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心暖经济暖”,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    )

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

C.文化和政治相互交融        D.文化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 这一观点启示我们(    )

①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②对于传统文化,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

③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④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通过书法活动让人们切身感受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创新能力。这体现出(    )

①文化促使人们奋发向上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一定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文化是教育人的活动

④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在2014马年春节档电影市场中,由热播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改编的同名电影无疑是一匹闪亮的黑马。该影片以400万小成本创造了7亿元的票房收入,《爸爸去哪儿》主题曲在网络上广为传唱,节目中的小朋友也成为了网友们追捧的偶像。《爸爸去哪儿》成功的原因是(    )

①该影视作品立足于社会生活,满足市场需求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③充分发挥了大众传媒作为文化传播途径的功能与作用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正确处理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出,我国对于文化遗产不能仅停留于“开发”,更要“活化”,充分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观点(    )

A.否定了文化的经济价值

B.承认了文化多样性是文明进步的动力

C.强调了精神和文化的传承

D.肯定了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文化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决定文化发展方向的因素是(    )

A.思想运动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文化传承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2013 年 10 月 1 日,我国首部旅游法正式实施,其中对“文明旅游”做出了相关约定,要求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必须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这一规定(   

①体现了尊重及维护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②促使旅游者在交流中实现文化认同

③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公民和国家形象

④有利于维持旅游服务业的公益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一些经典名句至今仍家喻户晓,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表明(    )

①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③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都起积极作用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09首唐代不同时期的经典诗词,将被拍成微电影,用15分钟的故事重新解读和建构唐诗精华。用微电影演绎唐诗故事,这意味着(    )

A.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C.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D.新传媒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是新时期的广东精神。某校学生开展了“为广东实践新时代广东精神建言献策”的主题活动,你认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有(    )

①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2013年10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这是该组织在全球城市推行全民阅读颁发的最高奖项。强调阅读的文化意义,是因为(    )

①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目连戏”是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历溪特有的传统文化活动。近年来,“目连戏”把传统民俗与现代城市流行元素相结合,把传统文化体验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赋予了“目连戏”新的时代内涵。这表明(    )

①文化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文化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远老去。”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品质

③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

④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导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语无味。”这反映了(   )

①优秀文化能够给人思想启迪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要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必须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共同点在于(    )

A.前者拒绝创新,后者拒绝交流   

B.前者拒绝交流,后者拒绝创新   

C.尊重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但不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2.“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错误,是因为(   

A.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C.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过程 

D.任何文化创新,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2012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经过近三个月的寻访和事迹展播,引发了强烈反响,引导更多的人关心和关注农村教育,支持和帮助农村教师。这表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③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优秀文化能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为实现中国梦应当(    )

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倡导和践行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

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D.改造腐朽文化取缔落后文化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坚持十四年,以家庭的力量撑起爱心小院的农家妇女高淑珍获得《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荣誉。从给一个孩子当妈,到给100多个孩子当妈,从给健康孩子当妈,到给残疾孩子当妈,高淑珍用实际行动使“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    )

①中华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着深刻影响

②中华传统道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③中华传统美德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中华传统美德仍显现于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以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也成为网络热点话题。这档节目火爆荧屏说明(    )

A.汉字对于展现人类的精神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B.汉字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C.传统文化是一笔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财富

D.对于提高汉字书写水平,传承和传播汉语文化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费孝通晚年提出“文化自觉”论。他说,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的共处原则。下列对“文化自觉”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基础    

②主要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作用   

③可以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④包括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和学习他人文化的长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70多年过去了,那场伟大远征的亲历者,正带着他们的红色记忆一个个离去。但他们所创造的伟大精神,早已融进中华民族的血液。从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三峡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这表明(  

①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③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④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一位中国知名作家曾说:“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这体现的道理是(    )

A.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是文化创作的根本途径

B.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我为主

C.植根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D.继承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主要任务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2014年4月5日,在清明节这天某市在中小学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祭奠英烈主题活动。中学生对待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正确态度是(    )

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政府的事情,与中学生关系不大          

B.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C.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    

D.只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就行

 

二、简答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良好家风建设。

    家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家风代代相沿,陶染后辈,深刻影响家族成员的个性。家风连着民风,影响社会风尚。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的培育和传承。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傅雷的家书家信,都堪称一定时代家风家教的典范。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传承良好家风对于塑造人生的作用。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近年来,河北省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体要求,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改革开放时代,是呼唤创新的时代,河北省以文化创新为主题,狠抓文化发展“五个一”工作,推出了一批体现民族特色、中国气派、河北风韵的文化精品,如河北梆子《女人九香》、《钟馗》在全国巡演,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河北梆子是河北省进行文化创新,创建文化大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为河北地方戏的创新提几点建议。(10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2013年9月7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和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CCTV—7农业频道)联合主办的“金牛奖”优秀农村题材电视剧颁奖晚会在北京举行,正式拉开了第五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的序幕。本届艺术节以“中国梦·农民梦”为主题,最大的亮点是坚守质朴的乡土本色、坚持让农民唱主角,将在10余天的时间里陆续举办优秀农村题材电视剧颁奖晚会、小康电视工程颁奖晚会、魅力新农村颁奖晚会等多项活动。此次艺术节向农民传递美,传递正能量,让农民提高了对“中国梦”的认识,以更高的热情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梦。

    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实现我国的“农民梦”。(12分)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制作技术、天文、数等输入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价值。(8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