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我们的国家之所以伟大,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昭通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 B.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立中国特色法治体系 C.2014年11月10日,苏州相城荣获“中国曲艺之乡” D.2014 年“双十一”光棍节淘宝总交易额达到创纪录的600多亿元
|
|
| 2. 难度:中等 | |
|
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的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
|
| 3. 难度:中等 | |
|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共同举办了“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从文化角度看,举办这次活动的原因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C.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影响个人成长国家发展 D.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
| 4. 难度:中等 | |
|
2014年沉淀了很多流行语,如:“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有钱就是任性”“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等。这些流行语背后,都有一段令人产生共鸣的故事。这表明 A.文化是对社会生活现象的如实反映 B.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要求 C.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
|
| 5. 难度:中等 | |
|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清朝李静山这首《节令门·端阳》说明 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②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
|
| 6. 难度:中等 | |
|
如下图所示,每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都可以由内而外,从最核心的精神文化做起,直至最表层的物质文化,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抓出成效。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一定的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 ③文化推动企业发展 ④文化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
| 7. 难度:中等 | |
|
中国侠客在中美两国电影中的形象如下图形象设计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B.文化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 C.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和创造力 D.艺术创作受到了意识形态的制约
|
|
| 8. 难度:中等 | |
|
“女汉子”原为外文用语,经过网络、报纸等媒体的传播,现在已成为中国社会的流行语,被广泛使用。这一现象表明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泉和根本动力 ②网络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越突出 ③大众传媒的发展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 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
| 9. 难度:中等 | |
|
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公开课程,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教育最大的革新”,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慕课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 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②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③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④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
| 10. 难度:中等 | |
|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 ①传统习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
| 11. 难度:中等 | |
|
2014年4月18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在观众的一片期待声中拉开帷幕。一贯风格的解说词、熟悉的配乐、如行云流水的旁白与画面、浓浓的人文情怀,都让观众倍感亲切。相比上一季,“乡愁”成为本季着力渲染的主题,对此有观众直呼“触动灵魂”,口水和泪水齐飞。《舌尖上的中国2》足以“触动灵魂,让口水与泪水齐飞”,是因为 ①不同区域的餐饮文化蕴含着共同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③现代传媒有力地促进了中西餐饮文化的传播 ④现代传媒极大地展现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
|
| 12. 难度:中等 | |
|
北京“四合院”、上海“石库门”、广东“围村”、陕西“窑洞”、福建“土楼”等民居都与当地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 A.文化的差异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 B.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C.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
|
|
| 13. 难度:中等 | |
|
当前,“汉字危机”现象不容忽视,由于长期使用电脑,许多人面临着提笔忘字的尴尬。必须高度重视汉字书写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汉字是 ①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的文字之一 ③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 ④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
| 14. 难度:中等 | |
|
眼下网络风行一种称为“火星文”的语言,它杂糅了繁体字、错别字、中文偏旁、符号等,如“囧’,字,可以代表郁闷、悲伤、无奈、无语、很好很强大等等意思。对“火星文”正确的态度是 A.应予以取缔,因为它破坏了语言的规范性,不利于文化交流 B.应大力推广,因为它是在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创新 C.应正确引导,因为它是在特定区域里与特定对象交流时使用的工具 D.应让其自生自灭,因为文化发展具有条件性和时代性
|
|
| 15. 难度:中等 | |
|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中国以法定形式确定纪念日和设立公祭日的重要意义在于 ①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凝聚民族力量,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自强不息 ④为全面改革的伟大实践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
| 16. 难度:中等 | |
|
近年,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公众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②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③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④主流媒体能够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17. 难度:中等 | |
|
1858年6月,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收到青年科学家华莱士关于物种进化的论文,论文观点与达尔文二十多年的研究不谋而合,但当时达尔文还没有公开自己的研究成果。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谦恭和不图私利使达尔文最终战胜了自我,他建议编辑部公开发表华莱士的论文,而华莱士则提议将这一理论称为“达尔文进化论”。这段佳话表明 A.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表现 B.科学文化修养越高则思想道德修养越高 C.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基础 D.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能够统一
|
|
| 18. 难度:中等 | |
|
“亲,外面好冷,请随手关门”这是我校一教室门口贴出的小标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回答下列小题。 1.上述材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 B.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C.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人们对网络语言的接受是消极被动的 2.网络语言成为人们的交际工具,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
