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哲学何为?这是古往今来人们从未停止思索的问题。下列表述论及哲学功能的是( ) ①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庄子 ②作易(经)者,其有忧患乎?——孔子 ③哲学是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黑格尔 ④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2. 难度:中等 | |
|
在新世纪,我国适时地启动了嫦娥工程,开展了深空探测活动,让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变成现实。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14年11月1日,嫦娥五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结束为期8天的地月之旅,完美返回地球。这是中国探月工程拿到的第一张“返程票”,标志着中国探月告别“单程票”时代,为未来嫦娥五号执行更为复杂的返回任务奠定了技术基础。这说明( ) A.世界观决定着方法论 B.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C.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割 D.认识推动科学实验发展 2.天上明月,常令古今诗人爱恨交织。其实,月亮本是宇宙间一个冰冷无知的星球,它的阴晴圆缺乃是天体运动的自然规律使然,人们对它的爱恨都是无理的: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诗人无理的怜爱与怨恨表明( ) A.文学世界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文学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不具有客观性 C.文学创作是意识能动改造世界的具体形式 D.文学创作具有客观实在性和自觉选择性
|
|
| 3. 难度:中等 | |
|
2014最强台风“威马逊”登陆,导致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省区出现狂风暴雨天气,造成996.6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36.5亿元。对此,人们不可回避地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人们能否提前发出准确预警?如何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这表明( ) A.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 B.哲学思想产生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美好的艺术 D.实践活动是为了适应哲学发展的需要
|
|
| 4. 难度:中等 | ||||||||||||||||
|
下表是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世界观及其行为表现调查表。图表内容表明( )
A.只要是具有一定世界观的健全的人都具有哲学思想 B.哲学为人们的活动提供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世界观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 D.在实践中形成的世界观影响着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
||||||||||||||||
| 5. 难度:简单 | |
|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的思想有着这深刻的内涵:一方面,它是“专气致柔如婴儿”的人生境界,另一方面则是“以柔克刚、以弱胜强”权术和阴谋。从哲学上讲,这两方面之间的关系是(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
|
| 6. 难度:中等 | |
|
“在十七世纪,数学统治了哲学,因而产生了笛卡尔、霍布斯、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和巴斯葛;心理学统治了哲学以后,产生了贝克莱、休谟和康德,到了十九世纪在叔本华、斯宾塞和尼采等人的著作中,生物学成了哲学思想的背景。”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哲学是对各类具体科学知识的综合 B.具体科学的进步限制着哲学的发展 C.哲学的发展以具体科学的进步为基础 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
|
| 7. 难度:中等 | |
|
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并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正确回答的是( ) ①人类的一切认识都不能超过感性知觉所提供的范围 ②中央主要领导十八届四中全会前分赴多地密集调研 ③“营改增”税收改革扩至全国以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④安监部门调查北京地铁5号线女孩被夹身亡的原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
| 8. 难度:中等 | |
|
中外哲学史上曾产生过“无其器,则无其道”、“未有此事,先有此理”与“是亦彼也,彼亦是也”等哲学观点,他们按照顺序对应的排列是( )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主观唯心主义 ③客观唯心主义 ④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
| 9. 难度:中等 | |
|
2013年8月5日,世界上第一个“试管汉堡”在英国伦敦问世。这个汉堡的“牛肉饼”是荷兰研究人员用牛的干细胞培育而成的。这一事例( ) ①说明人们是可以创造物质的 ②表明人们能够改变物质的具体形态 ③印证了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④佐证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
|
| 10. 难度:中等 | |
|
欧债危机日渐平稳,但是危机引发的并发症仍在持续。欧债危机与过高的、不与经济和就业挂钩的福利有直接关系,低经济增长下的高福利是南柯一梦,梦醒之时,欧洲人发现高福利建立在高负债的基础上,其结果是导致经济衰退。这表明( )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自然界的产物 ③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
|
| 11. 难度:中等 | |
|
下列句子与“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 ①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③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④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
| 12. 难度:中等 | |
|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指出,今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尽管与2013提法一致,但在具体实施上会有新的变化。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A.正确的思想意识是人们行动的出发点 B.意识有时具有超越时代的前瞻性 C.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客观与主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
| 13. 难度:中等 | |
|
中国传统养生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关于养生的第一个原则:“必顺四时而适寒暑。”人只有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与变化的时空和谐相处,才有利生命健康。该原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B.要努力发明自然规律 C.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D.要在实践中发展真理
|
|
| 14. 难度:中等 | |
|
如今,天气预报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许多人在出门之前都要听听当天的污染指数、防晒指数、穿衣指数、空调指数、洗车指数、钓鱼指数等,这些指数( ) A.是来源于人脑的主观映像 B.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直接“摹写” C.表明意识的内容是客观事物 D.能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并指导实践
|
|
| 15. 难度:中等 | |
|
