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山东临沭第二中学高二1月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古希腊有位哲学家说过“惊奇是学问之父。”也有人说过你只要一直惊奇下去,你就可能成为一位哲学家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哲学是凭空产生的

B.哲学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主要体现了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

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与总结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哲学不能带来钱”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势。一位著名哲学家揶揄地说:“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这是因为(   )

A.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这体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A.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哲学的两个方面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世界观不同,方法论可能相同

D.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相互决定、相互影响的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2014年10月25日罕见的月全食天象亮相浩空,对于这次月全食的时间和最佳观测地点,许多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了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不能认识其现象与本质形成鲜明对比。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体现了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哲学是世界观和体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

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物是观念的集合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有  

①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它深?

②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③存在即是被感知

④气者,理之依也

⑤画饼充饥

⑥削足适履

⑦理生万物,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⑤⑦⑧    C.①②③⑤⑥⑦    D.⑤⑧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据悉,近几年高考,大学招生第一志愿报哲学系的学生极少,很多同学是被“调剂”到哲学系,不少人感到困惑,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学哲学专业有什么用呢?上述困惑的存在说明,人们没有认识到  

①哲学是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手段

②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③哲学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对时代具有巨大的作用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中外哲学史上曾产生过“元气论”、“理生万物”与“一切皆流,一切皆变”等哲学观点它们按照顺序对应的排列是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唯心主义    ③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④形而上学

A.①一②一③    B.①一②一④    C.①一③一④    D.②一③一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②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世界观与价值观的统一      ④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①人脑    ②科学发展观    ③生产关系    ④思想观念    国家

A.①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  

A.物质的根本属性          B.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

C.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D.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一份研究资料显示在知识更迭日益加快的今天,一个本科生走出校门两年内,一个硕士研究生毕业三年内,一个博士生毕业四年内,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将全部老化。这一研究资料表明      是运动变化的,其载体是      。(  

A.自然自然物     B.知识精神    C.社会生产方式    D.认识人脑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的统一

③静止也是一种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运动是静止的一种特殊状态,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嘲笑“杞人”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忧之”。一由世界226位知名气象学家组成的考察组,发布了一份当今“天”的状况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210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有50亿吨矿物变成燃料粉尘、烟雾、有毒气体滞留在大气中,有几百万吨氟利昂挥发升腾到天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等异常气候。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杞人”的错误在于不懂得(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可以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

C.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2.今日之忧“天”不再是无稽之谈了。现在的天空不再让人欢喜而让人忧,这因为(  

A.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

B.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C.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D.以错误认识引导下的实践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违背了客观规律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过去说到雾,很诗意,中国的诗画之美,不少靠雾来表现。现在,一提到雾,就想到雾霾、污染、PM2.5。回答下列小题。

1.由“雾”到“雾霾”,“雾”的意象被彻底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意象的变化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B.“雾”的意象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C.“雾”意象的变化根源于人的意识的变化

D.“雾”的意象是意识建构的人为事物联系

2.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而且我们的宣战要有规划、有步骤的展开。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有(  

A.实践就是改造自然的客观物质活动

B.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

C.只要有了正确的认识,我们的实践就会成功

D.实践具有能动性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由农舍中出入而得到的时间观念。这表明  

①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    ②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③时空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种认识是因为  

①意识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

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东汉哲学家王符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说明(   )

①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④意识活动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列没有体现要重视实践的观点的妙言警句是(   )

A.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靠干

B.有志者,高山是台阶无志者,小沟是江河

C.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D.不怕慢,就怕站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 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

①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④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身边。”对这段话的理解中,最恰当的是(  )

A.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B.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

C.认识没有是非标准    D.真理是客观的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近年来,流行歌曲、小品等大受欢迎,交响乐、歌剧、民族戏曲则有些受冷落,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现象。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文化艺术领域也需要生态平衡”,因为  

不同文化艺术形式共同发展,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大众的需求

在文化艺术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重要

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艺术是当务之急

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才能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据报道,在电影下乡活动中,海南省电影公司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级农村电影院线,至2009年初,已在全省2500个行政村放映了16000多场电影,观影农民近500万人次,电影下乡活动有利于(   )

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是消除城乡差别的关键步骤

开拓农村电影市场,促进电影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共同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的倡议》提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以群众性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

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

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有利于传播中国先进文化

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黑龙江日报》载文强调,要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吾日三省吾身”,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这充分说明(   )

A.加强自身修养要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B.加强知识文化修养有助于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C.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必然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

D.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

 

二、简答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材料一当前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这要求我们深刻把握经济发展运行规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经济形势,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

请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9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材料一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我国最早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叫做算筹,其运算过程称为“筹算”。到了宋、元时代,由于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商业贸易的发展,对数学提出了日益繁重复杂的计算任务。大量的计算问题,要求计算既要迅速又要简便。在这种情况下,古代流传下来的筹算,已经不能适应需要,筹算就演变到珠算。珠算的推广,促进了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结合材料一,筹算到珠算的演变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8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细”就是要细化,要直入头脑,要沉淀心中,只有发自内心接受,才能真正自觉行动“小”就是要从小事做起,从个人做起,坚持不懈抓养成,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实”就是要行动,就是不能玩虚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6分)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落细、落实”上下工夫体现的哲学道理。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据测算,我国老年人口2025 年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老龄化已经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给老龄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并且老年人权益保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在法律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老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积累了丰畜的经验。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总结实践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对1996年制定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作了全面修改,2013年7月l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新老法正式施行。

根据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我国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过程所蕴含的哲学道理。9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