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在辨证地思考了。”恩格斯这句话说明( )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C.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B.哲学不一定是哲学家的事,我们生活也需要哲学 C.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推动其发展和进步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二者的统一构成了哲学
|
|
| 3. 难度:中等 | |
|
我国著名科学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在给学生上课时说:“任何一门专业的学科,学到最后所抵达的境界都是哲学的层次。”这句话说明( ) A.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不断发展 C.哲学是具体科学研究的基础 D.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
|
| 4. 难度:中等 | |
|
2014年4月,科学家宣布阿尔法磁谱仪发现了高能正电子,这就是一个反物质粒子,本质上看其带有相反的电荷。这一科研成果的发现表明( ) A.思维能够创造出世间没有的东西 B.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C.思维无法认识周围的存在 D.思维决定物质的存在
|
|
| 5. 难度:中等 | |
|
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下列观点与之一致的世界观是( ) ①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②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③物是观念的结合 ④人病则忧惧出,忧惧则鬼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
|
| 6. 难度:中等 | |
|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是南宋著名哲学家朱熹的经典论述;“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代表论断。如果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可能达成的共识应该是( ) A.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 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C.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
|
| 7. 难度:中等 | |
|
“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相联系的。”毛泽东的这一论断说明( ) 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特征是实践性 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马克思主义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
|
| 8. 难度:简单 | |
|
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①人脑 ②科学发展观 ③生产关系 ④思想观念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
|
| 9. 难度:中等 | |
|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④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
| 10. 难度:简单 | |
|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运动性 B.客观实在性 C.主观性 D.客观存在性
|
|
| 11. 难度:中等 | |
|
世界著名作家.大思想家斯宾塞.约翰逊曾经说过“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静止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运动,没有静止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运动与静止是绝对对立的
|
|
| 12. 难度:中等 | |
|
执行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的飞行试验器,近日开展相关测试和试验。试验任务将于今年择机实施,主要验证嫦娥五号任务返回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为11.2公里/秒)再入返回相关技术。这说明( )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
| 13. 难度:简单 | |
|
凡是唯物主义都认为(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
| 14. 难度:中等 | |
|
“中国大妈”、“爸爸去哪儿”、“土豪”、“摊上大事了”等网络用语成为2014年的最新网络用语。这些词语在网络的流行表明( ) A.客观认识随着主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B.物质决定意识 C.意识具有能动性 D.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
|
| 15. 难度:中等 | |
|
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意义,不仅在于选拔出一个榜样式的“天才少年”,更在于倡导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做起的价值观,向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从而建立起一项意义深远的文化传承活动。从唯物论角度,这段话体现了( )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做好量的积累 B.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C.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D.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
|
| 16. 难度:中等 | |
|
李白在诗里这样描述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文学创作的过程,从哲学上看体现了( ) 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D.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
|
| 17. 难度:简单 | |
|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雾霾”天气的治理。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该计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这句话体现了实践具有( ) A.主观能动性 B.直接现实性 C.客观物质性 D.社会历史性
|
|
| 18. 难度:中等 | |
|
中国共产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等问题。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效果最好的活动形式应当是( ) A.集中开会,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撰写读书心得 B.网络培训,领导干部通过网络互动交流学习心得 C.深入企业.农田.学校,调查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 D.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切实做好台帐资料
|
|
| 19. 难度:中等 | |
|
“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
| 20. 难度:简单 | |
|
下列关于联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B.联系具有客观性,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C.联系具有普遍性,但不具有多样性 D.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
|
| 21. 难度:中等 | |
|
南京至杭州(宁杭)、杭州至宁波(杭甬)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宣告沪—宁—杭长三角高速铁路网中最后一条“金边”被连通。它提升了该地区交通的效率,连接起多条现有高速铁路。这说明( )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②人们可以建立新的联系 ③整体与部分密不可分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
| 22. 难度:中等 | |
|
专家指出,目前对青少年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各自为战,难以形成一个有效的教育合力网。这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B.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树立正确意识 C.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D.从整体着眼,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
|
|
| 23. 难度:简单 | |
|
下边漫画启迪我们( )
A.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C.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D.事物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发展
