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朱熹小时候就问父亲“天上有何物”;陆九渊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并为此而废寝忘食;波普尔八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大思想家,应该说这跟他们从小善于思考很有关系。这些事例说明( ) ①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好奇和对自然万物的惊讶 ②反思性是哲学的重要特征 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④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提出质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
| 2. 难度:中等 | |
|
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深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以上材料说明( )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
|
| 3. 难度:中等 | |
|
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理与气、知与行、心与物等关系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了(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
|
| 4. 难度:简单 | |
|
某位学者问一位农民工:“你是做什么的?追求什么?”农民工答道:“打工,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学者回答:“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学者的观点( ) A.是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分歧的正确理解 B.是一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C.把追求精神满足或者物质满足作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D.把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作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
|
| 5. 难度:中等 | |
|
清朝戊戌政变后,光绪被软禁在瀛台,成为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他非常厌恶袁世凯,“日书其姓名,粉碎之”,又常“画成一龟,于背上填写项城(袁世凯)姓名,粘之壁间,以小竹弓向之射击,既复取下剪碎之,令片片作蝴蝶飞……几以此为常课”。光绪的这种思维,从哲学意义上讲,应属于( )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典型的唯心主义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从属于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
|
|
| 6. 难度:中等 | |
|
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 B、启蒙运动使欧洲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D、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社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
|
| 7. 难度:中等 | |
|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 C.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
|
| 8. 难度:中等 | |
|
有人说:“纸箱是物质,被火烧后变成灰;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这说明物质是可以改变的。”这句话的片面性在于( ) A.看到了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可以改变的 B.承认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联系 C.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 D.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
|
| 9. 难度:中等 | |
|
下列说法蕴涵的哲理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 A、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D、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
|
|
| 10. 难度:简单 | |
|
《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 A.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C.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
|
| 11. 难度:简单 | |
|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 ①观念的东西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②一切观念都是对现实的模仿 ③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④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
|
| 12. 难度:简单 | |
|
心理学家建议,人们如果想摆脱某些思绪,最好回忆一件久远的事情;想停止某些想法,最好的办法是想想其他事情,尤其是发生在许久之前,或者文化差异大、空间距离远的事。这进一步佐证了( ) A.认识基于对过去的回忆 B.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C.认识基于对过去的忘却 D.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
|
| 13. 难度:简单 | |
|
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主要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
|
|
| 14. 难度:简单 | |
|
18世纪,俄国学者罗蒙诺索夫有一次与贵族舒瓦洛夫伯爵发生争论,舒瓦洛夫理屈词穷时,企图利用权势把罗蒙诺索夫压下去,他蛮横地说:“我要把你开除出科学院!”罗蒙诺索夫却坦然答道:“请原谅,无论怎样,你也决不能把科学从我身上开除出去!”这个事例说明( ) A.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对同一个事物只能有一种正确认识 C.真理的客观性是不容争论的 D.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
|
| 15. 难度:简单 | |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是指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上述材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B.任何两个客观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
|
| 16. 难度:简单 | |
|
在竞争激烈的美国男子篮球职业比赛中,各球队无不在队员出场顺序和阵形上费尽心机,以求排出最佳阵容,使队员的优势得以最大化发挥,最终战胜对手。这表明( ) ①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要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③应该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 ④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
| 17. 难度:中等 | |
|
可视电话融会了电话和电视技术,兼有视、听、讲功能,曾一度被誉为人类通信史上的里程碑。然而,随着大哥大和电脑网络的出现,可视电话的功能已趋于落后,因而发展的前景越来越暗淡。从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了( ) A.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事物总是很快地由新变旧 B.新事物必然优越于旧事物 C.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D.新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
|
|
| 18. 难度:简单 | |
|
孩子的一句“我爱你”,妈妈哭了,爸爸笑了。这里的“哭”与“笑”表明( )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③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
| 19. 难度:中等 | |
|
黑格尔说:“自己是对方的对方”,与这句话包含相同哲理的是( ) B.拥抱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明明靠得那么近,却远得看不见彼此的脸
|
|
| 20. 难度:中等 | |
|
宋代苏洵《权书》写道:“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如今这句话从哲学上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②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有条件的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
| 21. 难度:中等 | |
|
唐诗多半是一本正经地抒情言志,宋词主要是含蓄婉转地言愁写悲,元人散曲则大都是活泼俏皮地写心达意。武汉大学的王兆鹏教授谈唐宋元人写诗词曲的区别: “唐人经常是板着面孔写诗,一本正经地赋诗言志;宋人常常是哭丧着脸写词,词中时常充满了泪水;元人写散曲常常是面带微笑,时露幽默。” 王兆鹏教授的说法主要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A.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人的意识基本上都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
|
| 22. 难度:中等 | |
|
《格言联璧》写道:救已败之事者,如驭临崖之马,休轻加一鞭;图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莫稍停一棹。(挽救失败的事,就好像驾驭悬崖边的马,不能轻拍一鞭。对于即将成功的事,就好像拉船上沙滩,不能稍停一桨。)这副对联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要谨慎关注量变的趋势 ②做什么事都必须始终坚持适度原则 ③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
| 23. 难度:简单 | |
|
美国布什政府的商务部长卡罗斯·古铁雷斯说:一个人的命运,并不一定只取决于某一次大的行动,我认为更多的时候取决于它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事。他的总结用中文可表达为:日行一善。卡罗斯·古铁雷斯的话从哲学方法论方面主要启示我们( ) A、要注重量的积累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质的飞跃
|
|
| 24. 难度:中等 | |
|
我国的煤炭高瓦斯矿井多,瓦斯爆炸给我国煤炭行业和矿工生命造成了重大损失;但瓦斯的另一个名字叫煤层气,它又是一种清洁能源。依靠科技进步,开发煤层气,既可缓解能源紧张,又有利于煤矿安全,还可保护环境,可谓一举三得。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B.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C.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规律办事,充分考虑客观条件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的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
|
| 25. 难度:中等 | |
|
下列看法中,符合辩证法的有( ) A.和谐就是善和美 B.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D.在纯粹的光明中,就象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
|
| 26. 难度:中等 | |
|
阅读材料,请按要求回答提问: 材料一:广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些好的广告语可以让我们细细品味其中的奥秘,如中国移动“让沟通无处不在”,联想电脑的“人类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而有些广告词,却值得我们推敲,如央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红金龙(香烟)“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材料二: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每个公民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都应当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贡献。 (1)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一中这些值得推敲的广告语的看法(10分) (2)结合材料二,请阐述建设节约型社会,为什么要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10分)
|
|
| 27. 难度:中等 | |
|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准确预报地震,防患于未然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公元132年,中国的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是世界上最早观测地震方位的仪器。到现代,全球地震台网逐渐建立,许多国家也有自己的监控台网,人类观测预报地震才有了重要进展。但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世界难题。 请运用有关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原因是什么?(10分) (2)推动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因素是什么?它具有什么特点?(8分)
|
|
| 28. 难度:中等 | |
|
某厂是一个国有企业,由于产品、管理、沉重的社会负担等原因,企业出现严重亏损。新班子上任后,他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一方面进行市场调研,调整产品的结构,加速新产品的开发;另一方面狠抓营销,实施名牌战略,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该厂利税连续多年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在此基础上,他们开始了资本运营,在全国各地投资办厂,逐渐形成了一个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 请问:该厂是怎样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12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