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中国国家工商总局官网显示,截至2015年2月底,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2.57亿人,比2014年底增长2.81%。这说明 A.我国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B.各种经济成分公开公平公正地参与市场竞争 C.个体私营经济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主力军 D.非公有制经济在扩大就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表是2014年我国各类收入增长情况。由此可以断定
①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会上升 ②财政收入会因此而减少 ③城镇居民收入低于农村居民收入 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缩小趋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
| 3. 难度:中等 | |
|
针对持续冷清的房地产市场形势,2015年3月30日央行将购买二套房的首付比例由不低于50%调整为不低于40%,同日财政部也放宽了转卖二套房营业税免征期限。这些措施 ①是政府坚持科学决策的表现 ②是政府坚持科学执政的表现 ③主要履行了宏观调控的职能 ④主要履行了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
| 4. 难度:中等 | |
|
“即使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能够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淋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这段话后来被浓缩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权力)不能进”。这凸显了 ①国家应该保护公民的所有权利 ②权力的行使应该受到制约 ③公民有权阻止权力的行使 ④权力的行使以尊重合法权利为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
| 5. 难度:中等 | |
|
2015年3月17日,法国、德国、意大利联合向我国提交了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确认函,申请加入亚投行。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加入亚投行符合申请国的国家利益 ②共同利益使中国与申请国携手合作 ③中国与申请国外交政策相同 ④谋求经济发展受到各国关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
| 6. 难度:简单 | |
|
习近平善于运用古代典籍名句来阐释现代社会现象或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这说明 A.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促进作用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仍可以发挥作用 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
|
| 7. 难度:中等 | |
|
根据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各大电视台热播。虽然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于这部作品的了解途径、理解角度存在差异,但都对作品中所展示出来的平凡人的不平凡奋斗和拼搏是理解和接受的。这表明 ①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 ③中华民族拥有自强不息的内在气质 ④大众文化是我们应该提倡的文化形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
| 8. 难度:中等 | |
|
清朝初期,很多人对西学还是很感兴趣的,也学了不少,但只是一种猎奇和雅兴,并没有让这些知识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什么作用,这是明末清初我国科技开始落伍的重要原因。这启示我们 A.认识不能脱离实践,科学技术必须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B.矛盾具有普遍性,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 C.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D.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科技的作用
|
|
| 9. 难度:中等 | |
|
随着简政放权的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正在掀起。这说明 ①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上层建筑为先进经济基础服务时,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得到进一步弘扬 ④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方式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
|
| 10. 难度:中等 | |
|
2015年3月26日晚,崔永元在复旦大学发表“班门弄斧转基因”演讲时与卢大儒发生口舌之争。很多涉及伦理问题的科学技术,都会引来科学家与公众的冲突。当科学撞上伦理,我们的正确做法是 ①自觉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想问题 ②自觉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③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 ④发挥价值观的促进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
| 11. 难度:中等 | |
|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2010年- 2014年前三季度的部分经济数据
注:我国城乡收入比:2010年为3.23:1,201 1年为3.13:l,201 2年为3.10:1,201 3年为3.03:1,2014年前三季度为2.59:1。 材料二: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企业如何适应新的消费需求为经济发展作贡献。(1 2分)
|
|
| 12. 难度:压轴 | |
|
(32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全国人民所高度关注。 材料一:聚焦“党的领导” 《决定》提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材料二:热议“法治理论创新”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材料三:实践“法治精神” 为落实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关于开展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的精神,某校团委、学生会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系列活动:“12.4”国家宪法日全体学生早读课诵读宪法;出一期“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主题班刊;听一场法制报告会;召开学习宪法座谈会;到社区发放法制宣传读物,向市民进行法制宣传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16分) (2)结合材料二,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谈谈你对上述依法治国要求的理解。(8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开展上述系列活动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8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