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2015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2月5日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后(降准),3月1日又下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降息)。下图中D1、D2为融资需求。不考虑其他因素,能正确反映降准、降息对融资需求影响的分别是
A.①和④ B.④和① C.①和③ D.③和②
|
|
| 2. 难度:中等 | |
|
“聚土地”是农民将闲置土地流转至电子商务公司名下,电商公司将土地交予当地合作社生产管理,消费者网上认购土地使用权,并获得实际农作物产出,而参与项目生产环节的农民则获得土地租金和工资。“聚土地”项目 ①依托互联网络,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 ②完善分配制度,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 ③完善分配制度,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④创新土地流转,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3. 难度:中等 | |
|
为了支持“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亚洲地区的互联互通,中国使用一部分外汇储备资金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该项战略有利于 ①打破区域界限,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②盘活外汇储备,规避美元贬值风险 ③提升开放水平,创新对外投资方式 ④扩大消费需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
| 4. 难度:简单 | |
|
您的家乡有什么可爱之处?你对家乡有什么建议和期待?未来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为庆祝建国65周年,某网站《地方领导留言板》栏目推出了“百字情书寄语家乡”活动。这一活动 ①有利于政府决策能更好地反映民意 ②有利于调动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③提供了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制度保障 ④提供了公民行使决策权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5. 难度:中等 | |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拉美三国行中谈到,中拉之间不仅要“各美其美”,而且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这说明中国 ①主张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②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③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主导力量 ④尊重别国人民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
| 6. 难度:中等 | |
|
“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六尺巷”位于安徽桐城。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邻居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这启示我们的党员干部要 ①审慎用权,接受监督 ②正心修身,为政以德 ③律己从严,克己清廉 ④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六尺巷”的典故反映了 ①从点滴小事中可以透视人的精神世界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稳定性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
| 7. 难度:简单 | |
|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下列关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条件表述正确的是 ①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们进行文化创造提供了实践基础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我们进行文化创造提供了宝贵资源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我们进行文化创造提供了坚定信念 ④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为我们进行文化创造提供了思想基础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
|
| 8. 难度:中等 | |
|
几位教授利用“石头剪刀布”这一家喻户晓而又在博弈论中处于元博弈模型的框架进行研究,这项研究是对人们玩“石头剪刀布”方法的第一次大规模测量,测量提示了隐藏的行为模式,聪明的人可以利用这个模式来提高自己的胜算。这表明 ①人能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②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
| 9. 难度:中等 | |
|
美、澳两国科研人员在实验中成功地将煮熟的鸡蛋变回生鸡蛋。该技术将减少癌症治疗费用,工业奶酪制造者、农民也将因此获取更高利润。这体现了 ①科技进步实现了事物的辨证否定 ②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人的活动的烙印 ③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实践水平决定了自在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
| 10. 难度:中等 | |
|
下面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调查研究 B.着眼于事物整体,选择最佳方案 C.要果断抓住时机,促进事物质变 D.坚持矛盾的观点,全面认识事物
|
|
| 11. 难度:压轴 | |
|
(28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发扬契约精神发展市场经济】 有学者研究发现,徽州所保存的历史史书,有60%-70%是契约文书,这说明当地传统非常重视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商品买卖讲的是诚信,诚信依靠契约、规则维持,这是徽州成为商业名镇的基础。 (1)结合材料,从企业和劳动者的角度,分析说明当前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的重要性。(8分) 【加强普法宣传建设法治文化】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1986年,全国普法工作开始,每五年一个周期。2015年是“六五”普法活动的最后一个年头,十八届四中全会结束后,全国各地更是掀起了普法宣传活动的热潮。 (2)为扩大普法阵地和影响力,请你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并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指出其理论依据。(12分) 【提高立法质量完善法律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3)请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说明上述立法要求的合理性。(8分)
|
|
| 12. 难度:中等 | |
|
(28分)2014年,党和国家总揽全局、科学统筹,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某校高三年级政治学习小组以“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为题开展探究活动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 材料一:新常态新亮点 盘点2014年社会经济领域的新动向,“新常态”是最热门的关键词。“新常态”是在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作出的新概括。从动力层面看,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分析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经济生活依据。(8分) 材料二:新常态新阶段 科学认识新常态,经济进入新常态,是客观经济规律作用的体现。辩证看待新常态。新常态面临多种挑战,更蕴含多种机遇,机遇大于挑战。积极适应新常态。一是冷静理性,顺势而为。二是开拓创新,尽力而为。要创新宏调控思路和方式,将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以改革开路,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把该给的政策给足,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 (2)分析材料二中蕴含的唯物辩证法方法论道理;并根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政府如何适应新常态新阶段?(20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