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湖北襄阳市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自然万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与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脱出愚蠢。”从中可以看出(   )

哲学的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的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求和对世界的思考

人们创造哲学最终目的是为了认识世界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战国时期,各国社会矛盾异常复杂,不同阶级和阶层在是否建立、如何建立封建制度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儒、道、墨、法诸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的局面。这说明(   )

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哲学的内容是客观的

哲学的内容虽是虚幻的东西,但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哲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2014年4月15日,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这是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一次盛会,是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一件大喜事,必将促进全市社科界更加紧密团结、开拓创新,推进全市进一步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贡献才智、建功立业。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实践证明,一个国家要想走在世界前列,就不能没有哲学社会科学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不能没有科学理论思维。今天,有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春天。这说明(   )

A.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哲学社会科学发挥着重要作用

B.哲学社会科学是最重要的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C.哲学社会科学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D.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会议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社科界肩负使命、责任重大,哲学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把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升到新的水平作出更大贡献。为此,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要(   )

与时俱进,正确把握时代脉搏

超脱现实,站在时代发展前沿

实事求是,善于揭示时代特征

积极主动,全面反映时代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我国某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2014年6月1日预测,初夏的6月,天空将上演“双星伴月”“金星合昴星团”“流星雨”等天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14年6月8日,火星和角宿一星率先联袂上演“双星半月”。6月23~24日,“金星合昴星团”如约上演。6月27日晚,六月牧夫流星雨如期浪漫上演,但其流量较小,每小时不足10颗,可观赏性很一般。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思维能够创造存在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人类能够精确的预见天文现象的出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双星伴月又称“金木合月”,是指金星、木星和月亮同时出现在夜空中。当三者距离最近时,呈现出既是“双星伴月”,又是“三星一线”的特殊天象。有人认为,“双星伴月”意味着水德终止,今年将要大旱28天。这种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对下面四种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盖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

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建立在经验之上,而且归根结底来源于经验

世界上形形色色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由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造成的

物质这个概念就是各种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抽象出来的

A.把物质归结为具体形态,因而该观点本质上是错误的

B.认为经验是世界的本原,犯了客观唯心主义错误

C.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D.把哲学中物质的概念看成具体物质形态的简单机械相加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阿杜的《天黑》歌词中“闭上眼睛就是天黑”传达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意识,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追捧。下列与“闭上眼睛就是天黑”反映的哲学观点不一致的是(   )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   )

指鹿为马 乐极生悲

形谢神灭 理生万物

盲人摸象 削足适履

沧海桑田 断章取义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有哲学家辩言,对于一块白色而坚硬的石头,人们可以看得到“白”,但看不到“坚”可以摸得到“坚”,但摸不到“白”。“白”不一定是石头的“白”,“坚”也不一定是石头的“坚”。故“白”与“坚”都是可以独立于所有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的。这一观点是(   )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的观点

辩证法的观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

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

物质是对一切现象共性的反映

物质是运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宣称“宇宙不是偶然产生的,在仔细思量宇宙起源时,我们得以发现深奥的道理造物者的智慧和上帝的无穷创造力。”这一观点属于(   )

世界观,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回答

可知论,认为上帝可以创造宇宙,也可以认识宇宙

客观唯心主义,否认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辩证法,承认了自然界的产生是上帝智慧的产物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2014年5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会议明确,要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对发放“三农”、小微企业等符合结构调整需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准备金率。这体现了(   )

A.政策能够决定经济发展速度

B.人们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C.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螺旋式上升

D.认识是大脑对实践的能动性反映

2.有人认为,实施“定向宽松”货币政策有利于“用好增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顺利进行也有人认为,实施“定向紧缩”货币政策有利于“盘活存量”,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这说明(   )

A.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人们的认识可能不同

B.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都具有局限性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一般具有反复性

D.真理在不断发展中总是被新的真理推翻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关于运动,马克思有精辟的论述“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新疆吐鲁番火焰山沙由于含有特殊的矿物质,具有较强的磁性,产生红外线、吸收的热力辐射,用此作沙疗具有神奇的治疗效果,每年6至8月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来这里享受沙疗。以往不被人们重视的沙漠,今天却成为人们治病、疗养的宝沙。这表明(   )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能够利用自然物的属性为自己服务

自物能否被利用取决于人的认识水平

自然物本身的属性能否被利用与人的认识水平有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古代诗人王昌龄笔下冷艳绝美的青海湖,由于盲目开发,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青海省不得不斥巨资实行“人退湖进”治理方略,生态逐渐好转。从青海湖的变迁中,我们可以认识到(   )

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保护环境是我国当前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要按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

人类驾驭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人生万物,万物生和!”在大千世界的轮回变幻中无论是生命的哲学还是生存的伦理都互通有无,我国伟大国学大师王国维把这种哲学视点在文学意境中的反应分为两类即“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他强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谓之“有我之境”情感比较含畜,不动声色的意境为“无我之境”下列能引发读者深刻的极致共鸣的是(   )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明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如果小猫看到的老鼠只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小猫为什么用它的爪子去抓老鼠而不去抓它的眼睛呢?”从费尔巴哈这一诙谐的哲理批判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

