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但当时的诸子百家,群星灿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如《孙子兵法》不仅影响了世界2 500年的智慧与谋略,更使中国人的智慧达到顶峰。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 A.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
|
| 2. 难度:中等 | |
|
“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完成,使我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为各族人民的科学素质、文化素质等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而人民素质的提高又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进一步腾飞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这主要说明( ) A.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B.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 C.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D.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是逐步提高的过程
|
|
| 3. 难度:中等 | |
|
《菜根谭》说“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从文化角度来讲,君子能“近之而不染”是因为( ) A.文化修养是自觉形成的 B.文化影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的 D.文化是实践的产物
|
|
| 4. 难度:中等 | |
|
2015春运时间是2月4日——3月15日,春运,不是迁徙,而是情感的回归;春运的列车无论驶往哪个方向,都是开往回家的路上。在布满现代生活方式的今天,春节民俗依然活跃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间,每年的这个时刻,无论身处何方,都会燃起人们对“家”的渴望。这表明( ) A.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一成不变 C.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主要标志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
| 5. 难度:中等 | |
|
“无论你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只要你身怀才艺,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这则“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内容,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强调了( ) A.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C.文化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D.要加强对文化的管理和引导
|
|
| 6. 难度:中等 | |
|
“长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下列观点蕴涵的文化生活道理与这句话不一致的是( ) A.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C.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D.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
|
| 7. 难度:中等 | |
|
随着农历“羊”年的到,不少商家推出各类产品展现传统生肖“羊”文化,深受百姓喜爱。这说明( ) 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B.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C.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
|
| 8. 难度:中等 | |
|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召开,同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不同于古建筑、古遗址的申遗,是仍在使用的“活态线性文化遗产”,对这类项目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尚属首次。我国积极申请并保护、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是因为( ) ①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大运河是我国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 ③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财富,必须先继承后发展 ④大运河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有利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
|
| 9. 难度:中等 | |
|
走进北京地铁8号线南锣鼓巷站,灰色墙面上的特色人物与场景剪影顿时映入眼帘。在4000多个琉璃单元体中,存放着许多北京老物件儿,用手机扫一扫设置在其中的二维码,就可以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并观看相关视频。这一题为“北京·记忆”的地铁公共艺术作品( ) ①是传承北京历史文化的有效载体 ②是北京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用信息技术促进文化资源的共享 ④使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
| 10. 难度:中等 | |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2014年春节期间,湖南岳阳楼景区游客背诵出《岳阳楼记》可免费领取门票。一时间,景区内书声琅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景区回响。这个创意的意义在于( ) ①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②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③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④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
| 11. 难度:中等 | |
|
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寄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阅读,都能受到它们的熏陶。这说明( ) A.所有文化作品中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B.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C.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D.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
|
| 12. 难度:中等 | |
|
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 ) 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
| 13. 难度:中等 | |
|
一条高铁,让北京人拥有了海滨,让天津人拥有了故宫和北海;一条高铁,让华山有了河南的烩面,让洛阳有了陕西的“羊肉泡馍”;一条高铁,让上海有了西湖,让杭州有了黄浦江……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空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14. 难度:中等 | |
|
城市建筑领域文化生态平衡,是判断城市与建筑是否先进的标准。近年来有些城市以追求“现代化、国际化”名义,对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过多地拆除,造成千城一面的尴尬局面。强调城市建筑领域需要文化生态平衡,是因为( ) ①不同文化艺术风格的建筑,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 ②在城市建筑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重要 ③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有价值的历史建筑是城市建设的工作中心 ④建筑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传承和展现中国传统文化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
| 15. 难度:中等 | |
|
他是爱写诗的文艺青年,他是知名度最高的普通士兵,“雷锋”这个温暖的名字,半个世纪后仍然保持着巨大的魅力。对陌生人的关怀、友善的捐助、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的奉献……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雷锋精神( ) ①历久弥新,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顺应时代,展现了平凡道德实践的经济价值 ③凝聚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④植根群众,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
| 16. 难度:中等 | |
|
