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江苏射阳县盘湾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选修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事做人的。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斗,不屈不挠。 以上材料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恩格斯的这个论断阐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和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表明哲学

A.是全部科学的总和             B.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C.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D.都是科学的世界观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是否可以被感知的问题     B.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话反映的是

A.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B.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C.正确的运动观                 D.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观点体现唯物主义思想的是 

A.富贵在天,生死由命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D.气者,理之依也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

C.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

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探测到来自英仙座星系团的神秘X射线信号。虽然仍需进一步探究,但该信号有可能标志着我们发现了暗物质的一种形态。这一事例蕴含的哲理是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具体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哲学的发展

C.暗物质就是哲学上说的物质

D.科学家的价值体现在不断发现新的物质形态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观点看  

①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连续性

②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

③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的观点

④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把事物看成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歌曲《不想长大》中有“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有童话”这句歌词。 但是一个人不会因为自己不想长大就不再长大了,这主要强调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是客观的              D.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两位画家以《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家画了一个湖,湖画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画了一个激流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画出了静的真义。因为他懂得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③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统一的

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我国“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说明 

A.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B.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遵循规律

D.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从“神一”到“神十”,每一次发射都进一步优化,每一次飞行都有所完善改进,每一次空间试验都有新的收获。这说明  

A.实践的发展能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提供新的经验,推动认识向前发展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只能一步一步地认识

C.意识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这是意识自然起作用的结果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必须积极发挥意识的作用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近水知鱼性                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面对半轮太阳,公鸡说“我不叫,太阳就出不来。”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天不变,道亦不变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20世纪30年代,喜旱莲子草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后来迅速蔓延,造成本土植物种类及以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体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这表明

①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③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          ④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 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事物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假如“完美”是100分,那么60分不完美,80分也不完美,但不要因为80分不是100分而否认从60分进步到80分的意义。这启示我们要  

A.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B.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

C.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D.抓住时机,积极促成质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古语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有 

①善与恶相互对立

②善与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成名、灭身各有相应的量变前提

④善、恶的积累必导致相应的质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过“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这一名言蕴含的哲理是

①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运动和静止是对立统一的              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步入大数据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数据的存储问题。有研究表明,用于即时访问的“热数据”,最好用闪存而那些即时性不强,人们又经常使用的“温数据”则应保存在磁盘里用于长期存档的“冷数据”就适合用专用磁带记录。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①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④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弦,引发了人们多方面的思索自我、亲人、友情、健康、蓝天、梦想……都去哪儿了?这些追问,在凸显当今社会环境下一些人迷茫心境的同时,还萌动着人们寻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这表明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特征           ②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           ④社会心理源自人们的生活反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烦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鲁迅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①人们的社会意识反映人们的社会存在状况

②人们的社会意识的差异根源于其社会存在状况的差异

③人们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方向

④人们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有个孩子去池塘摸鱼。他父亲叮嘱摸鱼时不要弄出声,否则,鱼会吓得往水深处跑,就捉不到鱼了。孩子刚开始摸鱼时缩手缩脚,一条也没逮到。后来,他突发奇想,先在池塘中央挖个深水坑,再向池塘四周扔石子,当鱼跑进深坑,竟捉到半桶鱼。这个故事的哲学启示是

A.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B.要正确认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C.要树立革命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D.科学思维方法是我们做事成功的源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