存在就是被感知,感觉到的才是存在的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并不是感觉的产物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边漫画启示人们(   )

满分5 manfen5.com

A.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C.认识是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D.正确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白“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从这一自白得出的结论是(   )

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

对每一个认识的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

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了真理

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所谓“克强指数”是英国著名政经杂志《经济学人》在2010年推出的用于评估中国GDP增长量的指标,该指数包括三种经济指标,即“工业用电量新增”“铁路货运量新增”和“银行中长期贷款新增”的结合。“克强指数”的三个结构指标从不同角度显示经济运行状态,并且不同程度具有先行指标属性,集中提供了观察工业生产、能源消耗以及经济运行状态的一组定量观察指标。舆论认为,“克强指数”能够精确反映经济现状,不仅体现在上述三个指标更切合中国经济特征,还体现在具体数据的易于核实上。上述材料表明(   )

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可以揭示事物发展规律

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促进事物的发展

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和发展的,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发挥主观能动性,具备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我很忙。”——听到这句话时,父母担心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朋友心想这哥们儿事业有成妻子马上觉得自己家务的担子重了而女朋友却流泪了这是不是一个分手的信号呢?这包含的哲理是(   )

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与主体自身的特殊性密切相关

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指出“要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客观决定主观,要深入群众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客观与主观的有机统一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美国环境经济学家罗斯曼和克鲁格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即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曲线关系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污染程度较轻,但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环境恶化加剧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从哲学角度看,下列假说理解正确的是(   )

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寻找按规律办事的最佳时机

发挥主观能动性规避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

积极探寻经济发展规律并将此作为行动的出发点

从实际出发寻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的正确方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近日,网友就“吃桃子削不削皮”掀起了吃法大论战。支持不削皮的网友认为“不削皮的桃子吃起来才有嚼头”。支持削皮的网友表示“削皮是因为桃子上有毛,吃起来怪怪的。”从唯物论角度看,产生争论的原因是(   )

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加工的结果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针对执法司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央政法委出台首个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冤假错案的责任追究机制指导意见的落实有利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不断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

坚持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体现了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谷子是起源于我国的古老作物,脱壳后为小米。但长期以来,科研人员对谷子遗传资源的群体结构缺乏了解,限制了对谷子基因资源的高效发掘和深度利用。近期,我国科学家率先绘出谷子基因组重要图谱,这对未来禾谷类作物的品种改良、能源作物的遗传解析产生深远的影响。材料揭示了(   )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

认识水平制约实践活动的效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医生,不打针,行不行呀?”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病人的心声。研究人员公布了一款新科研成果——无针头注射器。它是一种喷射注射器,在没有针头的情况下,利用高速压力能够令药物穿透皮肤打进身体内,这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识,是喷射注射系统技术的重大改进,能让患者告别打针之痛。这一事例说明了(   )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发展

基于实践的认识发展是循环往复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人们一直在寻找暗物质,并对其特性提出了多种假设,但还没有得到实验证明。中国科学家正在四川锦屏山地下2400米的暗物质探测地下实验室进行一项粒子和天体物理学氙气试验项目简称PandaX):寻找暗物质的存在证据。暗物质是宇宙中最难以捉摸的物质之一,科学家试图找到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s存在的证据,但科学家对其粒子知之甚少。PandaX已于2014年初开始收集数据,项目的第一批结果将在2014年年底公布。对暗物质的认识说明(   )

科学实验是人类思维在认识和改造社会中创造性的表现,是推进人类对暗物质认识的动力

人们对暗物质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制约

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即使盲目的实践也是存在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建设性。100多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改变了历史进程和亿万民众的命运。历史已经一再证明,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当代深刻察析资本主义的科学方法。面对近年来美国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德国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宣告“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法国著名政治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呼吁“现在该维护马克思的幽灵们了”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马克思依旧是当今不可超越的思想家。巴西著名经济学家多斯桑托斯则指出,马克思的思想仍然是分析当今世界发展和变化的真正的、卓有成效的工具。

材料二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1)结合材料一,分析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仍然是当代深刻察析资本主义的科学方法。(9分)

2请结合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联系材料二,剖析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9分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2013年11月13日人民网载文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新一轮改革大幕,绘就了“五位一体”改革的壮丽图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责任,应当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深化改革。深化改革就是要啃硬骨头,这就需要“变”。“不变”就是坚守原则。正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

结合材料,运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落实三中全会精神为什么应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9分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北京时间2014年11月22日16时55分和2014年11月25日23时19分,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北纬30.2度,东经101.7度分别发生6.3级、5.8级地震。截至11月28日18时,康定地震累计造成5人死亡,80人受伤新增2名一般伤员,受灾群众总计已达197845人。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会对震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害。由大地震给人类带来的严重灾难,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同时人类也陷入深思人类能否准确预测地震呢?研究人员永不言弃。虽然到目前为止,人类并未发现非常有效的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但绝大部分科学家坚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一定能够找到一种准确预测的方法,绝大部分科学家对地震预测持乐观态度。

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们为什么会对地震预报产生了疑虑?科学家又为什么会对地震预测持乐观态度?13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