|
|
| 24. 难度:中等 | |
|
从封建落后到文明进步,从积贫积弱到国力强大,从一贫如洗到小康富庶……这些,都是建国65年来中国令世界惊羡的一个个华丽转身。这说明( ) A.事物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静止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事物的运动变化具有相对性 D.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和人的意识无关
|
|
| 25. 难度:中等 | |
|
励志公式1.01365=37.8和0.99365=0.03,受到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解读为:每天进步一点点,穷酸一年变富帅;每天退步一点点,富美一年变挫矮。下列与这一公式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积跬步而至千里,积怠惰以致深渊 D.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
|
| 26. 难度:简单 | |
|
中国有句古话,“同行是冤家。”作为同行,业务.市场基本相同,但却有各自的具体利益,竞争.冲突在所难免。从哲学角度看,这说明( ) A.事物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D.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
|
| 27. 难度:中等 | |
|
俗话说“十五月亮十六圆”。专家却发现,2014年正月十七月最圆,这说明( ) A.事物的运动有时会偏离规律 B.普遍性中有特殊性 C.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D.矛盾具有特殊性
|
|
| 28. 难度:中等 | |
|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先由上海、江苏等3个地方进行试点,然后扩大至北京、山东、辽宁、湖南、广西、广东等9个省市。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 ) A.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B.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 D.量变与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
|
| 29. 难度:中等 | |
|
在物理研究中,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很小,各种物体就能被看作只有质量而无体积和形状的质点。质点忽略了复杂且次要或无关的因素,注重研究运动和受力时物体对系统的影响。这体现的哲学思想方法是( ) ①从事物的个性中把握其共性 ②解决复杂问题时要突出重点 ③认识事物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④要坚持从局部入手认识整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
| 30. 难度:中等 | |
|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给人们文化生活提供了许多优秀的精神产品,但由于市场盲目性和传媒商业性,也引发了种种令人忧虑的现象。这体现的哲理是( ) ①事物的矛盾双方具有主次之分 ②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 ③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对立面转化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
|
| 31. 难度:中等 | |
|
下列俗语中,与“乐极生悲”、“否极泰来”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C.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
| 32. 难度:中等 | |
|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下列能体现这一哲理的是( ) A.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B.万物兴歇皆自然 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
|
| 33. 难度:中等 | |
|
下列观点不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 ) A.苟利于民,不必法古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D.万物在运动,但在概念中运动
|
|
| 34. 难度:中等 | |
|
材料一: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这一规划是在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的背景下制定的。该规划的制定有利于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指出我国物流业要坚持市场运作,政府引导,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材料二:电话一响,网上拍的“宝贝”很快送到了家中。这是如今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场景,随着网络购物的不断发展,物流业成为人们越来越熟悉的一个行业。这个行业充斥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我们可能意识不到它,但是它却每时每刻的对我们产生着影响,小到衣食住行,大到货物运输,它把我们与全世界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物流行业是否稳健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体系的发展。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唯物论道理?(6分) (2)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物流业发展对我们生活的影响。(6分)
|
|
| 35. 难度:中等 | |
|
2014年,央视“新闻联播”新春走基层推出特别节目“家风是什么?如何形成和发展自己拉好的家风?”引发社会关注。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受时代、地理、文化、贫富诸多因素影响,各地各家的“家风”也是千差万别的。一个好的“家风”需要一个家庭一代人乃至数代人的日积月累和一定的文化沉淀才能形成。 请根据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各地各家的家风也是千差万别的”反映了认识论的哪些知识?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简析“家风”的形成与发展。(6分)
|
|
| 36. 难度:中等 | |
|
今年“十一”黄金周又一次爆出各大旅游景点人满为患。北京故宫寸步难行,山东泰山摩肩接踵,杭州西湖断桥只见人影不见桥面,更有四川九寨沟大规模乘客滞留,上下山通道瘫痪。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升温,各地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迎来热潮,甚至出现了各地“ 抢”名人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国家旅游局和国土资源局要求“我国的一些历史文化古迹、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往往独特而脆弱,严格限制一些地区搞过渡性开发,要保护其现有的文化价值,防止一些文化遗产消亡”。据此有人认为,这样做不利于文化资源的开发,只有利于文化资源的保护。 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含义的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说明。(12分)
|
|
| 37. 难度:中等 | |
|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聚焦依法治国。 材料一:会议指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这说明法治建设不是一个方面、一个部门、一个地方、一个行业的孤立事项,而是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法治建设不能只是一个环节或者某些环节的工作,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全环节、全过程的发展,是整体推进、协同发展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我国的法治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6分) 材料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复杂多变国际新形势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坚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思想。依法治国涉及多方面内容,司法公正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所以推进司法改革是依法治国路线图突破口。司法改革需要我们有新思路、有新举措、有新突破,才能开创新局面。 (2)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所蕴含的道理。 材料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国家治理的一切活动都将并入法治的轨道运行,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成为所有社会成员必备的素质。 (3)作为中学生,你准备如何提高自己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并从哲学角度谈谈这样做的依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