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四川德阳五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在下列形式中不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的是

理想       道德      科学技术     信仰       语言      理论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         D.③⑤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是加拿大作家爱莉丝·门罗。门罗作品中的很多故事都聚焦于加拿大普通小镇的生活经验,多以女性为中心,探索普通女性复杂的心理与情感世界,在冷静、精致的叙事中,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这说明

A.文化由人创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丰富的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根本动力

C.民间文化元素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D.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产物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烟台市牵手中国社科院共同建设烟台生态文明示范区,计划于2012年到2015年,重点培植一批生态文明示范村,着力打造以生态农业区、生态涵养区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示范基地,这将使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得到进一步加强。这表明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决定经济发展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变形金刚4》是全球首部采用4KIMAX3D 高清摄影机拍摄的电影,其高清摄影占全片60% 的画面。好莱坞非常重视全球第二大票仓的中国,取景地点融入了中国元素,包括重庆武隆、香港,李冰冰等中国演员也参与演出。这说明

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                    文化对经济有重大促进作用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播出后,受到了观众和业界的高度评价,不仅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也进一步激发了全国人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这说明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大众喜欢的文化起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大众喜欢的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这形象地说明

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历久弥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书信里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伟大的作家维克多•雨果把创作的小说寄给了出版商,过了一段时间未见回复,就去信询问。他只在信上写了一个问号,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出版商的复信一个惊叹号。不久,雨果的作品出版了,它就是巨著《悲惨世界》。雨果和出版商间奇妙的书信主要体现了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了文化的物质载体

作为文化的标点符号也会凝聚成精神力量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流方式和思维方式

优秀文化可以启迪智慧,丰富精神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某校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内设有古今中外名人苑、论语书卷夫子园、名言警句文化长廊……最让人难忘的是道路的命名:爱生路、尊师路、弘德路、孝母路……若以此为素材写一篇宣传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关键词是

A.深远持久发扬传统立足实践                  B.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文化融合

C.潜移默化熏陶情操道德修养                   D.博大精深色彩斑斓文化竞争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2014年8月16日,第二届南京夏季青奥会正式开幕。借助互联网技术青奥圣火先后在204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实体和网络虚拟传递,让无数人圆了成为“火炬手”的梦,也让青奥会的理念得到更多的认同。这说明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C.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

D.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宋锦历史悠久,有中国“锦绣之冠”之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APEC领导人把宋锦这一“非物质遗产”穿在身上,是宋锦历史的第一次。由此引发苏州“宋锦热”,订单纷至沓来。这体现了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假如你是赴美留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该

A.坚守自己的行为习惯,拒绝西方文

B.融合中美双方的文化差异,以我为主

C.遵守美国的当地习俗,接受西方价值观

D.尊重中美双方的文化差异,乡随俗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广场大妈”在公共场所或小区跳集体舞,是当今中国城市里的一个文化娱乐现象。美国华人集中的地方,也有广场大妈。从中国来的新移民,很自然把这种结合娱乐、社交和运动为一体的“广场舞”,介绍到美国来。他们的活动地方,大多在公园里。2014 年7月7日纽约的广场大妈一早到公园播放歌曲,跳健身舞,遭到公园附近居民投诉,后被美国警察铐走。广场大妈:在美国和中国的不同命运说明

应了解对方民族的行为规范,以便真正做到入乡随俗

既要认同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又要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

要积极接纳对方的优秀文化,摒弃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优越感,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尊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公开课程,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慕课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

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2014年12月24日晚,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禁止学生过平安夜,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在校园内挂出了“抵御西方文化扩张”、“坚决维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宣传标语。假如开展一次以“学校(不)应该支持过洋节”为辩题的辩论赛,作为正方辩手,你认为下列观点可以采用的是

文化具有多样性,过洋节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文化趋同化,对传统节日与洋节应同样对待

过洋节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借鉴与融合

重视我们的民族节日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是人才培养的枢纽环节,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招生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完善,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下列对教育的文化力量认识正确的是

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功能

教育是年轻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2014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我们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  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文化遗产不能仅停留于开发,更要活化,充分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观点

A.不承认文化的经济价值

B.承认了文化多样性是文明进步的动力

C.强调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D.强调了对文化继承的新要求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镌刻着中华民族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不朽记忆。这里是华夏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出发站,也是沿途各国多元文化的交汇交融之地。各国文化的交融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文化的繁荣,是因为

各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各国文化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在长期的交流中各国文化达到了相互融合

各国文化都源远流长,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2014年6月23日上午,规模盛大的闽台民俗阵头踩街活动拉开了2014年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的序幕。举办郑成功文化节的文化意义在于

促进两岸的文化交流

文化创新应博采众长,为我所有

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中国古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文化的角度对其意义加以描述,你认为表述最准确的一组关键词是

A.大众文化文化创新文化丰富性文化创新与发展

B.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民族性文化批判与继承

C.先进文化文化发展文化多元性文化传播与开发

D.历史文化文明演进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与保护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本。古人把它看作是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强调晚辈对长辈的绝对顺从;现代我们提倡的“孝”,则是晚辈在平等基础上对长辈的孝敬、关爱和陪伴。这说明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时而变

文化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面对风景各异、特色鲜明的景区摆着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的尴尬,北京故宫寻找新思路,“脑洞大开”,不仅让雍容华贵的朝珠与现代的电子耳机实现了合体,还推出了“朕就是这样汉子”的折扇、顶戴花翎官帽防晒伞等文化创意产品。这一做法

实现了文化与经济有机结合                       丰富了文化继承的传统内容

创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                       否定了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

传统习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

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接地气”的作品耐看,就是因为这些作品的创作者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这一论断旨在强调

文化作品要有面向群众扎根生活的风格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和重要源泉

文化创作者要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必须创造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文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唐代诗词108部系列微电影》用讲故事的方式重新解读、建构唐诗精华和精神本质,更适应了当今人们的欣赏和观影需求。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这意味着

A.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

B.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

D.新传媒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8分)2014年8月,教育部发布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加入了控制上网时间、低碳环保生活等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热心志愿服务、远离毒品、践行垃圾分类等内容也在守则中亮相。还有,勇于发表见解体现出了基础教育对个性培养的关注,而红灯停绿灯行、不抄袭不作弊等表述,更加具体详细,为中小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的作用。(8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16分)丝绸之路既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之路,也是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融之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蕴含中华文化的五彩丝绸、瓷器和包含西方智慧的乐舞络绎于途,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交通条件的改善,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腾飞,一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崛起,这条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新桥梁促进了沿线各国的贸易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材料二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这条由骆驼脚掌踏出的“丝绸之路”,曾经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做出过重要贡献。在此之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就提出要共同建设30亿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以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倡议,为这条古老的商道注入新的升级活力,并引领欧亚大陆经济合作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作用。(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丝绸之路成功申遗的重要意义。(10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16分)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对我国当今社会仍产生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全球孔子学院大会于2014年9月27日举办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结晶。2500多年,儒家思想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上影响了一代代中华儿女,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注重节气、道德、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感的文化传统。

材料二“我国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有“夙夜在公”(意思是从早到晚,勤于公务)的道德理念。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天下为公”的思想。对于这些思想,中国共产党又赋予其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内容,践行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4分)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材料二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哪些基本观点?(12分)

 

三、简答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10分)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创作是文艺工作者的中心任务。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一部好的作品应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要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用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

结合材料,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讲话精神”对文艺创作者的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