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辽宁锦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卷珠帘,倚高阁,觥筹交错,浮生若梦……”歌曲《卷珠帘》旋律婉转悠扬,歌词诗意缠绵,有着浓浓的中国古风,在央视《中国好歌曲》一炮走红,并成功登上央视春晚。该歌曲的成功缘于它  

①民族特色鲜明,能够激发观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②创新艺术形式,保障了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巧借大众传媒,成功实现了自身的商业价值

④文化底蕴深厚,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石头、剪刀、布”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它起源于中国,然后传到日本、韩国等地,随着亚欧贸易的不断发展又传到了欧洲,到了近现代逐渐风靡全世界。这体现了(   )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2013年8月2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成功首播后,在全社会迅速掀起了一股手写汉字的热潮。“横平竖直写字”与“堂堂正正做人”紧密相连,汉字的一笔一画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从形意到声韵都极富美感,这在世界文化领域是绝无仅有的。央视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基于汉字  

①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③具有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

④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100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辛亥革命作为一次革命运动和重大政治事件,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带来了20世纪中国的思想解放。这表明  

A.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发展

C.社会制度的变革能够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D.文化的发展总是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201484日,民政部发布公告,从志愿服务、救灾捐赠、信息公开、数据统计和资金使用等方面进一步规范鲁甸地震救灾捐赠活动和志愿服务。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事关鲁甸灾区紧迫的民生问题和未来长远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努力做好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的各项工作。上述材料表明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团结统一精神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

③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④爱国主义应当表现在实际行动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无论是公元2世纪东传的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融合,还是起始于西汉“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交流,无不证明中华民族始终在吸纳异质文化,同时也在感染异质文化,从而造就了几千年的多样文化共生并存、相辅相成的融合态势。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交流导致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国际影响力

④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正能量”一词原为物理学术语,但一些微博将其赋予新的含义并借助互联网使其得到广泛传播,现在已经成为社会的流行语。这一现象表明(   )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②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③互联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2013年12月4日,在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议后,珠算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珠算确实已在生活中不常用到,但由此便要摒弃之,这显然是目光短浅的表现,珠算的存在价值体现出了一种文化标签价值。材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②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区域性

③要正确处理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我国的中医博大精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随着环境、人的体质、生活方式、药材性状等都与过去发生很多变化,对于中医药来说,照搬古代典籍已经不能完全解决现代很多问题,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此来促进我国中医药的大力发展。环境、人的体质、生活方式、药材性状的变化推动中医药不断地与时俱进。这告诉我们(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B.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诱发美国好莱坞导演在电影中大量运用中国元素。好莱坞导演这样做,体现了(   )

A.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B.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C.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D.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改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黄帝陵祭祀具有丰富的价值和积极的社会意义。下列关于黄帝陵祭祀的文化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

①作为一种先进、健康的文化,决定着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②对研究中华文化发展脉络、探索中华文化之源有独特作用

③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④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深刻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近年来,为了减少雾霾天气,春节期间,很多人选择不燃放烟花爆竹,有的则选择了仿真电子鞭炮。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现象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B.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C.传统节日正面临着现代文明的冲击

D.工业文明与传统文化产生冲突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我国首部旅游法正式实施,其中对“文明旅游”做出了相关约定,要求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必须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这一规定(   )

①促使旅游者在交流中实现文化认同

②体现了尊重及维护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③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公民和国家形象

④有利于维持旅游作为服务业的公益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勤俭节约”历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警句与这一思想不一致的是  

①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②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③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④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第二届波兰文化节”于2013年11月5日至11日亮相北京,为首都观众带来一场波兰文化盛宴。新闻发布会上波兰驻华大使塔德乌什·霍米茨基说“艺术和音乐可以阐释一个国家。”下列说法与霍米茨基的话意思一致的是(   )

A.国家以艺术和音乐为表现形式

B.艺术和音乐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C.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D.文化可以促进国家的发展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节日,春节蕴含着浓浓的中国味儿,春节年年有,年年春节又不同。拜年就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里祝贺新春,这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可以说一个拜年的手势,寄托了千百年来中国人之间浓浓的牵挂和祝福。这体现了(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②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④传统文化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促进社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

①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坚持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

④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时期广东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孕育在广东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新时期广东人民开创新事业重要精神动力。这表明(   )

①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体现为中华文化力量

②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

④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到丰富与发展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每当灾难来临中华民族总能凭借转顽强的民族斗志和优秀的民族精神战胜灾难,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这表明我们的民族精神是  

①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促进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物质力量

④维系中华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中秋节,许多东南亚国家也将这一天作为传统节日。中华文化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中国唐代向东南亚地区的持续不断的移民。这反映了   )

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B.中国人移居境外,入乡随俗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海洋大国,但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海洋生态环境、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管理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专家呼呼要从青少年开始普及海洋知识,教科书里不能只讲我们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还要讲有我们主张的300万平方公里的海疆;要在社会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强人们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

(1)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阐述专家观点的合理性。 (12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根据材料二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8分)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梨园春》创栏以来,经过不断改造完善,已成为在省内外都有很大影响的栏目。《梨园春》始终坚持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艺术追求,唱响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成为许多地方干部群众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时,不断改革改造,提高生活性、趣味性和鉴赏性,平均每年新创剧目占全国新剧目的1/6,既有反映中原大地群众生活的“土教材”,更有反映异地风情的“洋剧目”该电视栏目把豫剧和现代电视传媒很好地结合了起来,使豫剧从舞台艺术走向了荧屏艺术,开辟了戏曲艺术全新的生存空间它充分利用自己独特的文化优势,把栏目冠名权等向社会公开招标,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解决了发展文化的财力保障,随着影响的扩大,他们又从文化领域向实业延伸,拥有了自己的企业和工厂。

(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梨园春》栏目的成功经验。12分

(2)当前,广大青少年对豫剧普遍兴趣不高,请从文化生活角度为此提两条合理化建议。8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