|
| 19. 难度:中等 | |
|
近年,山东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地区都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我省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基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及各种文化活动 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③当前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④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
| 20. 难度:中等 | |
|
2014年10月24日,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准确的入轨,发射圆满成功。从“神州”飞船到“嫦娥”探月,再到“天宫”空间站。中国航天工程的命名融汇了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中国航天工程的命名体现了 A.中华文化善于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要全面继承我国传统文化 D.文化的东西可以直接转化现实
|
|
| 21. 难度:中等 | |
|
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就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种自信于 ①中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③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 ④中华文化具有其他文化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
|
| 22. 难度:中等 | |
|
“一滴水,尚思;一粒米,报涌泉。”我国主流媒体推出系列公益广告,将传统民谣、蔚县剪纸、杨柳青年画等中国元素注入其中,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这些公益广告 ①体现了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 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 ④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
| 23. 难度:中等 | |
|
2014年9月30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之际,中国迎首个“烈士纪念日”,深切缅怀近代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为了国家繁荣富强而英勇献身的英雄先烈们。回答下列小题。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信仰的力量无坚不入,精神的磁场无远弗届,纪念日是一种唤醒,更是一种建构。国家以立法形式确立了“烈士纪念日”并开展纪念活动,主要目的在于 A.培养公民的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B.发挥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C.构建先进的公共文化,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D.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培育文明风尚
|
|
| 24. 难度:中等 | |
|
英雄先烈们带着他们的红色记忆离去,但是他们所创造的伟大精神,早已融进中华民族的血液。从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三峡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这表明 ①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火炬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④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
| 25. 难度:中等 | |
|
当前的一些书籍、网站、微博、网络大V抹黑、诋毁我们的先烈,妄图在青少年心中造成思想混乱,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文化建设应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
| 26. 难度:中等 | |
|
每年央视的春晚都为我们奉献一处精彩的文艺大餐,但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对每年的春晚评价也有所不同。这表明 ①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②要博采众长,生产适合所有人需要的文化产品 ③大众需要的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④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
| 27. 难度:中等 | |
|
新时期,我们要以文化担当托起中国梦,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我们 A.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汲取和借鉴世界各民族的一切文化 C.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改造腐朽文化
|
|
| 28. 难度:中等 | |
|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 A.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C.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D.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
|
| 29. 难度:中等 | |
|
有哲学家辩言,对于一块白色而坚硬的石头,人们可以看得到“白”,但看不到“坚”;可以摸得到“坚”,但摸不到“白”。“白”不一定是石头的“白”,“坚”也不一定是石头的“坚”。故“白”与“坚”都是可以独立于所有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的。这一观点是 ①唯物主义 ②唯心主义 ③形而上学的观点 ④辩证的观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
| 30. 难度:中等 | |
|
2014年央视春晚小品《扶不扶》中的经典台词“人倒了还可以扶起,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了”引发了人们的共鸣。老人摔倒在路上,你扶不扶?在这一问题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的背后,折射出当今社会上一些人的价值迷失和道德失范。 为实现道德崛起,某地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中小学校举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等活动,在全市集中组织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并通过电视台播放道德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等,倡导了文明新风,提升了社会道德水平。 (1)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8分) (2)联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6分)
|
|
| 31. 难度:中等 | |
|
2014年5月16日,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道德的传承”——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山东威海举行,极大地推动了我省思想道德建设。我省各级高度重视,让推荐评议身边好人的过程真正成为了传播精神文明、引领道德风尚的过程,成为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平台,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联系材料,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说明我省积极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的依据。(6分)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开展上述活动对青年学生的道德启示。 (6分)
|
|
| 32. 难度:中等 | |
|
材料一:2013年12月18日,“中国网事·感动山东”十大网络人物评选结果揭晓,此次评选活动旨在通过评选网络正面典型,更好地宣传山东的先进典型人物,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美丽山东”建设和“四德工程”深入开展。 (1)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举办,“中国网事·感动山东”十大网络人物评选活动的意义。(8分) 材料二:当前,在我国的文化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文化创作缺乏核心理论指导,文化信仰有所缺失;山寨乃至照抄照搬外国文化,不顾中国社会现实;学术民主、文艺民主氛围差,缺失活力和自信等等。 (2)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解决上述材料中的问题。(6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