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山西大同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海峡两岸两会领导人启动了双方中断九年多的商谈

②晨练、下棋、唱歌、扭秧歌等社区活动

③庐山瀑布自然景观

④书法协会、美术协会、读书俱乐部等社团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古希腊哲学家说“人是驯化或开明的动物”,“人是政治生物”,“人是最能够获得最丰富多彩技艺的动物”后来有人说“人是文化的动物”,“人就是动物加文化”再后来又有人提出“人不是附加在动物基础上,人一开始就是从文化基础上产生的,并且是完整的”,“人的本质是文化”。上述材料说明(   )

A.文化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      B.文化和人没有本质的区别

C.先有文化,后有人的产生      D.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这个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游牧文明全然不同。后两者强调冒险、进取,前者强调防守、和平。这主要表明(   )

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B.经济是基础,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

C.不同的文化引导各民族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

D.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反作用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从1997年《哈利波特》首部作品诞生至今,其在全球的图书、电影、主题公园等各种开发价值已超过300亿美元。这主要启示我们(   )

A.夯实经济基础,壮大文化产业       B.增强文化实力,提升综合国力

C.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       D.防止文化渗透,反对霸权主义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北宋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词中描绘的情景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生活状态。这表明(   )

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深远持久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儒家强调人有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性,这是中国人信奉的主流人性论。不仅中国人如此外国人也如此。美国人也仍然信奉仁、义、礼、智、信,英国人也绝不可能反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企业文化最自由的谷歌公司也有董事长、总经理这样的君公司内部的运作也必然依循孔子讨论的君臣伦理,“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主要说明(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

④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上个世纪的“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活动中,知识青年充当了“二元社会”里沟通城乡关系的桥梁。他们输送给农村的不光是劳动力。他们身上的知识元素通过代课教师、赤脚医生、技术员、广播员等身份在农村得到广泛的传播。他们带去的牙刷、运动衫、半导体收音机代表的城市文明,对农村传统的生活习俗、思想观念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主要表明(   )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交流

④文化具有同一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生产力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莫言自称是讲故事的人,他讲的故事中国思考的特征。莫言因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蕴涵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

①世界文化要靠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去丰富发展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中华文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学中独领风骚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2013年,在秦始皇陵发掘出土的新类制的陶俑通体涂有彩绘,上身的彩绘保存较好。通过观察彩绘,可以看出彩绘涂刷的方向与纹路,考古人员能从这批秦代陶俑新的类制中揭示秦代丰富多彩的杂技艺术及神秘的宫廷娱乐文化。该考古发现佐证了(   )

A.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本质

B.精神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D.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读书能使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当内心浮躁时,拿出一本冰心的散文集,你会觉得原来自己可以如此平静当内心彷徨时,拿出一本鲁迅的杂文选,你会觉得整个人都属于正义,内心充满坚定。这表明(   )

①人创造了文化,也在享用文化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③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戏曲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表明(   )

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木动力

D.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手段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新时期广东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孕育在广东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色,是新时期广东人民开创新事业的重要精神动力。这表明(   )

①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体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②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

④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丰富与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古代孝有“卖身葬父”“弃官寻母”等之说,现在,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新版“24孝”不仅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等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观念,突出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由材料我们可以感受到(   )

①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②践行孝道的方式要顺应时代的变迁

③传统文化是现代文明发展的源泉

孝道作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咖啡、可可之一。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

A.博大精深         B.源远流长        C.包容性        D.区域性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智能”、“海量”成为新型手机的共同特点,一部手机几乎可以融合各种形式信息的交流,对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体现了(   )

A.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B.信息技术使全球范围的联系日益密切

C.网络技术使传媒真正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D.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火文化经历了数千年,其中钻木取火这项古老的文明在中原大地已经不复存在,但在海南岛的黎族地区却保留至今。黎族的钻木取火是古代各类人工取火术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现在已经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表明(   )

①钻木取火是黎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文化遗产对于展示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作为中外交流的港湾,香港人创造了一大批中英混用词汇,“hold住”就是其中一个。“hold住”是指面对各种状况都要控制把持住,坚持,要充满自信,从容应对。该词语2008年就开始出现,2011年随一档节目而爆红网络,成为新的流行词汇。以上材料体现了(   )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③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汉代董仲舒把道学、法学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又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北宋时,儒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可见(   )

A.中华文化是由儒佛道等思想融合而成

B.中华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C.各种思想都能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

D.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台湾作家龙应台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下列事例能印证这句话的是(   )

A.圣诞节活动在中国流行            B.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筑网成功

C.国际投洽会在厦门召开            D.海峡两岸同胞共同谒拜妈祖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长期以来,尽管西方消费者通过印有“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而不断地接触中国,但是中国的文化形象在他们眼中始终模糊不清。绝大多数西方人通过媒体感知的中国形象与事实之间的距离可谓天差地别。这启示人们要进行(   )

A.文化创新        B.文化继承与发展

C.文化交流与传播  D.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针对生活和网络中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现象,有关专家指出,汉字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滋养我们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液,汉字不能沦为“失落的文明”。我们之所以要重视汉字,是因为(   )

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汉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④汉字是各民族文化的基本载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自2013年夏天在中央电视台开播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随着节目的进一步展开,汉语热又上一个新高度,它向社会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这说明(   )

①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③大众传媒是当今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④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1月15日,2013中国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在贵阳拉开序幕。通过文博会,不仅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这说明了(   )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举办文博会是繁荣文化的必然要求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促进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④各国家、各民族在文化发展中要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由此可见(   )

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交流削弱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二、探究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近年来全球经济已经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处于复苏阶段我国经济也正在走出低谷。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3479亿元增长21.96%快于同期GDP增速12.7个百分点。有关专家指出经济不太景气时人们往往会在精神文化产品中求宣泄、找信心会催生特殊的文化需求。文化产业的这一特殊性,会使它与经济发展周期不完全重合呈现出一定的反经济周期特性。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文化产业的反经济周期现象并说明文化对经济走出危机所起的作用。12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门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某校高三1班学生以“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同学们在探究中发现,要共建生态文明,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公民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

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12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近期,新型城镇化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城镇化已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新型城镇化热潮中,保护乡土建筑、传承地域文化、延续历史脉络,是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与当地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即使不能保留更多原汁原味的群落,也要尽量把那些符号性的建筑多保留一些,在改造的过程中既要保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城镇现代化建设的整体结构协调一致。

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新型城镇化改造中注重保留传统建筑的做法。12分

 

三、简答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材料一五千年来,无数华夏子孙,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不畏险阻,不计名利,扎扎实实地做着利国利民的好事,旗帜鲜明地维护着民族和国家的尊严。从文天祥到李大钊,到焦裕禄,到雷锋……无数中华儿女,他们胸有浩气,胸怀人民,他们秉承爱国爱民的胸怀和志趣,是民族和国家的脊梁。

材料二天安门广场国庆60周年大联欢,堪称世界之最的方队表演,精彩绝伦。所有动作全靠4000多名官兵移动、蹲立、摇动来呈现,每名官兵要换9种道具和3套衣服,做动作多达上万次。有的人手臂和脸部被道具划伤,膝盖被地面磨破,关节肿痛更是“流行病”,但没有一人叫苦叫累,没有一人降低训练标准。

1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其基本内涵是什么?6分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当前,我们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这种精神?8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