近年来,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公众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②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的影响力 ③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④主流媒体能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17. 难度:中等 | |
|
5月27日至6月2日期间,名为“荆楚风•两岸情--2013湖北宝岛文化交流之旅”的大型综合性交流活动将在宝岛台湾举办,湖北省部分省直单位和6个市共同组团入岛,在苗栗、彰化、嘉义、台南、高雄和台北等地举办系列文化、基层交流活动。人们期盼两岸年轻一代携手担负起中华文化继承与创新的重任。下列对文化继承、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三者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C.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 D.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
|
| 18. 难度:中等 | |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表示,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中国和东盟国家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享誉世界的辉煌文明,为中国和东盟国家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提供了重要文化基础。这告诉我们( ) A.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B.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C.中国和东盟文化都是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D.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
|
| 19. 难度:中等 | |
|
潮汕人有“放生积善”习俗,即买一些活的乌龟、鲤鱼、青蛙等野生动物放归大自然。这—习俗于佛教,佛教在潮汕地区长期盛传养成了潮汕人崇尚善举,珍重生灵的精神风貌。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自于( ) A.生活习惯和社会风尚 B.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
|
| 20. 难度:中等 | |
|
“微课”依托新兴媒体,以“短小精悍”的风格,正迅速走人发达城市的学校教学活动“微电影”同样依托微博等新兴媒体,迅速走入公众生活。这说明( ) ①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网络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
| 21. 难度:中等 | |
|
诺贝尔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词为:“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这一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文学、电商、留学等领域引起巨大反响,据估计莫言此次获奖,将带动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留学市场的发展。这说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民族性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唯一途径 ④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
| 22. 难度:中等 | |
|
中国的传统绘画与诗赋、散文、楹联、书法以至篆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形成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传统,成为与西方艺术风格迥异的东方艺术的代表形式之一。这表明( ) A.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 B.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 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D.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
|
| 23. 难度:中等 | |
|
夸美纽斯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步而在道德上没有进步的人,那便不是进步而是退步。”这说明( ) A.科学文化比道德重要 B.加强科学文化与道德修养是无止境的 C.科学文化与道德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D.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道德修养
|
|
| 24. 难度:中等 | |
|
2013年9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犬儒主义与投机主义比道德损坏更可怕》,批《甄嬛传》:以恶抗恶腐蚀社会道德。提出影视创作要学习韩剧《大长今》的宣传主题:只有坚持正义才能最终战胜邪恶。这启示我们( ) A.文学作品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真实再现 B.文学作品要以社会生活为源泉反映作者的审美取向 C.文学创作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 D.文学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而进行的特殊生产活动
|
|
| 25. 难度:困难 | |
|
材料一: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达到54.9%,相对于2010年的52.3%、2011年的53.9%有所提高。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本,根据国际出版蓝皮书的统计,韩国约为11本,法国为8.4本,日本为8.5本,美国为7本。2012年没有读过书的人群中有42.8%的人是因为“工作太忙没时间读书”,高达35.8%的人不读书是因为“没有读书的习惯”。 材料二:2013年5月25日,李克强总理在瑞士参观访问。一位瑞士大学生问他,作为中国总理是否还有时间读书。李克强笑着回答,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读书。总理曾在追忆自己的燕园生涯是说:“我来这里寻觅的不仅仅是知识,亦是为陶冶一种性情,修养一种学风。”温家宝同志也曾说过:“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当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4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说为什么两位总理都如此重视阅读。(12分)
|
|
| 26. 难度:中等 | |
|
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积累、走向完善并自成体系的独特文化。2014年4月18日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就是以美食作为窗口,让海内外观众在领略中华饮食之美的同时,又推广了中华饮食文化。一道菜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汤就是一种文化,锅碗瓢盆透出的都是丰厚悠久的文明: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区域性特征;风味多样、四季有别、讲究美感、注重情趣、食医结合的多样化特征;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的多角度审视…… 结合中华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12分)
|
|
| 27. 难度:中等 | |
|
2013年10月28日,在四川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王东明在谈到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时说,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四川省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和独特优势。要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全省支柱性产业。特别是要深入挖掘富集的文化资源,找准比较优势,突出四川特色,培育文化品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要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信息产业、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度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培育新的增长点。 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四川省支柱性产业的必要性。(12分)
|
|
| 28. 难度:中等 | |
|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份,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云南省政府把建设民族文化强省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他们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培育骨干文化企业,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对民间传统工艺进行挖掘和开发,加强吸收现代文化,借助高科技成果,使传统文化呈现新的魅力。坚持办好文化艺术节等国际性文化展会,加强面向东南亚、南亚、西亚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同时,他们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该省是如何建设文化强省的。(12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