纽约艺术与设计博物馆建立了嗅觉艺术中心,举办首场香气作品展,展示过去百年历史上著名调香师的经典作品,将香气作为一种艺术品呈现给世人。该艺术中心之所以能够将调香师调制的香气作为艺术品,是因为调制的香气( ) ①凝聚了人类的创造性劳动,满足了主体的审美需要 ②是主体按照审美需要制作的,具有使人愉悦的属性 ③是人脑加工和改造的产物,能满足主体的客观需要 ④人为的客体,不会具备天然香气所具有的物质属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
| 16. 难度:中等 | |
|
对漫画(下图)中“只有翅膀是不够的,还要有对蓝天的渴望”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B.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具有目的性 C.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D.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
| 17. 难度:中等 | |
|
某地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看到有的地方培植高档鲜花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于是也号召农户培植高档鲜花,但是由于水土不宜和技术原因,致使农民损失惨重。这体现了实践具有( )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相对独立性
|
|
| 18. 难度:中等 | |
|
文学名篇《醉翁亭记》开头一段写成后,作者欧阳修觉得没能准确反映景象。于是再赴滁州城外,最后把开头改为:“环滁皆山也。”这一写作修改过程生动的体现了一个( ) A.参加实践的过程 B.抽象思维的过程 C.获得经验的过程 D.寻求真知的过程
|
|
| 19. 难度:中等 | |
|
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日本及美国三位科学家获奖。他们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创造性地解决高效蓝光发光二极管制造难题,改变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让明亮节能的白光光源成为现实。这表明( ) 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 ②实践的深入促进了认识的发展 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 ④认识最终还是要回到实践中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20. 难度:中等 | |
|
如果把“经”理解为经典理论、权威观点,“道”理解为物之固理、势所必然,那么,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可以( ) ①离经叛道 ②离经不叛道 ③叛道不离经 ④既不离经,也不叛道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
| 21. 难度:中等 | |
|
下列诗句中与“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所蕴含的哲理基本一致的是( ) 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②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③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④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
| 22. 难度:中等 | |
|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其中蕴含的寓意深远悠长。下列对古诗词所蕴涵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 ①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②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叶适)——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
| 23. 难度:中等 | |
|
通过百度对“金融危机预测”进行搜索,可以获得近400万条相关内容,也许正是因为金融危机现象复杂,变幻莫测,才吸引更多的人对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从哲学上看,这一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 ) A.正确认识经济运行规律可以促使各国经济走向复苏 B.透过复杂多变的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 C.对金融危机的正确认识是世界经济由衰退转向复苏的根本动力 D.通过不同的研究成果深入感受金融危机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
|
| 24. 难度:中等 | |
|
伴随神十飞船安全返回的还有人参、福建名茶、茄子、番茄、黄瓜、西瓜等种子。航天育种,是指利用空间环境中宇宙辐射、微重力和弱地磁场等多种因素,诱使农业生物遗传变异,再通过严格的地面选育,获得优良农作物品种的过程。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过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
| 25. 难度:中等 | |
|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哲学基本派别角度看,材料中分别出现了哪些哲学观点?简要分析其基本主张。(8分)
|
|
| 26. 难度:中等 | |
|
(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谈谈怎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9分)
|
|
| 27. 难度:中等 | |
|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的历史,就是灾难与发展共存的历史。尽管包括强烈地震、暴风橫行、疾病肆虐等许多灾难已经过去百年之久,它们给我们心灵所造成的创伤,依然在隐隐作痛。尽管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下,人类还不可能对多数破坏性地震作出准确预报,当前的地震预报尚处于低水平的探索阶段。然而,人类正是在灾难面前和与灾难的搏斗中,不断地步入更高的文明时代——因为地震,我们不断发明更好和更先进的预测和预报仪器;因为瘟疫,我们发明了一种又一种的疫苗和新药。 我们深信,无论怎样的灾难,都不能令人类退缩。灾难只能令我们思考,赋予我们更高级的头脑和更坚强的毅力。而人类,也在与灾难的斗争中,一步步走向新的文明。 (1)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类尚不能对多数破坏性地震作出准确预报的原因。(8分) (2)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说明我们该如何应对自然灾害。(10分)
|
|
| 28. 难度:困难 | |
|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制定十二五规划,国家曾组织国内67个部门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1万多名专家深入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系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努力做到符合规律、符合国情。8个调研组分赴13个省区市,并到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为顺利制定十二五规划奠定了重要基础。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在“唯GDP论”的发展思路下,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和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形势下,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进一步凸显,“唯GDP论”的发展思路已难以为继。在“十一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的限制性指标与官员的政绩紧密挂钩,“十二五”规划调低了经济增速目标,更加重视民生和社会目标。不片面追求GDP数据,以实践、人民、历史三把尺子为标准,把着力点转向利长远、打基础、促民生的工作,正在逐步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和行动。 (1)结合材料一分析,相关部门和专家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9分) (2)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变过程。(6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